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张鹏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怎么能让一门艺术实践课程隔着屏幕,通过网络还能上得充实、有干货,不仅让学生有收获,最后还能有作品呈现?若列举在网络教学中授课难度大的院系,美术学院绘画系名列前茅,因为绘画系绝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实践课,老师们此前“触网”教学的不多,何况有些网络教学工具在老师们习惯用的苹果电脑上运行不了。

绘画系的老师们想方设法率先建立了春季教学交流群,有的现从网上购置电脑,有的现安装摄像头,调整和细化教学方案,夯实艺术理论基础。

克服重重困难,绘画系如期开课了。雨课堂+视频会议(腾讯会议或ZOOM)+微信,一场史无前例的云端艺术实践课实验正在清华美院绘画系师生间展开,而由此带来的诸多改变,本身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色彩(3)》

任课教师:李睦

开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

授课对象:绘画系2017级本科生

“特殊时期的课程也是特殊的,疫情使得我们教与学的双方都不得不‘禁足’家中。相对于平常时期的教学而言,特殊时期的教学,确实徒增了许多的不平常:条件的局限是首当其冲的,同学们缺少画笔、缺少画纸、甚至缺少色彩课所必须的颜料。此外,学习条件也有局限,家中的网络和画画条件自然不比学校来的方便,往日的艺术氛围和影响也不复存在,大家只能坐在桌前或床前,日复一日的看着窗外。有的同学为了上课,不得不到附近冷清的咖啡店,一边听、一边记、一边画。隔着万水千山在屏幕上看同学们的神情,听他们谈自己的心得,分析他们的实践画作,作为教师这么多年,此番情景和滋味还从未体验过。”这是李睦老师记录的第一周在线教学感受。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学生们利用有限的材料进行创作实践

李睦老师讲授的慕课曾荣获教育部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拥有丰富的在线教学经验。突发疫情的形势下,李睦老师及时修改了教学方案,使得课程内容更适应网络教学。

“由于线上绘画实践教学内容,有现场指导方面的局限,所以我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课堂讲授的内容,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分析能力,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也是有意义的。”李睦老师如是说。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李睦老师上课现场

李睦老师每周会留出时段,专门进行课堂讨论。除针对性的规定讨论题目以外,李睦老师也会解答学生们在绘画创作实践中的问题,给他们具体的建议。在实践中,李睦老师发现,面对镜头,同学们都非常认真, “线上讨论与线下相比,更集中、更有效”,只是课堂氛围有时会因此而显得有点“凝重”。李睦老师认为,在线教学体验最好的地方是教与学的双方都高度的精神集中;体验不好的地方,也是高度的精神集中。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在线课堂

为了活跃在线课堂气氛,提高同学们在线上课的积极性,李睦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线提出问题。评讲作业时,李老师则更愿意通过视频会议软件直接点评学生的作业,当场提问或解答,持续进行交流,以达到互动效果。

李睦老师表示,学生在线课堂积极性的高低,主要还是靠教师充分的准备和有效的讲授。

教师寄语

教学条件的有限,也孕育着可能性的无限。除了互联网搭建起来的沟通渠道外,心灵的沟通开始显现,那些曾经孤立的人和事,正在被逐渐串联起来。“幼年的日记重现眼前”、“用想象超越视野的局限”、“疫区的鸡冠花是否依然艳丽”等等,似乎都成为了绘画的灵感和可供琢磨的内容。任何东西都可以画,都可以用,都有成为绘画的可能。感受能被唤起,认知能被改变,此处失去的,在彼处拾起,也许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经典工笔人物临摹》

任课教师:丁荭

开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

授课对象:绘画系2017级本科生

《经典工笔花鸟画临摹》

任课教师:丁荭

开课时间:周二,13:30-16:55

授课对象:全院本科学生

《经典工笔人物临摹》是以临摹传统经典范本的方式学习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语言规律;而《经典工笔花鸟画临摹》则通过对传统经典工笔花鸟画的临摹,掌握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画法、画理,体会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审美心理、精神意境。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丁荭老师上课现场

在线教学最不利的地方在于无法手把手示范,但是丁荭老师还是采取了很多办法,选择合适的互动方法保证教学进度。经过最近这几天的教学实践,她感觉雨课堂的投稿结合腾讯语音讲解交流,还有微信群里的通知,是比较好的线上立体教学方法。投稿可以根据图片进行讲解,对于实践类课程比较实用。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学生在线听课

丁荭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弹幕在PPT讲课过程中比较便捷,尤其是3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及时解惑。此外,ZOOM视频和微信群都是不错的互动工具,可以实时点评学生作业。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丁荭老师上课中

丁荭老师总结在线教学的优点: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根据内容及时调整方法;课程信息数据化,便于日后查阅,也便于学生随时复习、查漏补缺;在线交流与讨论,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在线教学的缺点则是同学们都只能单独在家上课,但丁荭老师认为,学生们分别处在独立的安静封闭的场所内,有利于大家了解和体会中国绘画的精神和意境,对于自律性强的学生而言,学习获得感会更好。

教师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疫情期间,在保证安全健康的情况下,正是安静学习的好时光。学校为保证正常教学做了大量工作,有许多老师为此付出辛勤的汗水,真心希望大家不负韶华、安心学业,将这个特殊的阶段转化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契机。期待在美丽的清华园相见的日子。

