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今天重温了去年火爆一时的电影《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黎巴嫩女导演拉巴基用她独特的视角,为大家呈现了叙利亚难民在黎巴嫩贫民窟中的生活故事。

电影有两条故事主线,一条围绕着男主角赞恩的自身家庭展开,另一条是赞恩加入到黑人母亲拉希尔家,与拉希尔及其儿子约纳斯共同生活的相关经历,最后再把这两条故事性有机地拧和在一起,从而让结局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片头以赞恩这句话作为引子,通过倒叙和插叙手法将故事一一展开,娓娓道来。因影片内容是导演通过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自然就更能反映最真实的底层叙利亚贫民的生活,这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因此本文将从这两条故事主线入手,继而深层次地分析由故事所引发的3点人性方面的思考。

故事线1:赞恩的自身家庭故事线

没有出生证,年龄不详的赞恩,通过医生检测乳牙推测其为12岁。因和家人躲避叙利亚战争,非法蜗居在黎巴嫩的贫民窟里。那是一个非常狭小的会漏水的房子,和父母、数不清的兄弟姐妹挤在一起居住,睡觉时也只能横七竖八地躺着,卫生条件非常恶劣。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赞恩不被允许上学,父亲给他找了份杂货店打工的工作,他每天去店里上货、送货,小小年纪就得给人送煤气罐。不在店里打工的时候,他就会陪伴妹妹们去街上卖果汁,来维持生计。

他最在乎的人,是他的妹妹萨哈。有一次早上起床,他猛然发现妹妹睡的床单有鲜血痕迹,意识到她月经初潮。于是他偷偷地帮妹妹洗裤子,脱下自己衣服给妹妹垫上,还从杂货店里偷卫生巾给妹妹用,他一直嘱咐妹妹不要被父母发现。否则就会被他们视为生理上已经成熟,从而“被结婚”。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但很不幸,父母最终还是发现了,硬要把11岁的萨哈嫁给杂货店老板阿萨德(也是他们的房东),以此来抵扣上涨的租金,顺便换来了几只鸡。尽管赞恩拼死阻挠,但终究没能改变妹妹被带走的命运。

愤怒的他立即离家出走(从而进入第二条故事线)。

故事线2:赞恩加入黑人母子生活的故事线

赞恩因为不满父母把年幼的妹妹送走,愤怒出走。遇到了同样没有合法身份的埃塞俄比亚黑人女工拉希尔,因为可怜同样命苦的赞恩,拉希尔收留了他。让他白天在家照顾儿子约纳斯,自己外出打工,晚上再偷偷从饭店带好吃的来给他们。赞恩在那里度过了一小段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拉希尔在一次外出筹钱过程中,不幸被警方拘留,就再也没能回家。赞恩为了照顾拉希尔那嗷嗷待哺的儿子约纳斯,想尽一切办法,包括抱着约纳斯去市场兜兜转转找拉希尔,包括卖曲马多饮料,好不容易攒了点钱藏在水管里。却不料在一次外出返家时,发现房东把门锁了,拿不出钱。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忍痛把约纳斯卖掉。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2条故事线的有机融合:

赞恩因不满妹妹被送走而离家出走后,经过一系列事件,后面卖了约纳斯拿到了400美元,想委托制作假证的阿斯普罗偷渡出国,去到传说中没有贫穷和战乱的国家。

阿斯普罗让他回家拿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材料,他因而再次回到家中。才因此听闻妹妹死讯,愤怒之下拿起刀冲去房东阿萨德家捅伤了他,于是被判刑入狱。

在监狱里,来探望他的母亲告诉他:她又一次怀孕了,这是真主赐予的礼物,要把它命名为萨哈,这样就相当于萨哈又回到了他们身边。他听后更加绝望到了谷底,于是无奈的他在狱里打电话给电视台,说要控诉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生而不养,希望没有能力照顾孩子的父母不要再生了。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也是在狱里,他遇到了同样被囚禁的黑人母亲拉希尔,拉希尔大声质问赞恩孩子的去向,警方约谈了他们,也因此牵出这桩偷渡、贩卖人口的买卖,后面阿斯普罗被抓,拉希尔的儿子约纳斯也因此获救,重新回到了母亲拉希尔的身边。

三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01、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赞恩的父母,只生不养,把女儿当成商品去换钱、换物,把儿子当成廉价劳动力,作为养家糊口的工具,让大的孩子照顾小的,让小的照顾更小的,自己却躺享其成(影片中就可以看到,赞恩的父亲基本是烟酒不离)。作为父母的他们,本质上是及其自私而懒惰的。

而赞恩,面对自己的妹妹被父母无情送走,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他恨自己的软弱。但在后面他因为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带着约纳斯的时候,他选择把约纳斯卖掉,换成400美元,来圆自己的出国梦。这也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02、有时候,底层人物的命运是一个又一个悲剧的轮回。

一个佐证是,赞恩在狱里的时候,他妈妈来看他,告诉他,自己又怀孕了的消息,赞恩当时的回复非常经典:“你怀的孩子,会像我一样。”这也暗示了即使是充满希望的新生儿,最终也难逃悲惨的命运。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另一个作证是,未满12岁的妹妹萨哈被父母无情地嫁掉,丧命在孕期出血却因没有合法身份而不能被接诊的医院门口。在后面的法庭上,萨哈的丈夫阿萨德表示:他不知道12岁的女孩还不能结婚,自己的丈母娘(即赞恩母亲)当年也是12岁结婚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被无知的父母主宰着的人生,孩子们身不由己。还没来得及长成大人,就被父母强行干预,承受着与年纪完全不符的苦痛,甚至丧失自己的生命。所以这也就注定了,底层边缘人物的命运,在乱世当中,注定是一个又一个悲剧的轮回。

03、有时,人的命一文不值

赞恩的父母因为没钱支付房租,将11岁的女儿萨哈嫁了出去,顺便换来了几只鸡。钱和物比人重要。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帮忙制作假身份和偷渡的店家阿斯普罗,为了说服拉希尔把儿子卖给他,告诉拉希尔:“连番茄酱都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你儿子什么都没有。”合法的身份证比人重要。

尤其是在乱世之下,底层贫困人民的性命,往往如蝼蚁一般,不值分文。

结语

影片最后一幕定格在赞恩的笑容上,原本愁苦的脸,在摄影师安慰不是拍死亡证明,而是护照照片之下,他咧开嘴笑了,那么羞涩,那么纯真。

《何以为家》豆瓣9.1分|从2条故事主线引发的3点关于人性的思考

愿世上的每个人,凡被生下,皆得父母疼爱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