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好好忍耐,不要沮喪,如果春天要來,大地使它一點一點完成。——里爾克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日子晃呀晃呀,就來到了2016年。


三月的陝北乍暖還寒。宿舍裡洗完頭不敢出門,頭髮會結冰,易感冒。來村裡一年半了,生活條件艱苦、飲食習慣差異等等都能慢慢適應,就是上廁所和洗澡,實在難以忍受。農村廁所簡陋,多為院外露天旱廁。冬天還能將就,就一個字“凍”,上完廁所用最快速度奔回室內。一到夏天,糞水暴露、蚊蠅蛆蟲孳生。我不承認自己有潔癖,但看見坑裡坑外爬滿的蛆,不但拉不出來,反而引起嘔吐。我找過就近田地解決“緊急情況”,掩耳盜鈴似的給自己找個“施肥”的理由。時間久了,手紙沒地兒扔,加上女人家的月事,讓人發現了,我多難為情。於是,我在家拿了好多黑色的大塑料袋,將它們小心翼翼地二次包裝,封好,集中起來,週末回城的路上,扔到垃圾筒。


人就是這樣,有些東西不用它時,確實想不到。比如農村夜裡的路燈。村民們習慣了沒有路燈,每日地裡的農活兒,都自然集中放在了白天,他們和太陽賽跑,把白天的分秒握在凍裂的雙手中,抓在額頭的汗水裡。一眼萬年,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清晨,雞啼鳴,便知時間,每天月掛樹梢,關門睡。他們勤儉節約,不多亮一分鐘的燈泡,不捨得多用一滴水。農村的夜晚比城裡來得早,見不到幾家亮燈的農戶,靜悄悄地,連風吹樹葉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剛來村的時候,還真以為沒通電。他們減少了每日洗漱的次數,有很多人並不刷牙。村裡沒有什麼汙染,臉上最多也泥土和汗漬。如果不是去鎮上趕集,他們不怎麼梳洗打扮。環境真是改變人,我竟然早晨起床只刷牙漱口,不洗臉了。如果不是迎接檢查,或者入戶走訪,我甚至到中午都不洗臉。不像在城市裡,每天最少三次。洗澡的問題,冬天也好湊合,出汗少,一週回一趟家洗一次還行。到了夏天,洗澡是沖涼。接盆水,拿毛巾擦一擦,各種消毒溼巾紙齊上陣,完事。


旱廁裡的蚊蠅蛆蛾,滋生了痢疾等腸道傳染病和等寄生蟲病高發,部分村民清潔意識差,牙齦、牙周炎疾病不在少數;村民們眼病知識普及率不高,不太注意用眼衛生,兒童在發育期間不重視眼睛的養護,老年人則認為眼病不會危及生命,眼疾在我們的貧困村裡也居多。長此以往,這些狀態嚴重影響著村民的健康。


駐村工作隊的成員沒變、人數沒增,但多了玉家溝村需要幫扶,多一口人就多一雙筷,多一村人就多了一份責任和壓力。可喜的是黨琴妹妹懷上小寶寶了,祝福聲中琴妹妹也像之前我病患時那樣說:“姐,你們外面多跑,我家裡多幹點活兒!”我是女人,我懷過孩子也生過孩子,山路崎嶇,舟車勞頓,我可不想讓她受這苦。我們的任務是,劉家峁25戶貧困戶,張家溝44戶貧困戶,玉家溝有15戶貧困戶。共計84戶的貧困戶口。我們需要對接的人也多了起來,張家溝村書記張錦寶,村主任張連東,玉家溝村主任劉生彪,劉家峁村書記劉錦春、村主任劉希東。還有鄉鎮幫扶幹部魏旭燁、第一書記張耀瑞、張冠軍。有時我和凝妹妹會張冠李戴,他們不介意。

一年多來,邊走訪、邊幫扶,邊入戶、邊調研中,我們基本吃清了貧困原因:因病、因殘、因學、缺勞力、缺資金、缺技術等。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夜靜時,枯燥的房間,我對著桌前那盞燈,發呆。天亮時,貧瘠的土地,我望著眼前這些人,心疼。


