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2020年2月26日,伊朗副总统埃卜特卡尔在德黑兰出席内阁会议,在官方发布的照片中,座位离伊朗总统鲁哈尼不远。次日,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图片来源:美国CNN报道截屏)

文|沈诤

摘要:首选派出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再组建三批国际援助医疗队,待命出征。扩增防护用品和医疗器械产能,上、下半年分别主要供给北半球、南半球。区别风险等级采取不同入境管控。

中国目标与任务转型

1.防疫外交。随着国内疫情明显趋缓,中国将更多精力投入经济复苏和全球疫情。2月26日-28日,中国外长王毅先后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韩国外长康京和、意大利外长迪马约、伊朗外长扎里夫通电话,沟通疫情与合作。但是中国体制太特殊,动员、生产、应急、检测、管控、互助、服从、问责、纠错等单项能力都较强,甚至不计成本、不受约束地过猛发力,所以前期虽然应对失误,后期还有办法自救弥补,一个月就扭转极其被动的劣势,除了美国,很难有第三个国家做得到。

2.紧急援助。中国已向日韩伊三国紧急捐赠医疗物资。例如向日本捐赠一批试剂盒、50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中国驻韩大使馆捐助大邱市2.5万余只医用口罩;上海市政府向大邱市、庆尚北道捐赠10万只医用口罩、40万只KN95口罩;中国派出4名疾控专家援助伊朗,其中一位是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吴寰宇;中国2月26日已向伊朗第一批捐赠25万只口罩、5000个试剂盒,第二批捐赠5万个试剂盒(表明伊朗对本国疫情趋势很不乐观)、消毒粉、制氧机,2月29日凌晨随专家组抵达德黑兰。

3.防范输入。已有中国公民回国后确诊5例,其中来自伊朗的有2月26日宁夏中卫市1例、28日宁夏银川市1例、29日北京市2例;来自意大利的有3月1日浙江丽水市1例。近日,韩国人飞赴成都、大连、青岛、延边等地,引起一些中国人恐慌,网上“关闭中韩航空通道”、“限制韩国人进境”的激进声音不是个别。这些民意压力以及民众健康,对中国政府构成新的压力。

4.经济增长。如今中国有两条“高压线”,严防疫是“底线”,救经济是“天线”。2019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拉提疫情中的疲软经济,中国改变原定基调,目前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国务院2月18日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财政部已分两批提前下达今年新增地方债限额,高达18480亿元,预计3月为发行高峰;央行1月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首破200万亿,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4%,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4万亿元,已宣布择机“降准”。

中国持续多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今年GDP增长是否“保6”,去年末今年初曾引起热议、争议。笔者浅见,这个指标不必死守,也不重要。假如背负过高的通胀、债务勉强实现,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不如顺应疫情形势,继续将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合理区间内,如5.7%-6.2%,保持足够弹性更为主动。既不失速,代价又小,既能确保全国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就业也相应稳定),又能维持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仍然在30%左右。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

(上图:2014年6月13日,航行在太平洋上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下图:2013年11月,菲律宾遭受“海燕”强台风袭击,人员伤亡惨重。11月24日,中国海军利用交通艇将菲律宾患者转运到“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治疗。两图来源:新华社)

可选应对之策

与国内防疫战一致,中国应对全球防疫战的核心策略仍然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

1.扩增防护用品和医疗器械产能。发挥制造大国的独一无二作用,大量生产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粉、测温仪、试剂盒、呼吸机、制氧机、吸痰机等抗疫物质。既是部分弥补国内其他行业前期损失,创造就业岗位,也是准备大量出口和援助,多挣外汇、多聚美名、名利双收。上半年主要供给北半球,下半年主要供给南半球。

2.区别风险等级采取不同入境管控。可按累计确诊病例、一周内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全民感染率三个关键指标,将境外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设置为高、中、低三个风险区,并定期动态调整。其中来自或14天内途经高风险区的(如韩国大邱、庆尚北道;伊朗德黑兰、库姆、吉兰;日本北海道;意大利伦巴第、艾米利亚-罗马涅、威尼托),拒绝入境;来自或14天内途经中风险区的(如日韩伊意非重点疫区),入境后需集中隔离14天,生活费用自理;来自低风险区的,入境后居家隔离14天或无需隔离;中国政府邀请的客人不受限制。高风险区的中国公民可组织商业包机撤离,机票费用、入境后集中隔离14天费用自理,确诊后治疗免费。

3.升级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海关牵头,会同边防、外事、卫健委、民航、铁路、交通、商务、文旅等部门升级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国内航班与国际航班物理隔离,廊桥、通道、工作人员等均不交叉混用。暂停疫情高风险区的往返航班,疫情中风险区的往返航班不使用固定登机口,全部车辆摆渡。降低旅客人群密度,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隔离。未戴口罩的入境旅客,在国门外即免费提供口罩。

4.分批派遣医护救援队伍。国内抗疫战,北京医疗资源可作为总预备队,确保首都安全之余,全国哪里薄弱就补那里;全球抗疫战,军队医疗资源可作为总预备队,根据外交关系、疫情程度,考虑首批派出军医救援队伍,开展人道主义援助。首选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也是移动的三甲医院,足够保护我国援外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迅速配置新冠肺炎的药品与设备,将其现有的300张病床,全部改造为适合收治与隔离传染病,国家卫健委再随船配置一个多学科的专家组。尽快驶向波斯湾,专门收治中东地区尤其是伊朗的重症病人,不必治愈,加速流转,多救人命,缓解为轻症后即离船送回国。下半年如非洲疫情严重,“和平方舟”号可就近移防亚丁湾,转战非洲,成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爱心之舟。在全国地方医院中,组建三批国际援助医疗队,每批100人左右,待命出征,奖励待遇与援鄂医疗队一致。

5.推动防疫公共外交。既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展示中国软实力,树立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挽回疫情首发国、输出国的负面形象。与WHO密切协调应急救援机制,介绍中国防治经验,大规模视频培训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官员、疾控专家。成立20亿元全球新冠疫情特别援助基金,用于向各国和地区援助口罩、试剂盒等医疗物质以及培训项目、疫苗与药物研究等国际合作。日韩是一衣带水的邻居,疫情初期支援中国力度大,中国回报支援的力度也相应大些,尤其力挺日本按期顺利举办奥运会。2019年6月27日,中日首脑曾在G20大阪峰会时达成共识,中国元首今年春季访日。如今因中日疫情实行有困难,可延至7月下旬国事访问,此后破例出席东京奥运会开幕式。

疫情无国界,人道无国界,援助无国界。人类的公敌是病毒、歧视,不是病人、国家。面对日益严峻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各国和人民应暂时放下偏见、误解、仇恨和攻击,努力展现风雨同舟的诚意和守望相助的爱心,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2020年2月29日22:58一稿,3月1日22:45二稿,3月2日19:36修订,【山水微言·3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