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寫行書在筆法上有哪些技巧?

錐穎


硬筆行書要想寫得好,筆法上的關鍵技巧就是“提按”二字,因為有提按才會有粗細的變化,才會有節奏的變化,也才會有方折和圓轉的變化,所以不論是毛筆還是硬筆,筆法的關鍵技巧就是“提按”二字。那麼如何才能學會“提按”呢?什麼時候該提筆,什麼時候要重按?這個就得像法帖學習,所以還是離不開臨帖。

臨趙孟頫《心經》

通過臨帖來學習書法大師對於“提按”手法的運用,清人劉熙載說:“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董其昌也說:“作字須提得筆起”,說明在運筆過程中提按的連續性和必要性。硬筆書法雖然不能像毛筆書法那樣有很多筆法上的變化,例如中鋒、側鋒、絞鋒等等,硬筆書法都沒有這麼一說。

所以硬筆書法要想讓點畫充滿活力,那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靠提按、快慢、輕重的變化來表現。書寫的過程就是提按技法轉換的過程,這樣寫出來的線條才具有律動感、生命力以及富有神采及情調。

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是按的下去,卻提不起來筆。怎麼辦呢?就是要通過臨帖來學習,一方面學習什麼時候要提,什麼時候要按;一方面要學習控筆的能力,該提的時候能提的起筆,該按的時候也要能按得下去,通過臨帖來正自己的筆性。

任何一個行業,學習任何一種技術,都沒有什麼捷徑可言。書法的學習也是這樣,一個人書法寫得好壞,跟一個人的悟性、努力、學習是息息相關的。要練好硬筆書法,就要通過長時間的臨帖才能讓自家最終寫得一手好字。


翰墨今香




行書一撇即見功夫。行書之美,其中最獨特的氣質就是單字結字俊美與全篇行氣飄逸的內在統一。這一點,楷書做不到,草書也不那麼明顯。因此,對筆法、節奏的要求,既不像楷書那麼的四平八穩、拐折有序,又不像草書一樣的豪放粗獷、一緊到底。行書節奏上的抑揚頓挫,反應在筆法上也十分相似,就像極一首宋詞評說――激越處、擊節長歌,婉轉是、低眉頷首。



結合個人體會,我把硬筆行書的筆法歸納為一切、二促、三平、四開。一切就是筆尖觸紙要斜切,書寫中不斷增減指力腕力,這樣才能寫出兩頭細中間粗的效果。二促就是點、提、勾與短撇出筆收筆一定要快,慢了就不容易出鋒。三平就是長橫長豎要用力平穩均勻,類似於毛筆中鋒用筆,寫出端正飽滿的點畫。四開主要控制單字的尺幅,要把字的骨架拉開,變化塑形,以增加結字的穩重大氣。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圖例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硬筆因為筆頭的原因,雖然不能表現毛筆粗細有別、枯溼濃淡等對比強烈的效果,但掌握了正確的用筆方法,還是能寫出變化豐富的點畫線條。

一、快慢有度

硬筆的筆頭堅硬、尖銳,寫出的線條瘦勁,寫得過快則浮滑,寫得過慢則板滯,因此書寫時要快慢有度。

行筆快,則線條輕細虛靈,在上筆轉下筆時,行筆要快,使筆畫靈動。

行筆慢,則線條粗重飽滿,在筆畫轉折、鉤腳等處行筆要慢,使筆畫沉著。

二、提按得當

硬筆筆頭雖然彈性小,但善加運用,仍能寫出粗細有別的點畫。

“按”即將筆按下書寫,一般用在起筆、轉折、收筆、提鉤等處,可使點畫變粗。



“提”即將筆輕輕提起,但筆尖又不離開紙面書寫,一般用在筆畫中段,或筆畫連貫處,以及露鋒處,可使細條變細。

順便說一句,有些初學者總想用硬筆寫出毛筆的效果,這是以己之短揚彼之長,是不正確的學習方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說硬筆行書的筆法筆法技巧,也就一個字――熟,因為這不是楷書,更不是軟筆!

先說行書的審美。

行書的風格雖然各異,但總體上,“二王”的妍美、飄逸風格,是大眾審美的主流,是最大公約數。

即使是王羲之,歷史上不是也有很多人,批其字又媚又俗嗎?既是眾口難調,那就先尊重自己的審美!


