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會害怕屍體嗎?

作為一名醫生,有時候會接觸屍體,在平常人眼裡,跟屍體打交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那麼,醫生會害怕屍體嗎?

醫生會害怕屍體嗎?

一名醫生他(她)首先必須是一名醫學生,在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學習的課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剖學,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科學之一,是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分支學科,主要分支有比較解剖學、組織學和人體解剖學。解剖學對人體器官的研究,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組織、細胞、胞器的觀察則會利用顯微鏡。

筆者上大學,去解剖教研室上課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相對來講,害怕屍體的女生比男生會更多一些。我們班有六個組,每一組分到一具人體標本(屍體),第一次進入解剖室,一股濃烈刺鼻的福爾馬林氣味撲鼻而來,即使帶著口罩也很不習慣,因為屍體必須浸泡在福爾馬林液體裡面才不會腐爛。慢慢的時間一長,就習慣了,包括女生也從害怕到習慣,到熟悉,到習以為常了,到最後,有人睡懶覺起的太晚就帶著早餐(肉包子)去解剖室了,這邊老師在講課,那邊偷偷的吃包子(就著福爾馬林的氣味),順便就學習了人體結構。

醫生會害怕屍體嗎?

人體解剖學是如此的重要,是所有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一個外科醫生,如果他對人體的結構不清楚,他怎麼做手術?內科醫生雖然對人體解剖的精準把握沒有外科醫生那麼專業,但是,仍然需要豐富解剖學知識,這就意味著,所有的醫學生的成長過程,第一步就是和屍體打交道,學習人體解剖學,如果一個醫學生害怕屍體,不敢接觸屍體,他(她)一定成為不了一個優秀的醫學人才。

醫生會害怕屍體嗎?

醫學生是如何一步步克服恐懼心理,最終成長我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呢?

然而作為醫學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不恐懼的呢?

首先,在學習解剖人體前會解剖一些小動物,比如老鼠,青蛙,兔子,個頭從小到大,進行心理鋪墊,這樣有助於從心裡接納死亡,慢慢的減輕死亡和屍體在內心的恐懼感。

醫生會害怕屍體嗎?

第二、在上屍體解剖課之前,會提前通知同學們,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解剖課是由專業老師帶領,在乾淨安靜的環境當中進行學習,這樣的環境讓人產生安全感也會減少恐懼。

第三、讓同學們明確學習的目的,明確學習目的,幫助醫學生克服恐懼心理。

作為醫學生,解剖屍體是為了更好的掌握醫學知識,以後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如果作為醫生卻害怕屍體,是無法成為一位合格的醫學工作者,會給以後的職業生涯帶來風險。

既然你選擇了學醫,即使害怕,也要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難,克服心理障礙,努力去適應,最終,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致力醫學科普傳播,客觀評述醫患關係,請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