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典時代不盛行騎士團這種軍事組織?

袁青旺


一句話,制度與文化的土壤不同。聽著像句廢話。您先別急,下面我們會詳細地分析。

熟悉歐洲騎士團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組織其實跟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們結合他們的歷史具體來介紹下。

歐洲三大騎士團的由來

騎士團的出現,始於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說起十字軍東征,哪怕不瞭解詳細歷史的人,多少也聽說過一點。

十字軍東征,是歐洲中世紀,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發起的,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這是西方世界和伊斯蘭文明第一次大規模的接觸和衝突,對後來歐洲文明,甚至人類歷史也有深遠的影響,不少影視作品和遊戲都以此為主題進行創作,比如《達芬奇密碼》《永遠的十字軍戰士》等。

十字軍東征期間誕生了三大騎士團,分別是醫院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

  • 醫院騎士團

顧名思義,最開始就是為了照顧那些受傷的十字軍戰士和朝聖者建立的。直到今天,醫院騎士團依然存在著,總部設在羅馬,因為曾經佔領了馬耳他,所以今天被稱為“馬耳他騎士團”,它還是聯合國的觀察員組織,從事慈善活動,管理醫院,照顧難民和戰爭中的傷殘者。

  • 條頓騎士團

118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率兵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次年6月,溺亡於行軍途中。很多來自德意志地區的騎士參加了這次戰爭,獲得了一些封地,於是1198年,在巴勒斯坦成立了條頓騎士團,採用白底黑十字盾徽作為紋章。騎士團成員穿白色外套,外套上有黑色十字架標誌。但條頓騎士團在巴勒斯坦地區發展緩慢,被迫尋找新的出路。

1211年,條頓騎士團團長赫爾曼·馮·薩爾查(約1162—1239)應匈牙利國王安德魯二世之邀,去驅逐異教的庫曼人,從而將條頓騎士團的活動中心從中東轉移到了東歐。但當庫曼人被趕走後,條頓騎士團卻受到安德魯二世的猜忌和排斥,因此,薩爾查於1225年又應馬佐維公國波蘭人康拉德公爵的邀請率部去征服信奉異教的普魯士人,乘機進入到維斯杜拉河以北的普魯士地區,並在此建立了軍事要塞。

(條頓騎士團的徽章)

為了在普魯士地區取得合法地位,團長薩爾查利用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良好關係,使皇帝在1226年頒佈了《裡米尼詔書》,將普魯士地區授予條頓騎士團。1234年,騎士團又獲得教皇格里高利九世的詔令,詔令宣佈“所有騎士團在普魯士的未來佔領地都屬於“聖彼得的權利和所有”,應置於教皇的保護之下,作為他的“永久產業”。

1283年,騎士團征服普魯士人,並迫使他們接受了基督教。騎士團積極招徠德意志人移民到普魯士,成立了一個騎士團國家。從此,條頓騎士團的歷史與普魯士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 聖殿騎士團

三大騎士團中,最有名的就要是“聖殿騎士團”了。111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有一位法國的騎士,跟著十字軍一路打到了耶路撒冷,然後跟幾個志同道合的兄弟,成立了騎士團,保護來耶路撒冷朝聖的基督徒們。當時的耶路撒冷國王還把所羅門聖殿的一角賜給他們使用,聖殿騎士團這個名稱就是這麼得來的。

(圖 | 聖殿騎士團徽章)

一開始的時候,一幫背井離鄉的士兵,沒有錢,靠什麼生存呢?於是聖殿騎士團就開始搞募捐。沒想到願意捐款的人非常多。富有的基督教徒們都覺得這個團體很好,值得支持,所以他們不但捐錢,也捐莊園跟土地。莊園和土地對於騎士們來說,相當於是免費的不動產投資,讓他們可以坐著收租金。不僅如此,教皇也承認了這個團體的地位,批准聖殿騎士團所有的收入通通不用交稅,並且給了他們官方的制服。

(圖 | 聖殿騎士的制服)

一方面有不動產的投資,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捐款,還不用交稅,於是聖殿騎士團就開始辦銀行、做生意,這讓他們變得非常有錢。他們軍費充足、裝備精良,戰鬥水平也非常高,甚至幹起了保鏢的工作,還接受僱傭打仗的委託。可以說,聖殿騎士團保護的區域橫跨了亞非歐三個大洲。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特種部隊,代表了西方世界最高的軍事水平。

看到這裡,我們應該清楚了:歐洲的騎士團,是為了宗教性質的“十字軍東征”由眾多“騎士”組建的,他們名義上的戰爭目的,是為了保衛歐洲的基督教世界不被中東的伊斯蘭文明入侵(其實,背後也有搶劫、斂財的目的)。

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的結論,騎士團:組織的元素是騎士,組織的目的是守護宗教信仰。

再看中國古典時代(先秦時代)為何沒有盛行騎士團,這種軍事組織,我們就容易分析了。

中國古典時代有沒有“騎士”這樣的階級呢?