常有朋友說,想寫的“飄逸的連筆字”。對!符合書法結構的“連筆字”,就是行書了!

若你有自個獨立的審美,就按著你的審美去寫;若你暫時認識不深,就往妍美、飄逸上方向寫,我說的硬筆行書,這是審美主流。

這個搞明白後,書寫時的運筆,是追求有板有眼的規矩;還是靈動飄逸式的妍美,才有意義。

想寫能實用的行書,前期,還必須是慢臨以求規範!

但有基本功後,所謂筆法,無非是自然速度書寫下,以求結構規範,以求結構的自然,牽絲的適度,主筆誇張的適度。

對於需要突出的主筆,要有滑過紙張的感覺,別重重的一筆一畫書寫就行!

硬筆行書,正常書寫速度下,我是真想不來諸如:側鋒、逆鋒等筆法,當然,我也沒見過……


至於筆畫的基本功,練好:流動線、下鉤點、縱連點等等,這確實是很重要的。

筆法,不過是嫻熟!

硬筆行書的結構,是源於正常或稍快的書寫下的,就應該回歸到正常書寫下,這樣,才能更自然的詮釋行書的結構。


先臨寫規範,寫出自然、寫出行氣很重要,就是熟能生巧,多臨多想多練的事。

若是軟筆字,可多研究下筆法。硬筆行書,這個想太多不如多臨下貼。


個人拙見,就聊到這裡!關注我,為你分享最實用有效的練字方法,和最有溫度的視頻講解。


行書一點通


硬筆與軟毫有區別,也有相同點,區別,硬筆在於細硬,骨感,軟筆筋骨肉概全,相應來悅,軟毫要難駕馭,技法複雜一些,硬筆較簡單。

因而硬筆行書,了掌筆劃頓挫,之筆法,結體規範,之字法,力究筆意筆勢,通過熟練臻格,善於變化字勢,字態也須千變萬化,流變穿於字行間,與軟筆一樣錯落,大小,映帶,牽絲,顧盼,都體現在筆端。運筆過程,要有自然性,不可僵化牽強,才有行雲流水之暢。

因為硬筆執筆與軟筆有別,相應來說,易運作之筆端,故書寫無偏側之鋒,其勢少許,而中鋒多施兼有堅實之勁力,故硬筆一般勁道取勢。而現在硬筆工具,有很多種,有的筆亦可偏側而用筆,取妍美之勢。

講究側,字有欹斜,正與欹相間,字有豐富。點畫也有偏正,之書寫。更有巧勢之密疏,顯跌宕起伏之貌。

讀帖,悟性,練習,相結合。



狂喜淡墨a


硬筆行書,有兩個要素決定了其筆法特點。

一是硬筆,非毛筆,因此,硬筆書寫時基本不存在調鋒、絞轉、翻挑等筆法,一般只是使轉、提按同時伴隨著輕重、緩急的變化。

二是行書,而非其它書體,因而講究字法、筆勢和行氣。用筆上,講究呼應、連帶,常用筆畫之間的牽絲表現書體特點,而每個筆畫在交代清楚的前提下能夠清晰地辨識來龍去脈,有時上字末筆順承或連接下字首筆,使得氣潤生動,行氣貫通。

此外,筆畫書寫也講究起筆、行筆、收筆,筆法上或露或藏或頓。起筆一般露鋒或側鋒較多,行筆沉穩而不輕浮,收筆則視具體筆畫而定,有露鋒,有藏鋒,有回鋒,或輕輕提起。

總體上,因硬筆行書個體字形較小,需要努力控制好用筆的力度和幅度,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熟能生巧!






三禾日72


硬筆行書筆法,主要是提、按、停、駐、駛轉、波折、縈繞、映帶,其次是節奏、速度、筆勢變化。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硬筆寫行書同樣要遵法度。結構,點畫,章法,氣韻都要到位。當然硬筆行書和毛筆字相比較,有一定侷限性。







田宗連


沒有技巧 勤能補拙 多看多觀察多練多比較多記多背貼 乘以時間+努力 給自己2年時間 每天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