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陷阱》,別踩坑了

幸福是什麼?這是人類一直在追尋的定義。

愛默生說過:“一個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是讓自己幸福起來。你幸福一分,這個世界的禍害就少一分”。

那麼,如此重要的幸福,我們究竟怎樣才能找到呢?澳大利亞的路斯·哈里斯博士在他的書中《幸福的陷阱》,提出了接納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

《幸福的陷阱》,別踩坑了

這本書不在於教會人們如何尋找幸福,而是讓人們通過正念、接受、認知解離和價值等技術,從幸福的陷阱中解脫。


1 你如何設下幸福的陷阱

大家對幸福都有著不同的想法,而對於“幸福的陷阱”,大家都有同樣的疑問——這是啥?

一直以來,在社會當中都流傳著關於幸福的四個迷思,分別是“幸福之人之常態”、“不幸福就是缺陷”、“為了生活更美好必須去除消極情緒”和“我們應該能夠控制想法和情緒”。

它們相互作用著,共同設下了這個“幸福的陷阱”,一旦我們認同了它們,我們就跌入了這個圈套當中。

《幸福的陷阱》,別踩坑了

有時候,你會發現別人眼中幸福著的自己,卻感受不到一絲幸福,就像一個感冒的人,失去味覺,品嚐著人間佳餚,卻吃不到任何的味道。

《幸福的陷阱》,別踩坑了

究竟問題出在哪裡了?問題在於,我們在追尋幸福的過程中,極力迴避著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想法和情緒,你越迴避,就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如何逃離這些幸福的陷阱呢?

方法:增加自我覺察,或寫日記,通過覺察發現自己掉入陷阱的瞬間,在認清陷阱的面目後,學會與它們共處,擁抱自己。


2 改變你的內部世界

通過接納承諾療法(ACT)的六大原則,大家可學會從根本上改變痛苦的想法、正視自身情緒的問題,從而削弱它們對我們的影響,讓我們內心真正地解脫。

原則一:解離

學會與那些痛苦的、令人不快的想法解離,降低它們對我們行為產生的影響。這是ACT的一個核心原則,不去本能地相信大腦對自己說的話,而去關注真正發生的事情。

當你做錯事情時,你內心責怪自己,但是“我很無能”、“我真沒用”等頭腦中對自己的評論,是無用的。

但是對自己頭腦的一句謝謝,謝謝自己對消極想法的異常想象力,或者模仿可笑聲音,更能幫助你解離。

原則二:擴展

接納那些不好的情緒、感覺和衝動,打開一個內心的房間,將它們放在裡面,而不是把它們趕出內心的家門。

ACT的核心哲學為:以無畏的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以平靜之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以人生智慧去區分兩者的不同。所以,假如生活辜負了你,採取行動去改變是明智之舉,以接納作為行動之始,則是智慧之選。

原則三:聯結

活在當下,不念過去不畏將來,與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產生深刻的聯結。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記住吧:只有一個時間是重要的,那就是現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我們有所作為的時間。

所以,聯結更像是把注意力都放在現在這個時刻,用開放的態度去看待事物本來的面目。

原則四:觀察性自我

認識自己,觀察和注意自己所抗拒的想法和情緒,與內心糾結的自己握手言和。

不去評判事情的好壞,純粹地關注自身做了什麼,並幫助你意識到這一點,彷彿是從一部以“我”為主角的電影裡走出來,坐到電影院的觀眾席位上,去觀看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


3 創造有價值的生活


原則五:價值

澄清對自己重要的、意味深長且富有意義的人和事,指明自己所珍視價值的生活方向。

價值彷彿是海上燈塔,指引著你往它的方向靠近。

價值如此重要,讓你與自己所重視的相聯結,讓你樂此不疲,讓你忘卻辛勞,賦予了生命非一般的意義。

原則六:承諾行動

在價值指引和激勵下,採取有效的、有承諾的行動,創造充實、豐富和有意義的生活。

學習傑出運動員的“具象化”技術來實現自己的有效行動,想象採取行動實現目標的情形,從而聚焦自己所能控制的行為,讓自己行動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幸福的陷阱》,別踩坑了

在通往幸福終點站的旅途中,真的有很多的陷阱,非常慶幸能撿到這本《幸福的陷阱》的指南,讓我們躲開一個個自己挖的坑。

願各位同路人,擁有躲坑的能力,還修煉一身填坑的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