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我今年30歲,從小生在茶區、長在茶區。最開始接觸茶是在小學,那時候老家流河渡有一個集體茶場,週末我們三姊妹偶爾會去採茶,一天掙錢不多,一兩元錢,買點吃的後就所剩無幾,但是過得很快樂,單純的快樂,勞動的快樂。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秀美茶園

隨著湄潭大力發展茶產業,家裡種了1.1畝的茶葉,我因為去往縣城讀書,週末才能回家採茶,母親是一個很勤勞的人,除了採摘自家茶園還去給別家採茶以補貼家用。茶葉改變了家鄉的面貌,改善了家庭的經濟,由此在我心中對於茶是一種感謝之情,與茶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貴州貴定茶園

高考結束,懷揣著對農業、農村一份熱愛,我第一志願選擇了貴州大學的園藝專業。2009年,大二分班,正值全省大力發展茶產業,我堅定了選擇了茶學方向,那時候對於這個專業也不太懂,只是覺得老家茶葉多,再不濟也能回老家去找一份工作。四年的學習加上實習,讓我看到了茶學專業有茶樹育種、茶樹栽培,有茶樹病蟲害、茶葉加工,有茶葉審評、茶藝,還有茶葉市場營銷、茶文化。時間彈指一揮,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學得好,於是乎,想到了考研究生的繼續學習的想法。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學習手工茶製作

經過第一年考研的失敗,2013年總算考上了華南農業大學的茶學碩士研究生,三年的求學生涯是我增長專業知識最快的三年。這三年,我去過廣西金秀的大山深處找尋野生茶,去過廣東江門上川島做海島茶,去過廣東連南的大山聽到了"猴採紅"這樣奇怪名字的茶,走遍了黔南的7個縣做都勻毛尖茶研究。這三年,我看到茶葉不光是能飲用的一種植物,也是一片神奇的樹葉,普洱茶的瘋狂、潮汕地區的為之著迷、福建人對於茶葉加工的理解、還有小罐茶的崛起,這些都讓我對茶產生了一種更強求知慾。這三年,我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加充實,利用週末去做茶葉培訓,通過一批批的接觸學員我漸漸明白,咖啡固然高檔,但是仍然有這樣多人熱愛茶、喜歡茶,在中國喝茶才夠味。畢業答辯,回望在黔南州做畢業論文的時光,給大家認真講了都勻毛尖,講了貴州茶,講了去取樣時候偏遠小山村的鐵鍋肉的故事,講了老百姓要喝酒了才給我們取樣的執拗,講了無數茶人在品牌不響的大背景下以茶謀生的艱難和矢志不渝的堅持,這些內容雖沒有寫進畢業論文中,卻已經深深烙刻在心中。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現代化的茶苗繁殖基地

2016年畢業,我沒有選擇讀博,而是選擇了回我的老家——遵義,不僅是因為有家人,更是因為茶。在華農五山地鐵站回望陽光下的華農正門,三年來一幕幕出現在腦海,竟然留下了眼淚,縱然有萬千不捨,但是走在自己愛茶的路上,離家越來越近的路上,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茶青萎凋

如今在茶行業工作了近四年的我,慢慢的看到了遵義茶在對外品牌和宣傳上的不足。全市200萬畝茶園讓老百姓富起來了卻沒有讓更多的茶企業強起來,當武夷山的一個茶農在自家小作坊輕輕鬆鬆一年做一兩百斤幹茶就可以衣食無憂,而我們遵義有些茶企業一年加工幾萬斤甚至幾十萬斤幹茶卻還在為資金而發愁,這讓我知道了品牌的力量。常常有人託我買茶葉,我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說湄潭翠芽、遵義紅、鳳岡鋅硒茶,講了半天人家說還是買點西湖龍井、碧螺春,這讓我明白了文化注入、對外宣傳對於一個農業產品的幫助,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茶樹樁工藝品


遇見今日頭條是在研究生期間,我應該屬於今日頭條比較早的用戶了,但是那時只是隨便看看新聞,沒有專注去關注一個領域。從2018年開始,因為工作和愛好的關係,慢慢的我關注起了三農領域創作者這個群體。看到了"坤哥玩花卉"有700多萬粉絲、"農村四哥"有400多萬粉絲、"巧婦9妹"也有近400萬粉絲,這讓我明白了三農生活是有很多人喜歡的。看到了"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一個專門分享種植經驗、高產技術的賬號能有47萬粉絲,而普及實用農技的"農業觀察"賬號也有了22萬粉絲,由此慢慢的改變了我以往對於農業的看法,那就是真正的技術永遠有人願意學、願意看。通過這些,我看到了來自農村卻又受廣大網友喜歡的"三農"生活,感受到了自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強大力量。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藍天白雲下的茶園


再後來,我看到了由安吉縣農業農村局、安吉白茶協會主辦的賬號"安吉白茶官方",通過不停的分享安吉白茶的各種知識和信息,吸引了1.8萬粉絲,而這1.8萬粉絲或許就是喜歡安吉白茶的全國茶友,這對於提升安吉白茶在全國的品牌知名度是很好的方法,我們遵義茶也需要這樣的平臺。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湄潭茶場


在今天,產品除了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底氣,也不能完全"養在深閨人未識"。今日頭條通過用戶個人的信息閱讀、信息偏好、社交網絡甚至所使用移動終端設備機型等,綜合分析用戶所關注的信息源與信息核心詞彙,進而進行專業的細化分析,進行新聞整理推送,正是這個特點也讓用戶關注的領域越來越精準,其也為產品品牌的宣傳搭建了一個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道。


茶的路上遇見今日頭條

學採茶的老外


正是如此,我決定利用工作之餘,在今日頭條上搭建一個遵義茶的宣傳窗口,搭建一個分享茶葉知識的平臺。我相信,自媒體的班車早已出發並正在高速行駛,現在上車雖晚但又永遠都不晚。我篤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北緯27°線上的遵義茶將讓更多的人知曉。我堅信,茶作為中國特色飲品、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步步的發揚光大,必將清韻飄香傳九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