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許舍:行將消逝的江南記憶,不在周莊、烏鎮和同裡


許舍原名鶴溪,位於長廣溪西,西靠象背、老虎諸山。山溪由西而東,沖瀉直下,漸成四條澗溪,以鶴溪最長,約二里多。

北宋徽宗年間太常少卿許德之,在北宋滅亡後隨高宗南渡居無錫。慕鶴溪名至此,建造了讀書亭。晚年,定居於此,鶴溪遂改名許舍。

許舍村自古繁華,可惜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來犯,將許多宋代建築焚燒一空,村子冷落多了。

“許舍慘案”造成的嚴重毀壞,導致數十年之後無錫市公佈第一批歷史文化村鎮名錄中不見許舍的蹤影,但老街上至今還散落著清代、民國時期的少量有價值的建築。

許舍老街的主要景點有鶴溪、許舍街上、金巷、南山巷顧家大宅敦仁堂、二雲書屋、太湖游擊隊交通站遺址、許舍慘案紀念碑

許舍在宋朝出過許多名人,與楊萬里、陸游、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宋史》記載,尤袤早在5歲時便能吟詩,10歲就有神童之稱,15歲以詞賦聞名整個常州府。後來尤袤離開家鄉入太學,並在紹興十八年進士及第,當時尤袤年僅21歲。

村子的外面,依舊有一些田地。雖然這裡早已成為市區,農民們也成了市民,可是,中年以上的人們還是喜歡那種耕作採摘的山區農民生活。

在那些已經開始建設的大馬路旁邊,綠油油的菜地依然惹人眼睛的生機盎然。雪浪山、許舍山、老虎山等環繞許舍,長廣溪在附近縈繞而過,流入太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