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2020年2月26日,伊朗副總統埃卜特卡爾在德黑蘭出席內閣會議,在官方發佈的照片中,座位離伊朗總統魯哈尼不遠。次日,她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圖片來源:美國CNN報道截屏)

文|沈諍

摘要:首選派出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再組建三批國際援助醫療隊,待命出征。擴增防護用品和醫療器械產能,上、下半年分別主要供給北半球、南半球。區別風險等級採取不同入境管控。

中國目標與任務轉型

1.防疫外交。隨著國內疫情明顯趨緩,中國將更多精力投入經濟復甦和全球疫情。2月26日-28日,中國外長王毅先後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韓國外長康京和、意大利外長迪馬約、伊朗外長扎裡夫通電話,溝通疫情與合作。但是中國體制太特殊,動員、生產、應急、檢測、管控、互助、服從、問責、糾錯等單項能力都較強,甚至不計成本、不受約束地過猛發力,所以前期雖然應對失誤,後期還有辦法自救彌補,一個月就扭轉極其被動的劣勢,除了美國,很難有第三個國家做得到。

2.緊急援助。中國已向日韓伊三國緊急捐贈醫療物資。例如向日本捐贈一批試劑盒、5000套防護服和10萬隻口罩;中國駐韓大使館捐助大邱市2.5萬餘隻醫用口罩;上海市政府向大邱市、慶尚北道捐贈10萬隻醫用口罩、40萬隻KN95口罩;中國派出4名疾控專家援助伊朗,其中一位是上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所長吳寰宇;中國2月26日已向伊朗第一批捐贈25萬隻口罩、5000個試劑盒,第二批捐贈5萬個試劑盒(表明伊朗對本國疫情趨勢很不樂觀)、消毒粉、製氧機,2月29日凌晨隨專家組抵達德黑蘭。

3.防範輸入。已有中國公民回國後確診5例,其中來自伊朗的有2月26日寧夏中衛市1例、28日寧夏銀川市1例、29日北京市2例;來自意大利的有3月1日浙江麗水市1例。近日,韓國人飛赴成都、大連、青島、延邊等地,引起一些中國人恐慌,網上“關閉中韓航空通道”、“限制韓國人進境”的激進聲音不是個別。這些民意壓力以及民眾健康,對中國政府構成新的壓力。

4.經濟增長。如今中國有兩條“高壓線”,嚴防疫是“底線”,救經濟是“天線”。2019年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拉提疫情中的疲軟經濟,中國改變原定基調,目前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靈活”的貨幣政策。國務院2月18日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財政部已分兩批提前下達今年新增地方債限額,高達18480億元,預計3月為發行高峰;央行1月廣義貨幣(M2)餘額202.31萬億元,首破200萬億,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8.4%,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34萬億元,已宣佈擇機“降準”。

中國持續多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左右。今年GDP增長是否“保6”,去年末今年初曾引起熱議、爭議。筆者淺見,這個指標不必死守,也不重要。假如揹負過高的通脹、債務勉強實現,代價太大,得不償失。不如順應疫情形勢,繼續將今年GDP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合理區間內,如5.7%-6.2%,保持足夠彈性更為主動。既不失速,代價又小,既能確保全國與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業也相應穩定),又能維持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仍然在30%左右。

中國如何應對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上圖:2014年6月13日,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下圖:2013年11月,菲律賓遭受“海燕”強颱風襲擊,人員傷亡慘重。11月24日,中國海軍利用交通艇將菲律賓患者轉運到“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治療。兩圖來源:新華社)

可選應對之策

與國內防疫戰一致,中國應對全球防疫戰的核心策略仍然是“內防擴散、外防輸入”。

1.擴增防護用品和醫療器械產能。發揮製造大國的獨一無二作用,大量生產口罩、手套、防護服、消毒粉、測溫儀、試劑盒、呼吸機、製氧機、吸痰機等抗疫物質。既是部分彌補國內其他行業前期損失,創造就業崗位,也是準備大量出口和援助,多掙外匯、多聚美名、名利雙收。上半年主要供給北半球,下半年主要供給南半球。

2.區別風險等級採取不同入境管控。可按累計確診病例、一週內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全民感染率三個關鍵指標,將境外國家和地區的疫情設置為高、中、低三個風險區,並定期動態調整。其中來自或14天內途經高風險區的(如韓國大邱、慶尚北道;伊朗德黑蘭、庫姆、吉蘭;日本北海道;意大利倫巴第、艾米利亞-羅馬涅、威尼託),拒絕入境;來自或14天內途經中風險區的(如日韓伊意非重點疫區),入境後需集中隔離14天,生活費用自理;來自低風險區的,入境後居家隔離14天或無需隔離;中國政府邀請的客人不受限制。高風險區的中國公民可組織商業包機撤離,機票費用、入境後集中隔離14天費用自理,確診後治療免費。

3.升級口岸聯防聯控機制。海關牽頭,會同邊防、外事、衛健委、民航、鐵路、交通、商務、文旅等部門升級防控措施。疫情期間,國內航班與國際航班物理隔離,廊橋、通道、工作人員等均不交叉混用。暫停疫情高風險區的往返航班,疫情中風險區的往返航班不使用固定登機口,全部車輛擺渡。降低旅客人群密度,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隔離。未戴口罩的入境旅客,在國門外即免費提供口罩。

4.分批派遣醫護救援隊伍。國內抗疫戰,北京醫療資源可作為總預備隊,確保首都安全之餘,全國哪裡薄弱就補那裡;全球抗疫戰,軍隊醫療資源可作為總預備隊,根據外交關係、疫情程度,考慮首批派出軍醫救援隊伍,開展人道主義援助。首選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也是移動的三甲醫院,足夠保護我國援外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迅速配置新冠肺炎的藥品與設備,將其現有的300張病床,全部改造為適合收治與隔離傳染病,國家衛健委再隨船配置一個多學科的專家組。儘快駛向波斯灣,專門收治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的重症病人,不必治癒,加速流轉,多救人命,緩解為輕症後即離船送回國。下半年如非洲疫情嚴重,“和平方舟”號可就近移防亞丁灣,轉戰非洲,成為名副其實的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誼之舟、愛心之舟。在全國地方醫院中,組建三批國際援助醫療隊,每批100人左右,待命出征,獎勵待遇與援鄂醫療隊一致。

5.推動防疫公共外交。既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又展示中國軟實力,樹立負責任大國的正面形象,挽回疫情首發國、輸出國的負面形象。與WHO密切協調應急救援機制,介紹中國防治經驗,大規模視頻培訓發展中國家的衛生官員、疾控專家。成立20億元全球新冠疫情特別援助基金,用於向各國和地區援助口罩、試劑盒等醫療物質以及培訓項目、疫苗與藥物研究等國際合作。日韓是一衣帶水的鄰居,疫情初期支援中國力度大,中國回報支援的力度也相應大些,尤其力挺日本按期順利舉辦奧運會。2019年6月27日,中日首腦曾在G20大阪峰會時達成共識,中國元首今年春季訪日。如今因中日疫情實行有困難,可延至7月下旬國事訪問,此後破例出席東京奧運會開幕式。

疫情無國界,人道無國界,援助無國界。人類的公敵是病毒、歧視,不是病人、國家。面對日益嚴峻的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全球各國和人民應暫時放下偏見、誤解、仇恨和攻擊,努力展現風雨同舟的誠意和守望相助的愛心,共克時艱,共渡難關。

(2020年2月29日22:58一稿,3月1日22:45二稿,3月2日19:36修訂,【山水微言·3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