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叫你選擇第二故鄉,你會選擇哪個城市?

愛喵醬呀


初到蘇州,就喜歡上了這裡,多麼希望這裡能夠是自己的第二故鄉

蘇州的園林我最為喜歡,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只去過耦園,留園,這兩座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之一,如果有機會去在去看看其他的藝術園林。

園林可以賞,可以遊,可以居住。這種園林藝術的建築更加凸顯了人類追求自然和諧美好的居住環境的。蘇州園林蘊涵的中華歷史、人文習俗,江南人文歷史傳統、地方風俗,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華,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

行走在園林中可以感受到這裡獨特的人文氣息,和難尋的一片安靜,遠離城市的喧鬧,選擇這裡一切是那麼的安逸,每一處的建築設計都帶有江南獨特的魅力,長廊,涼亭,假山,植物,更是讓感受到江南人家的點滴生活。

我是東北人,卻偏偏喜歡江南,喜歡走走園林,看看大運河,聽聽寒山寺的鐘聲,喜歡蘇州的茶,更是喜歡這裡的文化,喜歡一座城,不光是景色,最重要的還是人文文化


xiaotong


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流浪者。

幾十年來,我漂泊不定、浪跡天涯。我走過田野、穿過城市,我到過許多許多地方。

我從哪裡來?哪兒是我的故園我的家鄉?

19歲那年我離開了杭州城。水光瀲灩、山色空淳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離杭州100裡水路的江南小鎮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個過客,我的祖籍在廣東新會。我長到30歲時,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過廣東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靜的榕樹島,夕陽西下時,我看見大翅長脖的白鸛灰鸛急急盤旋迴巢,巨大的榕樹林上空遮天蔽日,鳥聲盈盈。那就是聞名於世的小鳥天堂。新會夢中常常出現的是江南。暑假寒假,坐小火輪去洛舍鎮外婆家。鎮東頭有一座大石橋,夏天時許多光屁股的孩子從橋墩上往河裡跳水,那小河連著煙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經在橋下淘米,竹編的淘籮溼淋淋從水裡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撲撲蹦跳著一條小魚兒……

而外婆早已過世了。外婆走時就帶走了故鄉。其實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聽說外婆的祖上是江蘇丹陽人,不知何年移來德清洛舍;又聽說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來自洛陽,洛陽人之舍,謂之洛舍。由此看來,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難以考證,我魂牽夢繫的江南小鎮,又何為我的故鄉?

所以對於我從小出生長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種隱隱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歡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歡植物園的綠草地和春天時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歡冬天時滿山的翠竹和蒼鬱的香樟樹……但它們只是我搖籃上的飾帶和點綴,我欣賞它們讚美它們但它們不屬於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雜喧鬧的街巷裡,自己身上那種從遙遠的異地帶來的“生人味”,總使我覺得同這裡的溫馨和溼潤格格不入……



嚴歌那個玲玲


我生活四個城市一個是大學所在的城市陝西寶雞,一個西北風俗濃郁的地方,大碗喝酒,或許不夠精緻,但是人們的純樸讓我十年以後想起來心裡都是滿滿的幸福。第二個城市是我讀研的城市陝西省會西安,剛去的時候總吐槽,空氣太差了,去鐘樓轉一圈,鼻孔裡都是黑的[捂臉]人太多太擠,小偷多到面對面玩心跳,公交司機永遠把車開到飛起[大笑]。第三個城市是現在居住的濱海城市,哏都,隨便往人堆裡一紮大爺大娘們說話就跟單口相聲一樣,逗極了。天生樂天派,永遠不知愁。借錢買海貨不算不會過,衛嘴子的嘴可不是吹的


哏都異鄉人


可能會選擇婺遠 大學寫生時去過一次之後便再也忘不掉了。相比北上廣的快節奏生活,那裡的日子慢得一天恍若一年,大片的桑葚和油麵花,潺潺流水,裊裊炊煙,守著一畝三分地早出晚歸,伴著流水聲入眠,一輩子也就是這點悠閒小事了。


93年的狗賊


我會選擇深圳。

我現在就生活在深圳,而且我也愛上了這個城市。這裡有我的愛人,我的孩子,有我賴以生存的工作。這是一個開放,公平的城市,讓每一個來到深圳的人,都感受到了平等,包容的生活,以及公平,快速的辦事效率。


