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並不是一個軍事天才

希特勒並不是一個軍事天才

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人,他狂妄而瘋狂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清晨,150萬德軍向波蘭發動閃擊,兩天後英、法向德國宣站,二戰爆發。到10月6日,波蘭180萬大軍被消滅,波蘭滅亡。1940年4月9日,德軍又進入丹麥,丹麥當天不戰而降。與此同時,挪威也被德軍拿下。1940年5月10,德軍再對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動大規模進攻,僅用4天就征服荷蘭消滅它40萬軍隊,比利時和盧森堡也很快被佔。1940年5月10日,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開始進攻法國,6月17日法國宣佈投降。

然而,就在德軍勢如破竹,攻擊法國的關鍵時刻,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也令希特勒後悔莫及的事情,這就是5月23日他下令德軍停止在敦刻爾克的進攻。當時,英法聯軍40個師被壓縮在敦刻爾克附近一片狹長的地區,而敦刻爾克是唯一的出海口。只要德軍繼續壓過去,像往常一下不顧一切地猛衝,就會很快打垮這些英法聯軍。可是,希特勒這一停止進攻的命令,給了英法聯軍渡過海峽的機會,經過八天,33.6萬人撤退到英國,為四年以後反攻留下了實力。

前方打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來了希特勒的命令讓改變行動,這反映出希特勒是個亂指揮的統帥,而由於懼怕他的專制獨裁淫威,將軍們也不敢“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失去戰機。希特勒1889年出生,雖然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由於那時只是個小兵,怎麼能有指揮經驗呢?而一戰之後,二十多年的休戰期間,希特勒玩兒的更多的又是政治權術,如何上臺和怎樣獨裁專制,同樣沒有受到戰爭的鍛鍊,未培養起戰略家的眼光。

如果說1940年5月在敦刻爾克放跑33.6萬英法聯軍已經留下了後患的話,那麼1941年6月開始對蘇聯進行戰爭,就更是一個戰略上的顧此失彼。因為,此時西線還沒有徹底勝利,與英國打了八個月,一直未能攻入英國。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長達1800多千米的戰線上,向蘇聯發動閃擊戰。參戰的德國陸軍共148個師,其中19個是裝甲師,有坦克3350輛、火炮7184門、汽車60萬輛,總兵力305萬人;空軍有飛機2500架。另外,僕從國芬蘭出動50萬陸軍,羅馬尼亞出動陸軍25萬,匈牙利、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也出動了一部分軍隊。總之,規模之大,歷史上曠古絕倫。

希德勒將對蘇聯的進攻命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兵分三路:北路沿波羅的海,目標列寧格勒;中路進攻明斯克-斯摩稜斯克,目標明斯克;南路進攻基輔,目標高加索油田。到7月底8月初,北路德軍已經進抵列寧格勒附近,中路德軍在斯摩稜斯克附近形成一個包圍圈,南路德軍在烏曼附近包圍俘虜了蘇軍約20個師並在第聶伯河巨大的彎曲部消滅了數以十萬計的蘇軍。到8月中旬,德軍第一階段的作戰計劃結束,從整體看取得了勝利,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將蘇軍殲滅在了邊境附近,沒有使其退回到蘇聯廣闊的內陸再進行作戰。

希特勒並不是一個軍事天才

雖然目標非常詳細,戰略非常明確,可取得第一階段勝利後,希特勒又不同意將領們的意見了,將兵力集中於中路,向莫斯科進軍,以吸引蘇軍調重兵來防守莫斯科,然後德軍乘機聚殲蘇軍主力。相反,他下令把中央集團軍主力調離莫斯科先去支援列寧格勒,而當大軍已經進抵列寧格勒,有希望一舉攻克時,又命令圍而不攻,並將中央集團軍的主力兵團調往南方,這時大雨滂沱,德軍將多達7個軍的蘇軍包圍住,俘虜蘇軍達66.5萬人。此後,希特勒的主意又變了,他不再以北路或南路為主攻方向,又要攻打莫斯科了,從南北兩路調軍加強中央集團軍,開始進攻,但這時距上次中路進攻已過了整整6個星期。不過,十天後,德軍還是把蘇軍包圍在了莫斯科附近的三個巨大包圍圈中,並且在包圍蘇軍的過程中又俘虜了超過60萬蘇軍。到1941年11月,德軍進攻蘇聯已經5個月,深入蘇聯腹地850千米至1200千米,使蘇軍損失700多萬人、坦克24萬輛、飛機2.4萬架。

可是,時間不等人,耽誤6個星期,也足以使德軍陷入困境了,因為在蘇聯一天比一天冷。10月底,莫斯科的氣溫已經降到攝氏零度以下。由於希特勒之前預計能在冬天前結束戰爭,德軍士兵根本沒有準備過冬的衣服,因此在寒冷的天氣裡還穿著單衣,凍得瑟瑟發抖。到12月初,氣溫已經降到零下35度,不但德軍的坦克開不動而且大炮也發射不了,都被厚厚的冰凍住了。僅12月4日一天,就有好幾千德軍活活凍死在戰壕裡。

又然而,該撤退時,希特勒又不讓撤退了,因為他知道一旦撤退將註定失敗,一瀉千里,就像當年拿破崙兵敗俄國一樣。結果,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取得了勝利。一年後,蘇軍又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勝利一個接著一個。

很顯然,西線和東線一起打,甚至歐洲和非洲一起打,都是希特勒的狂妄性格造成。並且,他的這種分兵作戰的決策,也使德國四面受敵。在英軍取得了北非戰役的勝利之後,就又回到歐洲大陸來了。尤其美軍參戰,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之後,德軍更是面臨兩線作戰,東西夾擊的局面。所以,從多面作戰,樹敵太多的角度來看,希特勒絕對夠不上軍事家,也不是合格的戰略家。如果說他唯一具有一點戰略眼光的,就是日本在1941年11月7日偷襲珍珠港,招惹了美國引來美國參戰這件事。因為,他認為這樣一來,1937年與日本簽訂的《反共產國際協定》要一起夾擊蘇聯的計劃就無法實施了,使蘇聯得到了緩衝的機會。

太平洋戰爭爆發,由於日軍分不出兵力進攻蘇聯,這使蘇聯可以從東方調來大軍幫助反擊德軍,由此歐洲戰爭形勢發生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