首先,我們先看看歐洲的“騎士”都是什麼樣的人?

關於騎士的起源,西方學者有著不同考證,其中關於騎士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紀的日耳曼騎兵,或者北方蠻族首領的軍事僕從。騎士擁有堅強的盔甲、快速的機動性和強大的衝擊力,在火藥出現以前,是戰場上最強大的軍事單位。

對歐洲統治者們來說,要建立一支騎士衛隊保護自己,是件非常必要的事兒。但這也非常的奢侈。因為,當時的戰馬十分昂貴,打造一件騎士的鎖子甲,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騎士要從小開始訓練,要付出很大的時間成本。

於是,作為寶貴的戰爭資源,騎士成為了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社會集團。

中國古典時期有沒有與騎士類似的階級?

有,那就是先秦時期的武士階級。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產生了一大批有閒的貴族階層,他們自幼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射箭是個必修的科目。因為貴族尚武,幾乎都是武士,貴族很多男子也都以當兵為職業,春秋早期的戰爭,上陣打仗的士兵主要都是貴族,普通的百姓是沒有資格參戰的。

歐洲所謂的“騎士精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 第一,遵守信義;
  • 第二,珍惜榮譽;
  • 第三,勇敢尚武。

在這三個方面,我們的古人其實一點都不遜色於西方人。

遵守信義這一點,在宋襄公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泓水之戰,楚兵強大,宋襄公卻講究“信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後葬於襄陵。這個我們聽起來有些“迂腐”的故事中,宋襄公正是體現了我們吹捧和宣揚的西方貴族的“騎士精神”。

珍惜榮譽這一方面,孔子的學生子路就是一個代表,他因在危機關頭系帽纓而死。“君子死,冠不免“,即使是死了,也要保持衣冠整齊。這正是說明我們古典時期貴族珍惜榮譽的精神。

第三點尚武,我們前面已經說了。

中國先秦時期的武士,大多數成為了各地諸侯、封主的門客。比如戰國四公子,動不動就是“門客三千”,這些門客就是武士階級。

歐洲的騎士與中國的先秦武士與有何不同?

為信仰而戰的歐洲騎士

11世紀,基督教建立了覆蓋整個歐洲的組織體系,也對騎士階層進行了教化。騎士們的行為越來越文質彬彬,從中產生了騎士精神。

騎士精神首先要忠於上帝,做“基督的戰士”

。騎士們組成騎士團,參加十字軍東征,和異教徒開展宗教戰爭。其次,騎士才是要忠於國王,因為很多歐洲王國都是政教合一

在這種集體生活裡,又形成了騎士制度,它是一套宗教倫理規範和軍事化禮儀。文學家、詩人海涅說,騎士的誕生,是“基督教在轉化蠻力過程”中出現的“最稀奇現象”。

關於這一點,法國史詩《羅蘭之歌》是最有力的證明:騎士羅蘭是查理曼大帝的侄子,也是一個貴族伯爵。他在比利牛斯山脈關隘一戰,以寡敵眾和異教徒作戰,最終戰死。

長詩裡沒有多少描寫廝殺的場景,而是集中筆墨寫羅蘭騎士如何虔誠。在戰場上,他把垂死的戰友帶到主教面前,讓主教為他贖罪。

對騎士羅蘭的最高讚頌是“從來沒有人比他更積極地服侍上帝”。到他自己戰死時,是轉過身來面朝異教徒大軍,以示要收回被對方佔領的西班牙。他枕著號角和查理曼賜他的寶劍,再次向上帝祈禱,懇求上帝原諒他的罪過。

我們今天覺得這些描寫很誇張,但是詩歌裡描述的精神狀態,在當時是有現實基礎的。在中世紀,從貴族到平民,幾乎全部處於宗教迷狂狀態。那時對一個人最可怕的懲罰,不是絞刑或砍頭,而是教會宣佈他的靈魂永世不能進天堂。

