熱心市民張醫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工作上,堅持做人的本分,做好自己的崗位工作,用嚴謹認真的態度,細緻的為病人診療;生活上,積極樂觀,敢於吃生活中的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奮鬥出美好的人生;精神上,牢記共產黨的恩澤和關懷,追隨黨的腳步,用實際行動回報黨對自己的培養。他,就是嶺子衛生院青年名中醫,張岱凌。

熱心市民張醫生


熱心市民張醫生


長江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作為一名青年中醫,就必須用自己良好的服務態度和精湛的醫療技術作為支撐,取得患者的認可。剛到衛生院時,患者和同事還不瞭解他,認為年輕中醫肚子裡沒有東西,沒有經驗,可經過一年多的相處和診療後,來衛生院找張大夫看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口口相傳,都說“衛生院的張大夫,不僅中醫技術好,還對西醫和外科略有研究,是個全科大夫,先進的診療理念與紮實的診療技術相結合,和許多老中醫大夫相比較,也是各有所長。”他不僅讓人重新認識了中醫,還讓人看到了現代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模式。

在疫情嚴峻期間,他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用中醫傳統理念為群眾治病防病,在省中藥預防方案下發以後,他認真執行相關診療規範,給科室和轄區群眾分發預防湯藥,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評。

熱心市民張醫生


熱心市民張醫生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在閒暇時間,他加入了嶺子鎮的各個村工作群,和轄區群眾打成一片,看到群裡有人為防疫捐款捐物,他會動情的賦詩一首,與群眾交流感情,哪個村停水停電了,他也會關切的問上一句,在工作之餘,他還為病人送醫送藥,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家庭醫生的服務,他是黨和政府政策的深入執行者,不論是家庭醫生還是健康扶貧,他始終衝在前列,作為青年突擊隊的一員,他自願參加了區疾控中心的咽拭子採集任務,連續在防控一線工作了五天,每天揹著五十多斤的消殺裝備,參與篩查了幾百人,工作完成後,他的頸椎病犯了,疼得一晚上沒睡,第二天又早早的趕到衛生院參加防疫工作。有患者康復後,要給他送錦旗,被他拒絕了,他說“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只要患者能夠康復,就是最大的鼓勵。”

熱心市民張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