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裡”

一、穴位名稱:足三里穴。合穴;胃之下合穴。

二、穴位位置:小腿外側,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犢鼻穴位置: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足三里穴(四個手指的寬度即為3寸)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犢鼻穴與足三里穴

\u0004

三、穴位解剖: 在脛骨前肌,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 皮支分佈處,深層當腓深神經。

四、主治 :

①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諸疾;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②下肢痿痺;

③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④虛勞諸症,為強壯保健要穴。

五、《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

六、操作:直刺1~2寸。強壯保健用,常用溫灸法。

七、詳解

首先,①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所以治療胃腸的一些病症,如胃痛,腹脹、痢疾、便秘等;②況且,是胃之下合穴,而下合穴主要用於六腑病症。③《靈樞》 腸中不便,取三里……善嘔,嘔有苦,長太息,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洩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胃氣逆。

所以,足三里治療胃痛、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疾病。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第二點,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入為合。”說的意思就是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於臟腑的部位。《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曰:“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難經·六十八難》又曰:“合主逆氣而洩。”說的就是合穴善治逆氣、脹悶、洩瀉等一些疾病。所以治療咳嗽氣喘、心悸氣短等疾病。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第三點,胃經循行於胸部的位置為正中線旁開4寸,“直行向下一支是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挾臍兩旁”,沿乳中而下,“經之所過,主治所及”,故治療乳腺病疾病。

第四點,《靈樞》 著痺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幹。況且,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經之所過,主治所及”,治療經脈所過之痺症,就是下肢(包括膝關節)的疼痛,麻木或患溼邪的著痺病,經久不愈,常感寒冷不已之病。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第五點,足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由於“陽明多氣多血”(《靈樞·九針論》),故陽明充盛,氣血充足,筋脈得以濡養,則筋脈柔軟,關節滑利,運動靈活。也是調養全身氣血的保健要穴。可以艾灸。

\u0004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穴位辨識與應用(2)——養生保健要穴“足三里”


大家好,我是針灸老張,感謝您的關注,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