《素描(2)》

任课教师:闫辉

开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

授课对象:绘画系2019级油画和壁画专业本科生

《铜版画制作》

任课教师:闫辉

开课时间:周二,13:30-16:55

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在网络教学中,闫辉老师先用腾讯召集会议,共享桌面,然后用雨课堂考勤讲课,开启弹幕保持与学生互动,讲课时伴以手写板SAI等画图。由于在网络课堂上无法面对面指导创作,闫辉老师在《素描(2)》增强了理论部分的学习深度,细化人体形态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讲解,添加了启发思考的投票题,边讲解边用雨课堂板书来演示,学生同步跟进作业练习。同时在PPT和讲授中还添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闫辉老师在线上课

闫辉老师总结,由于是远程教学,人手一本教材非常必要。

除此之外,闫辉老师还增加了学生的临摹和基于临摹的想象力创作的作业量以达到训练效果。在上课时,闫辉老师也会让同学们共享桌面讲解作业或方案,并进行线上点评,加强了互动。学生反应强烈,直言在线知识学习比课堂学习更有效率。

在周二的选修课《铜版画制作》中,闫辉老师将他在学堂在线的慕课《铜版画制作》作为网络教材,每周日由课程助教将相关课程链接发给学生作课前预习,课上老师会针对视频内容做提问和重点讲授。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学生想象人体作业

网络教学给闫辉老师带来了“电台主持人的感觉”,学生更喜欢和老师语音交流而不是视频。弹幕的匿名设置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为了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闫辉老师每次都会在课上安排一小段“自由闲聊”时段。闫辉老师解释说:“因为艺术类的课程,是体验类的,是强调感受的。单单只是知识传授非常枯燥,有一个聊天的过程特别好。学生会把他们当下遇到的一些跟艺术相关的问题提出来。” 在出现不同观点时,师生们“迅速打字”对阵辩驳,闫辉老师介绍,“同学们迅速在打字幕,然后,我迅速的反驳回应。这个过程形成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他们迅速提出更新的问题,层层递进。”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雨课堂板书功能

闫辉老师还对网络教学平台及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他提出雨课堂的板书功能较好,但若能实现插图功能会更好。他期待后续能开发出更适合绘画系实践类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

对于后期写生课程的网络教学,闫辉老师说:“远程教学适合理论和知识讲授,但真正的写生环节是个巨大的挑战,应该说全世界的艺术实践课程还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我们正好走在了前端,看看能不能由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闫辉老师为学生示范人体写生

闫辉老师表示,通过视频直播示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弥补了不能面对面讲授的缺憾。照片写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没有模特的问题。

教师寄语

远程教学是未来教学的趋势,艺术类实践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特殊性,怎么更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我们相当于在体验和实践前沿的方式。以前的人体写生课很少讲理论。其实在艺术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思维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线教学增加了理论知识讲授,能让大家进行更多思考,实际写生时会事半功倍。

《丝网版版画基础-0》

任课教师:文中言

开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

授课对象:绘画系2018级本科生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让零基础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丝网版画历史发展状况,并且能掌握丝网版画的印制原理与方法。

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同学们都在家里上课,无法实现在版画工作室才能完成的曝光、晒版,文中言老师因而选取了对创作条件要求较小的“独幅丝网版画”作为实践项目。他联系厂家,自费为同学们订购了可以印制版画的简易设备,快递到同学们手中。张楠同学在湖北荆门,除了医疗物资,其他快递无法送达,在老师的鼓励下单独进行色彩创作,就地取材。同学们想尽一切办法,在家里印制出了作品。这比在工作室里老师手把手教,难度要大多了。文中言老师点评:“不管画面的好坏,我都特别感动。因为他们毕竟只是看了视频,听了讲解之后自己去操作的。”他发现,因为在家宅着,同学们多少有些焦躁,但是在艺术表达上,却体现了互补与反差。同学们的画面都特别的美好,特别的安静,特别的抒情,

“对美反而有了真正的体会和向往”。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学生作业

除了培养动手能力,文中言老师还希望能在线调动同学们的思考能力。他要求同学们把作品都做成PPT形式在腾讯会议里分享,学会把自己的创作想法用清晰的、简练的语言介绍给大家,然后老师点评,同学也点评,看不见“真实老师”,同学们敢说话,敢问问题,课堂十分活跃。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上课现场

文中言老师更推崇视频在线交流,他调侃自己体会到了“十八线主播”的感觉,在线教学比平时上课要多说四、五倍的话。但他认为,教学方法不一样,过程不一样,体验也不一样。

艺术实践课 “云解决”方案:在云端思考,在云下实践


文中言老师上课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桂林是中国艺术院校丝网版画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文中言老师邀请他进入“云端课堂”,和同学们在线交流。此外,他还计划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的康剑飞教授、湖北美术学院的张炼教授,通过网络连接业界优秀学者,让同学们有机会打破学术界限,博采众长,拓展思路,开宽眼界,这恰恰是在线教学的优势所在。

课堂学生作品分享

教师寄语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艺术家一定不要置身事外,要去观察社会,观察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做出自己应有的表达。大家要健健康康地在家里宅着,该上的课上好,每天上课可是要点名的!我在北京等着同学们,等你们从全国各地回来!

资料来源/绘画系

采访撰稿/张鹏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