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军事天才

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军事天才

希特勒是一个战争狂人,他狂妄而疯狂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清晨,150万德军向波兰发动闪击,两天后英、法向德国宣站,二战爆发。到10月6日,波兰180万大军被消灭,波兰灭亡。1940年4月9日,德军又进入丹麦,丹麦当天不战而降。与此同时,挪威也被德军拿下。1940年5月10,德军再对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仅用4天就征服荷兰消灭它40万军队,比利时和卢森堡也很快被占。1940年5月10日,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开始进攻法国,6月17日法国宣布投降。

然而,就在德军势如破竹,攻击法国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也令希特勒后悔莫及的事情,这就是5月23日他下令德军停止在敦刻尔克的进攻。当时,英法联军40个师被压缩在敦刻尔克附近一片狭长的地区,而敦刻尔克是唯一的出海口。只要德军继续压过去,像往常一下不顾一切地猛冲,就会很快打垮这些英法联军。可是,希特勒这一停止进攻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渡过海峡的机会,经过八天,33.6万人撤退到英国,为四年以后反攻留下了实力。

前方打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来了希特勒的命令让改变行动,这反映出希特勒是个乱指挥的统帅,而由于惧怕他的专制独裁淫威,将军们也不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失去战机。希特勒1889年出生,虽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由于那时只是个小兵,怎么能有指挥经验呢?而一战之后,二十多年的休战期间,希特勒玩儿的更多的又是政治权术,如何上台和怎样独裁专制,同样没有受到战争的锻炼,未培养起战略家的眼光。

如果说1940年5月在敦刻尔克放跑33.6万英法联军已经留下了后患的话,那么1941年6月开始对苏联进行战争,就更是一个战略上的顾此失彼。因为,此时西线还没有彻底胜利,与英国打了八个月,一直未能攻入英国。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长达18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苏联发动闪击战。参战的德国陆军共148个师,其中19个是装甲师,有坦克3350辆、火炮7184门、汽车60万辆,总兵力305万人;空军有飞机2500架。另外,仆从国芬兰出动50万陆军,罗马尼亚出动陆军25万,匈牙利、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也出动了一部分军队。总之,规模之大,历史上旷古绝伦。

希德勒将对苏联的进攻命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北路沿波罗的海,目标列宁格勒;中路进攻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目标明斯克;南路进攻基辅,目标高加索油田。到7月底8月初,北路德军已经进抵列宁格勒附近,中路德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形成一个包围圈,南路德军在乌曼附近包围俘虏了苏军约20个师并在第聂伯河巨大的弯曲部消灭了数以十万计的苏军。到8月中旬,德军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结束,从整体看取得了胜利,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将苏军歼灭在了边境附近,没有使其退回到苏联广阔的内陆再进行作战。

希特勒并不是一个军事天才

虽然目标非常详细,战略非常明确,可取得第一阶段胜利后,希特勒又不同意将领们的意见了,将兵力集中于中路,向莫斯科进军,以吸引苏军调重兵来防守莫斯科,然后德军乘机聚歼苏军主力。相反,他下令把中央集团军主力调离莫斯科先去支援列宁格勒,而当大军已经进抵列宁格勒,有希望一举攻克时,又命令围而不攻,并将中央集团军的主力兵团调往南方,这时大雨滂沱,德军将多达7个军的苏军包围住,俘虏苏军达66.5万人。此后,希特勒的主意又变了,他不再以北路或南路为主攻方向,又要攻打莫斯科了,从南北两路调军加强中央集团军,开始进攻,但这时距上次中路进攻已过了整整6个星期。不过,十天后,德军还是把苏军包围在了莫斯科附近的三个巨大包围圈中,并且在包围苏军的过程中又俘虏了超过60万苏军。到1941年11月,德军进攻苏联已经5个月,深入苏联腹地850千米至1200千米,使苏军损失700多万人、坦克24万辆、飞机2.4万架。

可是,时间不等人,耽误6个星期,也足以使德军陷入困境了,因为在苏联一天比一天冷。10月底,莫斯科的气温已经降到摄氏零度以下。由于希特勒之前预计能在冬天前结束战争,德军士兵根本没有准备过冬的衣服,因此在寒冷的天气里还穿着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到12月初,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5度,不但德军的坦克开不动而且大炮也发射不了,都被厚厚的冰冻住了。仅12月4日一天,就有好几千德军活活冻死在战壕里。

又然而,该撤退时,希特勒又不让撤退了,因为他知道一旦撤退将注定失败,一泻千里,就像当年拿破仑兵败俄国一样。结果,莫斯科保卫战,苏军取得了胜利。一年后,苏军又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很显然,西线和东线一起打,甚至欧洲和非洲一起打,都是希特勒的狂妄性格造成。并且,他的这种分兵作战的决策,也使德国四面受敌。在英军取得了北非战役的胜利之后,就又回到欧洲大陆来了。尤其美军参战,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军更是面临两线作战,东西夹击的局面。所以,从多面作战,树敌太多的角度来看,希特勒绝对够不上军事家,也不是合格的战略家。如果说他唯一具有一点战略眼光的,就是日本在1941年11月7日偷袭珍珠港,招惹了美国引来美国参战这件事。因为,他认为这样一来,1937年与日本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要一起夹击苏联的计划就无法实施了,使苏联得到了缓冲的机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日军分不出兵力进攻苏联,这使苏联可以从东方调来大军帮助反击德军,由此欧洲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