作為工作隊長,如何帶著他們走出貧困?“怎麼辦”這三個字成了我的一日三餐。我在鏡前第一次發現了長在頭上的白髮,右腦袋那麼一撮,十幾根。我趕緊再扒拉左腦,發現也有。平時用來拔眉毛的夾子,我拔白髮了。可是,越拔越多。那天,鏡子裡我確是流淚了。

來鄉村工作和生活,讓我變得愈發感性,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片樹葉,一隻雞,也會我熱淚盈眶。我去縣城辦事,到組織部領取新下發的脫貧工作日誌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輔導百問的資料,這是要給村民講黨課的資料。縣委組織部的高向東是從我們公安口上調過去的,第一次見到他時就覺得親近,他泡茶給我喝,還給教了一些如何組織村委班子講黨課的方法。每個給予曾給過我幫助的人我都記得,哪怕是句鼓勵加油的話,都讓我在走出門前的那一瞬,心存感激。


四月春暖,杏花先開,桃花和梨花次第都開了。講黨課的那天,陽光很美,我折了幾枝花放在會議室的水瓶裡,三個村委班子成員到齊了,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們也來開會學習了。之前,這些是不太容易請動的,現在一天天的熟悉起來,他們倒也拿說笑開了。“花花插瓶瓶裡是好看,你把樹枝枝折了,昂米(我們)的杏子怎能結上樹梢梢呀”?!我明白,他們不是太想聽課,他們關心糧食,關心農事,頂多也是有個場合大家與我聊聊天。我嚇得趕緊撤掉插了花的小水瓶,他們笑得更厲害了。“看人家城裡娃娃,就是懂規矩”。我把馬尾整理了下,“大叔大媽,我不是娃娃了,我是娃娃的媽媽了......”看他們開心了,我就摘了“兩學一做”部分內容念給他們聽,之後,又順便與村民們聊了聊今年的幫扶打算,他們感興趣。那天,烏鎮派出所張軍副所長帶領所裡的民警也參加了學習,他在會上就矛盾糾紛排查進行了動員,我們的“團隊”日益壯大。


初夏,我拿出了為村民義務診療的活動方案很快得到了局領導的支持。市局行政裝備科第一時間派車、出錢,人事科聯繫了榆林市第二醫院的專家,醫師。6月8日,我們邀請了榆林第二醫院內科、外科、五官科和中醫科專家組成的義診醫療隊,將村民集中到張家溝村委會進行義診活動。醫療隊對三個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進行了初步篩查、診斷和一般治療,根據看病群眾的身體狀況做了詳盡耐心的解答,提出了合理化治療方案和健康指導。共為200多名在家的村民免費提供了疾病診療、家庭常規藥品發放和健康教育諮詢服務,使偏遠貧困山區的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得到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受到村民們的一致好評。醫療團隊的成員後來與我成了朋友,但我老給他們添麻煩,今天介紹村民看牙,明天帶著村民看眼,他們從無拒絕,還為貧困戶開通了綠色就醫通道。市局駐村工作隊的這次“送醫下鄉義診”活動,在全市範圍內倍受關注,媒體網絡紛紛轉載報道,認為市公安局將醫療衛生服務送到了群眾家門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後,第一次組織的較大規模活動,參與人數多,涉及範圍廣(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社會反響好。在此,由衷感謝那些為人民服務的白衣天使。


三個村的公共基礎設施雖然在有條不紊的改善著,但我又迎來了第三個聲帶疾患治療期。凝妹妹告訴我她做了眼部手術,暫時上不了班給我請假,但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不能停,怎麼辦?