悠悠悠666


雖然,有的人總是說,我的故鄉人家說連水都吃不起,連澡都洗不了,其實事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也有自來水,我們也是太陽能,我們有著天然的蘋果基地,哪裡成為萬畝蘋果基地,很是出名,哪裡的蘋果色澤鮮豔,脆甜爽口,如果你想吃,去地裡摘一個便可以,很純樸天然也很自然本色,如果要我在選擇一次,我可能還會選擇我的大美甘肅,因為根在哪裡,父母在哪裡?從哪裡長大,我們是有感情的,並不是說隨便給一個地方就可以是那種感情的,所以說要是讓我在選擇我還選擇我的故鄉!

第一,山好水好空氣好

第二,人美心善風氣好

第三,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種情懷難得。

第四,金窩銀窩不如我們自己的“小狗窩”

第五,有爸媽的地方就是家!心裡暖陽陽。



年輕氣盛乾杯


我選擇西安。

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看過了各個城市的燈火,接觸過不同地域的朋友,做為一個北方人,西安還是印象最深的一個。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覺,從初見時那份歷史的厚重,再見時城市蓬勃的發展,到如今魅力及活力的不斷綻放,無不在訴說著這座古城的歷史與進步。當然,做為一個不怎麼標準的吃貨,各色美食當然也是吸引我的招牌。

另外,西安人有北方人的忠厚與豪爽,更有西北人的粗獷與淳樸。而那一口硬氣的西安話,聽的也叫一個通透!



雨潤萬林


如果讓我選擇第二故鄉我會選擇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呼倫貝爾,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在那裡生活了三年多,呼倫貝爾大草原一年四季都美如畫卷,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茫茫草原一眼望不到盡頭,水草豐美,是一片純淨的,自然生態未受汙染的天然大草原;遼闊的牧場,成群的牛羊再加上碧水藍天,美得大氣磅礴,美得清澈聖潔而令人神往。那裡的自然風光、風俗文化、飲食習慣都是我喜歡的,包括草原人豪放質樸的性格,以及夏日的綠色清涼,冬日的白雪嚴寒都是我向往和留戀的。

曾經未到過呼倫貝爾之前,那裡給我的印象一直是封閉落後的,認為那裡的人們大多居住著蒙古包,牧民騎馬放牧著成群的牛羊,過著原始的生活。到了那裡才知道呼倫貝爾既有廣漠的草原也有現代化的城市,還擁有中西文化交融的邊境口岸,那裡蒙古族同胞擁有大片牧場成群的牛羊生活富足,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除了過著和我們一樣的生活,還可以感受我們不曾感受過的美好,感受草原文化、吃純綠色的牛羊肉製成的手把肉、烤全羊、喝鍋茶、喝馬奶酒、品味各色奶製品。民風淳樸、熱情好客、豪放大氣所有對呼倫貝爾的感受和感情,使我認定它是我的第二故鄉。



辰暉走天涯


如果讓選擇第二故鄉,應該是殷商古都的綠城鄭州,鄭州是僅次於故鄉的第二個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

在這裡收穫了學業,家庭和朋友。剛來時,鄭州好多斷頭路,對外地來說很鬱悶,現在基本打通了,城中村拆遷了,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這麼多年也真的見證一個位於中國中原腹地,一個有著古文明也十分現代化的省會城市的日新月異的變遷和發展,現在高鐵,地鐵,城際線相繼開通,更加了大鄭州的各個方面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其實人人都有第二故鄉的。

人出生地是第一故鄉,上大學後,畢業,工作成家立業的地方也算是第二故鄉了,因為對人生來說,這些地方對我們的一生歷程都有功不可莫的成就和功獻。

一個人心在哪裡,那裡就是家,就是溫馨,甜蜜,記掛的地方。





遠方西沙


每個城市吹過的晚風,是不一樣的。

有的城市靠海,風是深藍色的溼鹹;有的城市近山,風是墨綠色的溫厚。有的城市,夏末的晚風乍起,聳聳鼻子,聞到的是湖裡灰色的腥潮。

那一紙通知書帶著初初成人的你來到的那個城市,晚風是什麼顏色,又是怎樣的味道?

那顏色那味道陪著你度過四年亦或是更長的時間,會不會也給它安一個故鄉的標籤?

