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從小沒跟爸媽睡,以後關係會親密嗎?

用戶8332857131321


我是星辰時光機,很榮幸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小孩從小沒跟爸媽睡,以後關係會親密嗎?

這個問題可能會困擾很多當家長的。由於各種原因,小孩生出來之後都沒跟父母一起睡過,都是跟老人家睡在一起,導致父母會有這樣的擔憂,怕小孩沒跟自己睡後會影響相互之間的親密關係。

我周圍就有很多孩子是這樣:媽媽生下孩子之後,只餵養了3-6個月,之後媽媽外出工作,小孩就留給在家的爺爺奶奶帶著,老人家照顧得非常小心,比爸爸媽媽都小心,但是,隨著小孩的逐漸長大,小朋友還是會時不時的找爸媽,因為在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有些小朋友是爸爸媽媽帶的,小孩子的世界是非常敏感的,他們會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呢,他們去哪裡了,是不是不要寶寶了,是不是寶寶犯了什麼錯爸爸媽媽才不回來看寶寶。每當看著這種情景的時候,我的心裡都非常的難受。這麼小的孩子的世界裡,他們暫時還不能理解大人的無奈。

一、影響

小孩從小沒跟爸媽睡,其實多少還是會影響大人和小孩的親密關係的。

1、孩子會感到安全感缺失。

雖然爺爺奶奶帶好像也是一樣,但是父母和小孩畢竟是血緣最親的人。自然的規律使然,小孩在受到委屈或者挫折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起的肯定是父母。

晚上的時候,孩子的安全感會比白天更弱,這段時間是培養父母與孩子親密感的最佳時間。有句老話說的好:孩子跟誰親,他晚上就會跟誰睡。說得一點都沒錯。

2、長時間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會封閉這段感情。

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某些東西如果長時間想要卻得不到,那就會乾脆不要。在每個孩子的心裡,其實最想要的還是父母的關心和愛,但在嘗試了幾次都滿足不了的情況下,小孩回主動的隔離這段情感需要。

二:彌補措施

雖然孩子沒跟父母一起睡過,但是,還是有一些措施可以彌補的。

1、如果父母都在家,可以每天抽一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互動。可以跟孩子說說話,玩玩遊戲,講講故事,經常抱抱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寶寶的。同時還可以跟孩子說明他的獨立性,誇誇寶寶的勇敢。

2、如果父母都是不在家,可以每天晚上跟孩子視頻或者電話聊聊天,問一問孩子一天的經歷,去做了什麼,有什麼好玩的,也可以將自己看到的有趣的,好玩的故事分享給孩子。

孩子的適用能力是很強的,只要撫養的人和父母經常用心的關心,愛寶寶,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愛,孩子對父母的親密感還是會一直保持的。

我是星辰時光機,一對學心理的營養師粑粑麻麻,分享育兒及營養知識,喜歡我的回答就請關注點贊哦,謝謝!


星辰時光機


父母總是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跟誰都一樣,可是在孩子內心裡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最親近的人,如果小時候沒跟爸爸媽媽一起睡,孩子會很缺乏安全感。


記得有個同學說,小時候經常跟爺爺奶奶睡,有一次晚上醒來聽見奶奶奇怪的呼嚕聲,以為奶奶要死了,偷偷地哭了半宿,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是很害怕。 從小沒跟爸爸媽媽說的孩子,在孩子的內心角落裡永遠會覺得少了一塊。

孩子不服爸媽的約束 “你憑什麼管我,小時候你都沒管過我!”這是對孩子很大的影響,從小沒跟孩子睡,沒照顧孩子,等孩子大了,身上出現不好的習慣,你想要糾正,孩子很有可能會用這句話來反擊。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想要彌補也是不可能了。如果允許,最好還是陪在孩子身邊,如果實在不能,也要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以為給孩子賺錢、買好東西就可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樣重要。

另外孩子身邊的大人們也要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和教育,畢竟爸爸媽媽離開孩子內心不比孩子好受,肯定也是心疼難受的,所以勸孩子身邊的親戚、監護人一定不要對孩子說: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也別用這樣的話嚇唬孩子,別讓孩子本來就敏感的心變得更加脆弱。


悟空白解


孩子從小沒有跟爸媽一起睡,是不影響孩子以後和父母親近的,用老人的話講“血緣管著那”!

我們周邊有很多孩子是由家裡老人照顧長大的,吃住都是有老人照顧,在成長的最初幾年甚至爸爸媽媽的面都見的少,可是即便如此,當爸爸媽媽回來後,就會有種天然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促使著孩子不自覺的總是圍護在爸爸媽的身邊,毫無陌生感。也就因為如此,家裡很多老人也會半開玩笑說:“對他再好有什麼用,爸爸媽媽來了還是和他們親!”真是一股酸酸的味道啊!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人,雖然跟爸爸媽媽親近,但和老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會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那便是孩子從老人身上學到的一生的愛人的能力,這也是難能可貴的!



蛙人蛙語


在一些家庭裡,由於父母工作比較繁忙,經常需要出差或者加班,所以孩子從小都是被老人一手帶大的,就連晚上也是由老人陪睡。當然還有一些是迫於無奈,二寶剛剛出生,實在沒有精力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只能讓大寶和老人一起睡覺。

不管是什麼原因,父母都不要忽視這樣的問題:從小沒有和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其實往往是很可憐的。

從周圍很多孩子的身上確實可以看到那些從小被奶奶一手帶大的,對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情會稍微淡薄一點,奶奶在自己心裡的分量會更重一些。

雖然表面上看這些孩子也擁有家人的關愛,但其實內心是很受傷的。這是因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剛開始最親近的人是媽媽,而且只有在媽媽身邊才會感覺到安全感。特別是晚上這段時間,其實是增加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父母關愛的關鍵時刻,但是由於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不得不學會獨自面對漫長的黑暗和內心的寂寞、恐懼。

相反,那些從小有媽媽陪睡的孩子就是在太幸福了,可以隨意撒嬌,賴著媽媽一遍一遍地講著同樣的故事。臨睡前還會得到媽媽的親吻和晚安祝福。這些方式都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幸福。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活潑、樂觀、自信的性格。

兩相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從小沒有媽媽陪著睡覺的孩子確實幸福感會低一點。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4歲之前最好可以陪著孩子睡覺,等孩子5歲左右再考慮分房。


九月


孩子從小跟著誰睡,都跟誰親,都知道這句話,其實不是事實?稍微大點也跟媽媽親!



小郭在鄉村


這樣看從小是跟父母一起長大的還是跟家裡老人一起長大的,跟父母長大得只要沒有虐待,從小自己睡覺會比跟父母一起睡同齡孩子自立,成熟的早。跟老人一起的長大更親老人,和自己感情父母稍微能淡一些,但是不會冷淡。父母給的關愛一樣不會少。


微風微雨


親熱啊,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獨立,很好的


小石同學好


前期或者說是小的時候最好還是帶著孩子一起睡,這樣給孩子安全感,大一點的時候就要分開,必須要孩子學會獨立!


齊魯小螞蟻


沒跟爸媽睡沒關係。從小到大沒跟爸媽待在一起那就麻煩。


客家小田田


你們給他的愛夠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