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降壓藥,醫院68,藥店只要35,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李女士平時都會用一款降壓藥,她一般都會到醫院配藥,在醫院該藥售價約為68元/盒。

但李女士到藥店和電商平臺比價一圈後,發現最便宜竟然只要35元/盒。

“一盒的差價33元,這也太多了吧!醫院應該是零差價供藥才對,怎麼比藥店貴那麼多,幾乎是2倍?”李女士表示不解。

同一種降壓藥,醫院68,藥店只要35,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孫先生前段時間因眼睛不適到醫院檢查,最後醫院給孫先生配了2盒明目片,該藥在醫院的售價為45元/盒。

但孫先生到線下幾家藥店看了一下,並對比了線上醫藥平臺後發現,它們的售價在50-55元一盒左右,總體價格比醫院的藥都貴。

為什麼同樣的藥,有的藥店零售價比醫院貴,但有些卻比醫院開的便宜?

今天,我們就來解開這個疑惑。

醫院和藥店藥品價格存在差價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服務對象不同,二是運行體制不同,三是藥品結構不同。

首先,醫院和藥店的服務對象不同。醫院的服務對象是病人,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醫生給病人開的藥都是以能快速有效地治好其疾病為目的,對藥物的藥效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醫院所用的藥,首先要考慮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具有這兩種特性的藥物,在材料和製作工藝上往往會更加複雜,

因此成本高了,價格也會相對增加。藥店的服務對象是大眾,只要你有需求,只要藥店有得賣,你都可以去買。藥店本身也會以買賣為前提,降低自己的成本,選擇具有同樣效果,但成本較低的藥物。

同一種降壓藥,醫院68,藥店只要35,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其次,醫院和藥店的運行體制不同。醫院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機構,為了讓患者放心看病、安心治病,會在醫療設施和醫務人員配備上下很多功夫,醫院在配備藥物的時候也會經過很多環節,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而且由於政府對醫院的資金投入有限,醫院對價格不具備靈活性。藥店是獨立法人的經濟實體,採購藥物的成本和運行成本與醫院不同,也可以靈活調整價格和營銷策略,實現薄利多銷。

最後,醫院和藥店的藥品結構不同。醫院不單單是給病人開藥,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治療疾病,還需要不間斷地研製新藥,並且經過全方位的臨床實驗,讓新藥得以發揮效果。此外,病人在醫院開藥,也得到了專業醫生的指導。考慮到這方面的成本,國家也會相應地把醫院的藥價調高一點。相比較之下,藥店就顯得比較利益,多售賣成本低的藥物,以及常用藥,以量取勝,讓消費者誤以為藥店的藥價格比醫院的便宜。

同一種降壓藥,醫院68,藥店只要35,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藥改之前,“吃不起藥”是很多需要長期吃藥的慢性病患者的心頭痛。藥改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不少常用藥降價,給老百姓帶來了福音。

2015藥改,藥品進入付費者議價時代,國家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發改委從此從中國的藥價管制領域出局。這一場藥改,通過市場競爭,改變了藥品價格形成方式。取消藥品價格天花板,制定合理的醫保支付方式,通過市場行為,引導藥品價格形成。“醫保支付價:釜底抽薪,逼著醫院主動降藥價”、“二次議價:曲線廢止招標管制”、“網售處方藥放開:關鍵時刻,需要市場臨門一腳”這些措施落地,意味著政府對藥品不合理管制鬆動。

同一種降壓藥,醫院68,藥店只要35,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虛高藥價逐漸下降,醫保體系慢慢完善,對普通民眾來說,藥改給了他們一條新出路。

市民買藥不妨貨比三家

如今去醫院看病,很多藥已經可以列入醫保報銷的範疇,但依然有部分藥物需要我們自己掏腰包。不吃不行,但是經濟壓力大,這時候,不妨貨比三家。

同樣的藥,醫院和藥店可能價格不同,藥店和藥店的價格可能不同。不同的藥,同樣的藥效,價格也會有所區別。我們在買藥的時候,為了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藥,可以多去幾家醫院或藥店對比藥價,選擇適合自己消費水平的藥物進行購買。

[1]《醫院為啥愛進貴价藥?“一品兩規”再惹爭議》.羊城晚報. 2015-09-30

[2]《葛蘭素史克行賄案背後潛規則:藥越貴醫院越歡迎 》.中國青年報.2014-05-16

[3]《新藥貴藥即好藥? 吃藥別犯十個錯誤》.北京青年報. 2015-07-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