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運氣

尚未復工,在家等消息。

最近在學習精英思維52講、怎樣解決問題、演講、大腦健康、識人方面的書籍和音頻專欄,記錄一些碎片。



成功與運氣

1.人生早期的關鍵節點,好運氣對於後續的成功有很大的放大效應,而且這種運氣效應可以一直累加

2.現在是一個贏者通吃的年代,一開始一點微弱的優勢,造就了最後的贏家通吃,這點微弱的優勢通常是靠運氣

3.人總是把成功歸因於能力強,而把失敗歸因於運氣差,這種樂觀如果沒有成功,就是需要的,如果已經成功就不需要了

4.運氣造成了贏者通吃,收入差距過大,造成了人們相互攀比

5.一個承認運氣差的人自然不會去搶別人的功勞,那麼合作者就會信任他

絕命毒師的故事

  • 美劇愛好者都知道有一個片叫《絕命毒師》。
  • 《絕命毒師》有個導演叫做文斯·吉利根。
  • 吉利根有一次接受 GQ 雜誌的採訪,記者問他:
  • 你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
  • 他就說了一段有意思的話: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
  • 把一張紙團成一團,根本不瞄準,隨隨便便往遠處的垃圾桶一扔,就扔進去了。
  • 下次你想再這麼扔一次,精準的瞄準,百般努力,可是怎麼都進不去了。
  • 我們為拍了這個劇,每個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我們想讓它是人類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電視劇。
  • 但是你知道嗎?
  • 隔壁《老爸說了算》的劇組也是這麼投入的。
  • 那麼為什麼非得是我們這個劇大獲成功了呢?
  • 我真想知道為什麼,這樣下次我還有機會在電視業再拼一把。
  • 可是說實話,現在這個片能成,我已經是偷著樂了。
  • 他說著成功的經驗叫運氣。


小數據識人

小數據,是能呈現我們真實內在的一些個人化的東西,比如習慣、喜好、情緒等等。

小有兩層含義:

1、微觀,是通過對人的細節觀察得到的,比如一個手勢可能表現出了一種情緒,一個習慣可能暗含了一種心態——這都是一些很抽象的東西

2、樣本小。小數據可能只需要蒐集十個人的信息就夠了。雖然這樣看上去太個性化、提供的信息數量也有限,但它經常和社會文化、社會背景有關,剖開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分析,能發現它們其實代表了人的很多共性。

為什麼小數據能揭示大趨勢?

在識人的過程中,有一個經典法則,那就是:要永遠和對面這個人的另一個自我交流

為什麼呢?

因為人通常展示給別人看的是希望別人看到的角色、定義、標籤,但並不是最真實的自我。

那麼,和另一個自我交流,就是去看看他究竟想要什麼

他喜歡什麼,他恐懼什麼

他在無意中暴露出的潛在慾望,而且是還沒有被滿足的慾望,這些慾望才是人們的真實內在。

通過一些微小的線索,發現人們的慾望,滿足他們未被滿足的需求,這就是讀心術的套路。

線索是有特指的,就是它們要與你要分析的對象的“自我”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通常由兩個自我構成,第一個是理想化的自我,就是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樣子,比如說我們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就是我們想給別人看的形象。

另一個就是真實自我,與我們的慾望有關。而顯示真實自我的線索,通常都隱藏在比較隱私的地方,比如說書房、臥室、辦公桌、櫥櫃、衣櫥等地方。

想要獲得關於真實自我的線索,就要儘可能的瞭解別人的私密空間,看看他們最喜歡哪件衣服,手機上的音樂播放列表裡都有什麼歌曲,冰箱裡放著什麼吃的。

可以試著問問他們,什麼東西對他們來說最重要,什麼又讓他們特別擔心,你總會得到一些意外的答案,而這些答案能為你對他的認識帶來靈感。

推薦書目《看人的藝術》

成功與運氣




目的→掙扎

所有物體都有慣性,人也不例外人總是傾向於維持原有的狀態,不願意改變

人們喜歡的東西是熟悉加意外,熟悉的事物易於認知,會降低能量的消耗,而且會帶來安全感,或者說是控制感。

另一方面反覆出現了刺激,會提高人們對其認知的流暢度,從而加深對其認可的程度,你會在潛意識中把它當作喜歡。

如果將人生比作一場探秘遊戲,我們去過的地方見識過的景象,都會在地圖上點亮而從未去過的地方,未見識的景象,這是一片黑暗。

許多人終其一生,其思想一直停留在相同的軌道上,沒有被外力扳道過,也就沒有看到過其他的風景。

而有的人則在過去的陰影中掙扎,一旦外界提供了一個改變的機會,則毫不猶豫的走向新的人生新的方向,所以所謂的原生家庭和童年陰影,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精神上的洗腦

也許它存在,也許它並不存在,但我傾向於認為它不存在,你認為它存在,就等於承認自己的人生是由過去來控制,從而無法改變,這就是決定論。

而我們的人生,需要一種意義,需要一個目的,就像《疑犯追蹤》最開始的時候芬奇對李瑟說的那句話,你不是需要一份工作,你需要是一個目的

you Don't need work, you need a purpo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