正當我與西安醫院的大夫作可否延緩治療的申請時,黨琴妹妹打來電話。“麗姐,肚裡的孩子快七個多月了,孕情基本穩定,這兩週你安心在醫院做治療,有事我給咱跑。我同學在交大一附院實習著了,一會兒電話發你,有啥事,你去找他方便點!”我半天沒說話,這是那個夏天我聽到最令人愜意又動容的話。 治療結束後,我返村上崗。去村裡的前一天,我去看琴妹妹,給她帶了她最愛吃的“西安鍋盔饃”。有些意外的琴妹妹有時也如我一樣感性,忙著給我切西瓜解暑時,我望見紅了的眼眶,還有她裙子下浮腫的雙腿。我的眼淚又一次從眼底溢出來,充滿了抱歉和內疚。臨出門時,她給我的包裡塞了一管防曬霜。


我走出小區,開了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想想,琴妹妹過兩個多月就要生小孩了,我知道,接下來的工作,得我一個人扛了。 夜裡,我又拿出父親寫給我的信。艱難的時候,就拿出來讀。


從那天起,三個村的秋收,冬儲,與村民一起收穫;粉條廠,磚廠產業扶貧調研,在手機微信朋友圈為玉家溝村賣粉條;豬圈,牛棚,羊場,雞舍,我與動物為友,核實種養殖產業收入。村裡,鄉政府魏旭燁姐不僅在工作上指點,在生活上也無微不至,從家裡給我帶我喜歡吃的紅薯、南瓜。張劉軍片長的方便麵,我沒少吃,冠軍哥兜裡揣著的核桃,六娃哥(張耀瑞)手裡拿來的棗餅,錦春和希東兄給我回城的包裡裝上“糕仙”(陝北雜糧麵食),錦寶、連東、生彪兄提來他們的特色粉條......所有的食物背後都情義;城裡,我去佳縣公安局“回孃家”,縣局領導、政工、保障部門和戰友們問冷暖、送關懷。尤其是縣局政工科辦公室的燈夜晚也願意為我亮著,他們陪著,幫忙打印著裝訂著......無論縣城還是鄉村,這是一群有著同樣工作背景,同樣理想信念的團隊。我們朝夕相處,我們熟悉彼此,由此凝聚起的戰友情誼如冷風中的那袋雪梨和桔子,如電話那頭的噓寒問暖,足足夠我回憶半生。


再想想那些誰也不承想的、該來的不該來的事兒都一股腦兒的奔湧而至,猝不及防!有些無奈無法拒絕,有些無力也無法迴避,從那天起,我再沒有想過給自己餘地,因為人生沒有預演,更沒有退路,只有前進。所有的雲淡風輕,背後只不過是許多個腿上的淤青,腳底的血泡和所有咬緊牙關的另外一個名字,而已。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2016年3月15日榆政扶辦發【2016】11號文件,榆林市公安局、榆林市駐村扶貧工作隊、我。三項獎勵大滿貫,我第一時間彙報市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受到局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 我們所有的委屈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我喜歡在新發來的工作日誌扉頁上寫下當天的心情。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備課中。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我在村委會講黨課,烏鎮派出所張軍所長也參加了學習,並在會上就矛盾糾紛排查進行了動員。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兩週的治療結束,抽血化驗各項指標。陪同我的朋友說,蘇兒,為什麼你在醫院也是笑呵的?我說,生活已經很苦了。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2016年6月8日,市局駐村工作隊開展醫療義診活動,為張家溝、玉家溝村和劉家峁村村民問診。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義診活動現場。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秋收。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佳縣政工科的辦公室為我整夜亮著燈,他們陪我加班。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2016年10月17日第三個“國家扶貧日”,榆林市公安局作為駐村聯戶扶工作經驗交流單位出現在會議室。那天看到桌上的名籤,榮譽感滿滿。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填表,核對,整理檔案。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最好吃的“快餐”是方便麵,最難吃的“快餐”,是第二桶方便麵。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劉張軍片長指導貧困戶收入核算,以及最新扶貧政策的解答。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左起:村會計劉保田、村主任劉希東、第一書記張耀瑞(六娃)和我。這是唯一與六娃哥合影的一張照片。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村裡開會,大娘握著我的手問,你的嗓子好一點兒沒?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考察玉家溝村粉條加工廠。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我記下了電話號碼,在微信朋友圈裡打出售賣粉條的“廣告”。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父親的信。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市局贈送的書櫃就在我的宿舍,它陪我渡過無數個日日夜夜。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扶貧路上,我沒有後路可退,只有前進。

《光景》女警扶貧記(四)(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