羅蘭的形象,是中世紀騎士們的楷模。騎士不怕死,是因為相信在宗教戰爭中陣亡,可以憑著虔誠和榮譽升入天國。在《羅蘭之歌》裡,詳細地記錄了當黑暗降臨羅蘭的眼簾中,上帝立刻派來了天使和聖徒,接引他的靈魂升到了輝煌的天國。

對於騎士們來說,基督教的信仰是第一位的,封建義務要排在宗教義務之後,他們最高的榮譽是為信仰而戰。


先秦的武士精神追求自身的人格和精神獨立,為自己心中正義而戰

相對而言,中國的武士,與自己的所依附的封主在精神上的聯繫,就很弱了。武士作為門客,與門主之間在精神上,多是以知遇互相結托,也就是所謂的“士為知己者死”。

最有名的就是豫讓,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第一次行刺趙襄子失敗後,被放。而後不惜毀容、將自己弄成啞巴,再次謀刺趙襄子。然後再次失敗,被趙襄子抓到。臨死時,豫讓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豫讓就伏劍自殺了,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再有,就是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候贏,獻計幫助信陵君竊符,又因年齡原因不能與信陵君同行。當信陵君與眾門客至鄴城軍中,殺晉鄙奪得兵權的消息傳來,侯嬴北向鄴城方向,伏劍自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先秦武士與歐洲騎士的精神基地完全不一樣,他們的精神是世俗化的,他們的最高榮譽是為了匡扶自己主觀認為的正義而戰,維護他們認為的是非,維護現世的秩序。

再看,為什麼中國古典時代不盛行騎士團這種軍事組織?就好理解了

中國古典時期(先秦時代)的武士,在社會屬性上與歐洲的騎士很相似。

但是,就像歐洲的貴族們,在成為騎士前的宣誓一樣:“做教會的衛士,做寡婦和孤兒的保護人”。你看,他們在進行現世的行俠仗義的行為之前,也要加上信仰的名義。

中國古典時期不存在一個像基督教這樣騎士們普遍信仰的內在精神,能夠超越封建領主來對他們進行調動組織。

這就是,中國先秦武士沒有形成類似於歐洲“騎士團”這樣的組織的內在原因。

除了內在原因,其實還有一個制度上的外在原因:

西方貴族階層之所以能夠延續,主要在於他們分家的方式,他們實行的是長子繼承製,因為爵位和財產都沒有辦法一分十份繼承下去。公爵不可能是十個兒子繼承以後,個個是公爵,它只能傳遞一個兒子。有了爵位就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土地和財產,所以長子繼承製就發明出來。這樣也保證了貴族家族的財產能夠保持高度的穩定。

但是中國社會不同啊,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開始變法,實行制度改革以後,目的就必須要徹底消滅貴族階級,貴族的沒落也意味著依附於他們的武士沒有容身之地。於是,他們或者開始走向官僚系統,或者成為遊俠。


達文有話說


歐洲古代的騎土團,是打著宗教正義幌子的僱傭軍團組織。其實我國古代也有這種軍事組織,也有打理想招牌的軍事組織,也有些就是職業僱傭軍組織。

1,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就是以墨家鉅子為首領的政治軍事集團。既強調理想信念,又會為“正當”的利益,幫助符合條件,且有需要的諸侯國,採取軍事行動。

2,少數民族集團軍。

自夏商周開始,羌人部落丶胡人部落就經常受僱於當權者,去打仗。

例如,漢朝徵匈奴,就曾花錢僱傭羌人軍團。

例如,從漢朝至唐朝。與鮮卑同源的烏桓部族,就長期充當中原皇朝的僱傭軍。烏桓鐵騎,最終融入中原,成為了漢人。除了烏桓部族以外,還有吐峪渾,也拿中原天子的錢,替中原人打仗。

古代除了一些部族武裝,成建制的受僱於朝廷以外。還有大量的雜胡為了錢,參加中原皇朝的軍隊。例如,安祿山。

我國重禮教,對於僱傭軍這種事,是很避諱的,所以正史不太提,野史的記載相對多一些。


鬼影147951010


1.封建時代的東方天子口含天憲,不論天上飛、水裡遊、地上走的,全部都歸於天子,所有死的、活的都不能逃出天子的掌握。所以,封建時代的中國在法理上就不允許有獨立於天子之外的存在,所以半獨立的武裝勢力在封建時代就站不住腳,隨時都可能被冠名“叛逆”處理掉。

