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鬆,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年已至三月,疫情仍然在持續。

在這段時間裡,有關疫情的報道鋪天蓋而來,其中最讓人深刻的,就有特別“敢講真話”的白巖松。


在這場災難中,白巖松的報道,總是能一針見血地問出人民心中的疑問。

面對武漢市委書記時,他毫不避諱:

“儲備物資都去哪裡了?”

“捐贈的物資怎麼分配?如何保證公平、效率和序曲?”

“你能不能保證定期舉行新聞發佈會,回應群眾的問題,接受人民的監督?”

“在疫情開始之時,到底我們有沒有警覺?”

在直播的鏡頭下,這些問題對方避無可避。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2月22日,在《新聞1+1》中他又說道:“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信息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


不拐彎抹角,簡簡單單一句話,說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瞭解真相,才不會胡思亂想,才不會惴惴不安,才會老老實實接受隔離和監控。


說到中醫問題時,白巖松再次發聲:“為何中醫不受待見,因為它不會給醫院帶來很多錢。”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作為新聞工作者,白巖松總能讓人心悅臣服,在關鍵時刻挑起報道的大梁。


有人說,他和鍾南山院士一樣,敢講真話,敢說大實話。


確實如此,像這樣真誠的新聞工作者,是一線與群眾的傳聲筒,也是老百姓最願意擁戴的佼佼者。

白巖松的個人修為以及思想深度,足以感動我們所有中國人。


他的成長經歷和教育經驗,更值得我們所有家長學習。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白巖松關於“教育”的那些事。


讀書,是擺脫平庸的最大理由


白巖松曾說:


“人生是一個圍棋盤。當你讀書很少時,棋盤上的棋子很少,不成勢。當你讀了足夠的書,棋盤上的棋子連在一起,就是成勢了,人生也成勢了。”

小時候的白巖松就酷愛讀書,而在選擇看什麼書這件事上,他的母親給了他很大的自由。

那個年代,並沒有許多小孩子的讀物。於是,不管是大人的書、小孩子的書、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書,白巖松都盡收囊中。

實在找不到書了,他就用母親的借閱證,四處借書看,於是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這個習慣陪伴他至今。


在他潛移默化的感染之下,他的兒子也十分愛看書。

他的兒子嗜書如命,用他的話說,就是“簡直像睡在書裡一樣”。


兒子的房間裡,床上桌上都是書,而且他還不愛看電子書,非紙質書不可。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和母親當年一樣,白巖松也不限制孩子讀書的種類。

兒子最開始進行大部分閱讀的時候,看的都是武俠書。

雖然會有人質疑會不會影響孩子,但是 白巖松並沒有干涉。

兒子看完武俠書後,開始對明、清這兩個朝代的歷史產生了興趣,於是繼續找相關的書來讀,十多年後,兒子上了高三,他便下定決心要學歷史。

不輕易打擾孩子讀書的興趣,當這股熱情越來越濃烈,最後就會變成他的選擇和追求。


在書中,孩子能找到他們的信仰和精神支柱,能找到他未來人生為之努力的方向。

曾有調查顯示,人們讀書和知識獲取的水平和之後的工資會成正比。

只有讀書足夠多了,才會更有創意,更有自信,才會更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


更重要的是,書讀得多了,在情感方面就會更加充沛,依靠也會更加充實。


二十多歲的白巖松,剛到《東方之子》這個節目當主持人,那時候的他,沒有底氣去和資深的東方之子交談。


所以,他必須不斷地閱讀,不斷的看書。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曾國藩》一書中,他看到了複雜的人性,看到了大人物的掰不開和牛角尖,這對他後來在認識“人”有著深遠影響。

在《道德經》一書中,白巖松發現了,老祖宗把今天的一切都寫入了其中,他懂得了“無私為大私”,當你願意無私的時候,你得到的是最多的。


當孩子讀書讀得足夠多,他就能清楚,世界之廣袤,人類之渺小,這樣就會有了敬,有了畏。


他們就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知道什麼是不能逾越的。

擁有優秀的成績,才能展現卓越的才能

小時候的白巖松,對成績並不是很在意。

中考的時候,他只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錄取線高出一分。

在中考前幾天,他還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世界盃揭幕戰和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


雖被母親多次逮到,他卻還是屢教不改。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這種“不愛學習”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高二。在老師和同學眼中,白巖松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


在一次演講中,白巖松調侃自己道: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第二。


到了高三,他發現,以前那些和他一起玩的小夥伴,都全身心投入複習了,他才意識到,是時候衝刺了。

於是,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的位置追到全班前10。

他強調,自己之所以能用這個逆轉,一方面因為是文科,另一方面是他有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規劃。

對文科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看書和背書,白巖松便把所有要複習的資料都釘在一起,然後計算這日子,在高考之前,每天需要看多少。

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很自律,計劃一條一條地落實。

在高考前,他已經把所有資料看了4,。最終以全班第8名的成績考上了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

回過頭再看高考,白巖松感慨道:如果想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秀的成績。

對孩子而言,在讀書的階段,你還沒有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

所以,孩子必須深刻意識到,一定要努力學習,保持自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這樣,在未來的某一天,你就能用自己的成績去展示自己。


努力學習,是最容易成功的捷徑。


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

在孩子中考前,白巖松和孩子開玩笑說:

“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高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他覺得,人生不是競技場,沒必要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嚐盡,如再有下落,感受到的就是悲涼。

站在第一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這個世界不斷在改變,那些被吹走的名字,總是站在隊列的最前面,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

為了第一,也許一不小心就失了自己的良知。

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在那條長長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的強過追求好的。

曾上過《爸爸去哪兒》的胡軍認為:要求孩子考第一會給孩子一種無形的壓力,很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最強大腦》的王昱珩也認為,孩子考第一容易遭人嫉妒,沒有朋友。


疫情中,他比鍾南山還“敢講”:白巖松,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作為父母,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關注孩子飛得多高,更要看看他們飛得累不累。

關注孩子的內心,呵護孩子的天性,儘量讓孩子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快樂、健康地成長。


寫在最後


白巖松一直在強調,自己的成功是“一個笨人”的成功。

他覺得,人生沒有大力丸,拿著手機看幾行字,並不會讓人突飛猛進。

人只有在不斷讀書中,才能變得更加聰明,才能擁有更良好的心態。

所以,我們要告訴我們的孩子,沒有誰能坐在地上仰望星空,就能把所有事情都瞭解透徹,就能把所有事情想得明白。

成功沒捷徑,你生活裡的所有收穫,都是你在過去不經意為自己埋下的種子,開出的花。

你堅持、你學習、你讀書、你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