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義安區:“銅陵好人”一家三“衛士”堅守戰“疫”一線

都說醫者仁心、仁者善心,在銅陵市義安區鐘鳴鎮有這樣一個家庭,一家6口人,有3位是醫生,疫情發生後,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一樣的妙手仁心,一樣的義無反顧,一樣的守護相助,這個家庭就是“銅陵好人”朱克友家庭。

退而不休 愛在鄉間

父親,朱克友,1958年1月生,中共黨員,鐘鳴鎮新聯村退休鄉村醫生。朱克友1975年高中畢業後,成了一名鄉村醫生,2018年1月光榮退休。43個春秋,服務最基層,溫暖普通人,把村民群眾的健康當作自己最大的事,細心、盡責,是他的“四字真言”。從身強力壯的青年到兩鬢華髮盡染,選擇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他無怨無悔。2010年1月5日,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表彰大會上朱克友有幸作為全國鄉村醫生唯一代表在大會上發言,並受到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切接見。當選2011年12月份“銅陵好人”。今年自元月23日以來,朱克友作為一名基層“老兵”,主動要求參戰,衝鋒在新聯村抗擊疫情一線,每天往返全村13個卡點,消毒查殺、人車排查、檢測體溫、宣傳科學防控知識……同時做好返鄉人員的入戶隨訪登記、檢測體溫等工作,除此之外,為配合做好硬封閉,他還協助村裡對村民進出的小路進行封閉,面對許多村民的不理解,他主動上前,挨家挨戶地做工作,直到村民們理解並主動支持。40多天來,62歲的他就這樣一直堅守在村防疫第一線。

大醫精誠 仁者愛人

兒子,朱光俊,1981年11月生,中共黨員,鐘鳴鎮新聯村衛生室醫生。2001年6月大學畢業後,因為父親的耳濡目染,帶著對父親的崇拜和對基層衛生事業的熱愛,朱光俊在一線衛生室參加工作,也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疫情發生後,為了方便工作,他直接住到了村衛生室,成了一名全天候的鄉村醫生。除了和父親一樣,在抗擊情況一線做著類似的工作外,他每天還要堅持到5位從湖北武漢返鄉的村民家中進行入戶隨訪登記,每天檢測2次體溫,一直到居家隔離期滿、解除隔離。每隔幾天,他還要到離家6公里的銅陵高鐵北站協助該站做好進出站旅客的體溫檢測工作。“一天基本上都在外面跑,晚上還要到衛生室值守,雖然有點累,但看到鄉親們過著健健康康的生活,覺得日子過得很充實,也很有意義!”。

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身為一名醫務人員,一名共產黨員,他一直關注著疫情。當了解到口罩、洗手液、消毒用品等防護用品緊缺時,便自掏腰包1.2萬元,想方設法託人購買到3000只進口一次性口罩,捐贈給鐘鳴鎮政府、鎮衛生院和新聯村。“口罩有價,生命無價。作為一名醫生、一名黨員、一名人大代表,覺得在這個關鍵時期必須挺身而出,扛起責任,於是總想著能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戰友們’做點事,捐贈口罩只是力所能及的一件小事而已。”

天使不退 為愛堅守

兒媳,陳明霞,1981年5月生,2002年12月參加工作,現在鐘鳴鎮衛生院工作。作為一名婦產科工作人員,除了做好日常的入院檢查、住院分娩等日常工作外,她還積極參加院裡的防疫值班值守,測體溫、做登記,堅守醫院防控第一線。大年三十初一初二連續三天她都在鐘鳴鎮衛生院值班,輪休的時候她又到銅陵高鐵北站,負責做好站內防疫工作。“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我公公每天都在村防控一線,六十多歲的人了一直在堅持著。我愛人為了方便工作,從初一到十六一直住在村衛生室,中間都沒有時間回家!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我們都沒有見著面。真的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說到這,一直堅強要強的陳明霞的眼眶漸漸的溼潤了。

最讓陳明霞牽掛的是她的兩個孩子,女兒正在上初三,即將迎來中考,由於疫情,開學時間推遲,只能在家裡上網課,兒子只有5歲,在上幼兒園,由於她和愛人都在抗疫一線,兩個孩子只能讓婆婆照料。原本還想在春節期間好好陪陪孩子們,可這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

病毒倒春寒,杏林回春暖。疫情襲擾,朱克友、朱光俊、陳明霞一家三口為代表的一位位基層醫務工作者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向“疫”而行,他們用大愛、仁心、堅守抒寫了“白衣衛士”向上不屈的責任擔當,讓這個因病毒而“倒春寒”的春天充滿了融融暖意!(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