2.但在秦始皇之前,中國還是有類似組織的。在“天子-諸侯-子民”結構的分封時代,夏朝的各部落、商周的諸侯國均為半獨立勢力,或者說是加盟成員。這些諸侯們都是“開拓騎士”一般的存在,比如姜尚家族的齊國就是向東開疆拓土,封立的晉國是對北狄作戰。諸侯只負責向天子朝貢,但天子基本上無權剝奪領主的權利。比如烽火戲諸侯之後,周天子沒法處理冷眼旁觀的諸侯們,哪怕是口頭上的處理。毫無疑問,這些封國的存在大幅擴展了周天子的領土,從原本的黃河上游一直擴大到整個中原(也導致了諸侯尾大不掉的春秋戰國),到秦始皇時代已經基本形成了現在的中國。

3.就是說,開拓騎士類的獨立勢力可以大幅擴展勢力圈,但中國因為封建時代特有的強大束縛力或者說凝聚力,導致封建時代中國的加盟勢力基本與開拓騎士分裂。





歷史哈哈哈


中國古代沒有“騎士團”這種軍事組織,而歐洲有,最根本的原因,是國情不同。

歐洲的“騎士團”,有一個專用名詞——“chivalry”。其實,它所指的,最初是中世紀的騎士階級;後來,被西方的一些人用來表述這個階級的行為如何高尚。就是說,在西方,廣義的“騎士團”,並不指軍事組織。當然,狹義的“騎士團”也有,但並不普遍。

“騎士團”這個稱謂,來源於“騎士”。騎士,也有一個專用名詞——“knight”。

歐洲最初的“騎士”,是指正式受過訓練的騎兵。就是說,歐洲最早的中世紀騎士,是職業騎馬戰士。他們在領主軍隊中服役,從領主手中獲得土地。歐洲當時有無數小國,在不少小國中,騎士最終也沒被授予土地。

至少在10-12世紀,被授予土地,並不是獲得騎士稱號的必要條件。

當時,要獲得騎士稱號一般都會經過一個過程。

即在七八歲的時候,先給父親當隨從。

12歲左右,到父親的領主家裡接受進一步的教育,直到跟隨主人出去作戰。如果合格就被授予騎士的稱號。

後來,基督教加強了關於騎士品行的教育,包括對教會的尊敬;對封建或軍事上級的效忠;對個人言行和尊嚴的維護,等等。

這樣,騎士逐漸就被神聖化了。

在這樣的基礎上,十字軍是將騎士理想化為實踐的重要過程。

從11世紀末起,信奉基督教的歐洲的騎士們在教會的號召下聚集在了一起,“騎士團”的概念開始形成。

12-13世紀,是“騎士團”概念的頂峰期。這與多次的十字軍行動相關。

創立最早的騎士團有: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醫院騎土團);基督神貧騎士團和所羅門聖殿騎士團(聖殿騎士團)等。

最早的時候,騎士不是一種爵位。

但在11世紀末期,由於十字軍行動,不少騎士有了和軍功相關聯的爵位。

但是發展到13世紀中葉,騎士爵位逐漸失去了軍事意義——不與軍功掛鉤了。

14和15世紀,按照西方的說法,“騎士理想日益同貴族表現和公共禮儀而非作戰貢獻相聯繫”。

到了16世紀,“騎士”已經變成可以由君主隨意授予的榮譽爵位,例如最高貴的嘉德勳位、金羊毛勳位、最卓越的聖米迦勒和聖喬治勳位、最古老的薊花勳位、最崇高的巴思勳位,等等。

現在,騎士是一種榮譽稱號。

由此可知,所謂“騎士團”,也並非歐洲一種常設的軍事組織,只是流行於十字軍時期。

“騎士”,是在歐洲8世紀前後進入封建社會後,適應“小國寡民”的狀態,而產生的一個特殊階層。這個階層,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的“門客”類似,只不過偏武不偏文,很像孟嘗君門下的馮諼,也像太子丹門下的荊軻,無非“騎士”們騎馬而已。

再往後,“騎士”和“騎士團”的高光時刻,都與教廷有關——不論組織,還是“理想”。這才是被歐洲各國王室重視的根本原因。

“騎士”成為榮譽稱號,也與此有關。

中國的兵制,自古以來階段分明。呂思勉先生認為可分為八個階段——

1,上古時期,征服民族一般全民皆兵;被征服民族往往部分民兵制。

2,後來戰爭逐漸激烈,諸侯國變為全民皆兵制。

3,大一統後,偶爾用兵,多用罪犯或異族。

4,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加快,到周、隋、唐,又實行部分民兵制,即“府兵”。

5,承平之世,府兵廢壞,於是有了藩鎮之兵,由此必然引起內亂。

6,唐和五代之後,宋將兵權集於中央,於是有了募兵制。

7,元軍是全民皆兵。明朝既學元朝,又想創新,實行了“衛所制”,實際上,還是屯兵屯田為一體。

8,清朝滿八旗、蒙漢設旗,實際上與元代鎮戌之制一致。

中國以上兵制,沒有宗教因素在內;除春秋戰國等個別時期國家規模較小外,長期是大一統王國或帝國,中央政權統一設計兵制、掌控軍隊。產生歐洲那種“騎士”階層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形成“騎士團”那種臨時性軍事組織的可能性也沒有。