不論你之前來自何方,不論你之後去向哪裡。

高校的名字大都帶著區域標識。

要麼直接以省市名稱直接命名,例如城市命名的有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等;省份命名的湖南大學、四川大學、江蘇大學……

要麼是省市名稱加上該校的王牌專業領域命名,亦或者以地理分區加王牌專業。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大學名中有城名,便有了雙重的情感意味。

家鄉的親人和朋友們地理學的也許並不好,但是,如果有人說起你所在的那片區域,他們會無比熟稔地點點頭:“就是那個地方啊,我知道,那裡有所XX大學。”那個陌生的省市或區域好像成為某種指代,因為你在那裡,他們也對這個或許從未踏足的地方多了難以言喻的熟悉和親切。

小時候,大人們經常會問:“長大了想上清華還是北大啊?”

這種問法常常會讓年幼無知的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似乎這兩所大學可以隨便供我們挑選。

那時我思來想去,覺得清華這個名字比北大好聽,便脆生生地回答:“上清華,清華好聽點。”大人們便哈哈笑開來。

儘管後來我那點可憐的分數上不了清華,也上不了北大。但是逐漸長大的我,漸漸覺得儘管清華的名字很美,“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超然脫俗,不染塵埃。

但北大,北京大學,這個帶著古老城市的校名同樣有著另外一種美,有未名湖的萌動,圓明園的廢墟,五道口穿地鐵而過的風,還有故宮的紅琉璃。

它以城市命名,好像就染了更多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於是城市可以隨著大學一起寫進履歷,刻進生命的年輪。像一個咒語,偶爾碰觸,便灑落一地城市和青春的記憶碎影。


每個城市都有叫做大學城的地方。也許不止一個。

這個地方通常是高校的聚集地,如果是新校區,那麼通常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老校區則大都聚集在市裡。

然而即使是在荒郊野嶺,因為有了幾所大學,通常也會硬生生開闢出一個獨屬於學生們的商業區。美食一條街和淘寶風格的服裝店不能少,一溜兒排的電腦維修店都在等著給你裝系統,賓館、酒吧、檯球廳比比皆是。

完備就像一個繁榮的世外小鎮,青年男女們來來回回的穿梭,一波又撥,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如果有一天,你去了別的城市,路過別的大學城,他們如此相像。美食街裡有土耳其烤肉飯和煎豆腐,服裝店的衣服都是流行的款式,質量卻不容細看,電腦維修店裡的老闆抽著煙,看你進來了眼睛也不抬地問:“清灰還是重裝系統啊?”賓館都是小小的店面,百元以內就能住上大單間。

但你知道,這不是你的那個大學城了。這裡的燒烤店老闆不會和你笑嘻嘻地打招呼,張口就給你打個八折;你不曾在這家電腦維修店和老闆吵過架;你沒有在這一片的校園裡讀過書、泡過妞、喝過酒。你走過這裡凌亂的街頭只會皺著眉頭覺得髒亂差,你不會眯著眼睛,想哭。

城裡都有大學城,但此城非彼城,故園無此聲。

上大學的那個城市,是不是我的的第二故鄉

離家上學的人,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有那麼一點疏離,有那麼一點防備,也有那麼一點恐慌。

四年的時間,足夠讓疏離、防備、恐慌統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依賴、眷戀和安全感。

會漸漸熟悉這座城的景點和城市佈局,會對公交地鐵線路了熟與心,甚至你知道,最地道的那家老字號小吃店在什麼地方,趕時間的時候哪裡有一條穿巷的小路可以抄。

更重要的是,有好多故事發生在這裡。在某一路公交上丟了錢包被好心的司機大叔撿到;在某一家飯店,你曾和室友們在這裡慶祝考試通過;又在某一個公園,你和他牽著手,喝著奶茶,看看人流和夕陽。

你可以和同坐公交的人一起吐槽這裡的交通多麼糟糕,但是你不能忍受沒有在這座城市生活過的人譏笑,某某地方的人都摳門又小氣,沒有大肚量。

“你才摳門,你才小氣,你才小肚雞腸!地域噴子快滾開!”

為什麼那麼生氣呢?

可能是因為,這個我在這裡上大學的城市,我已當做我的故鄉。

哪怕晚風裡都是灰色的腥潮,我也承認。那是我故鄉的顏色,那是我故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