一老沈一


歐洲騎士主體部分屬於貴族,

是貴族裡經濟基礎差的,為其他領主提供保護的人。

這些騎士之所以窮,因為歐洲的長子繼承製度,

長子擁有家庭所有財富

他的弟弟們除了接受過一定教育,能夠置辦一身裝備之外,就剩下一個貴族身份。

這些騎士本來是散落於歐洲各地,

保衛各自領主,拿著或多或少的津貼,

並不形成組織,也沒有共同目標。

羅馬教廷通過一次次的十字軍東征,

把這些生活貧困的人號召在一起,

以聖戰的名義對東方進行掠奪。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中國從戰國開始削弱分封,

到唐末朱溫徹底消滅貴族階層,

距今貴族離開中國歷史舞臺已經超過千年。

我們日常所說的貴族,只是口頭用語,

並非嚴格的按照血統劃分的、無法逾越的身份區別。

漢武帝的推恩令又將大家族的財富分散掉,

地方勢力在兄弟內訌之間自行瓦解,

社會結構更加平面化。

由於家族財富是兄弟均分的,

所以富戶的子弟不會馬上變成類似騎士一樣的破落戶。

他們的貧困並非人為干預,

反而大多由自身因素被階層淘汰。

這種人並不抗爭命運。

中國的軍隊一般是服務國家,專門服務於私人的僱傭兵人數很少。

加上中國沒有宗教傳統,沒有救世情結,

他們很難被組織起來。

所以中國古代沒有歐洲意義上的騎士階層。


stud白丁


其實是有的,比如早期的墨家就是,孔子時代的儒家學團也比較類似,很多的事情已經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我們普通人能看到的歷史只是歷史的滄海一粟,而且這一粟還被人剪輯過,失真非常嚴重


帝國曆史


在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實行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還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統治原則。如果在中華大地上同時出現兩個擁有武力的獨立團體,那麼這兩個團體一定會互相爭鬥,直到剩下一個,完成全國的大一統。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國家,這裡不會允許出現獨立於皇權之外的武裝團體出現,一旦出現,武裝團體和皇權就是不死不休的狀態,這個習慣從戰國就開始了。


歐洲可以出現騎士團這樣的組織,而中國不會出現,根源還在於雙方的政治制度不同。歐洲直到近代,還是一直實行的是分封制,就是各級貴族從國王到騎士一層層不斷分封國家,大家各管一片,國王名義上是國家的領導人,但是權力有限,國王的權力受到貴族和宗教領袖的制約,所以這可以為獨立的騎士團存在提供空間。


中國從戰國時代以後,就開始不斷加強君權,從秦朝開始,中國就實行帝制,一直實行了兩千年,帝制的特點就是完全掌握全國,根本不會給獨立的軍事團體留下空間。在帝制的覆蓋下,全國的軍事力量只有完全聽從皇帝這一條路可以選。

在中國的歷史上,要是國內出現了不聽從皇帝的武裝力量,這就意味很快會出現戰爭,比如漢代的諸侯國,明代的朱棣,清朝的三藩都是這個套路。要麼是皇帝消滅這些不聽話的武裝力量,要麼是武裝力量掀翻皇帝,成為新的皇帝。


各種社會組織的出現,都是根植於當地的文化的,所以不能簡單的類比。歐洲能出現各種騎士團,說明他們的國王權力太小,根本不能掌握全國。


西山講歷史


中央集權怎麼可以允許私人、民間武裝的存在?!漢代即打擊各種豪強勢力,所有人只能忠於君主。隋唐亦採取各種手段打擊門閥勢力,科舉制就是為了打擊門閥勢力出現的,通過科舉制,國家把所有人的思想統一起來,使儒家真正實現了罷黜百家的目標。歐洲的那種騎士集團,在中國,只要一冒頭,首先就會被消滅掉。


沉140769451


騎士興起主要是歐洲王權衰落,不像中國封建制度的中央集權,任何事物都有他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