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远千里,只找到几块石头?他坚守三十年,只为了一些草木!

三十年前,当日本人多田侑史接到湖州市邀请来访的电话时,是又紧张又激动的:“真的发现了三癸亭的遗址了吗?”他一遍遍地确认着。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踏上湖州的土地,去亲眼见证这座茶文化祖庭的发现。

直到坐上飞机他都是心神不宁的,生怕满怀希望最后变成失望。他想起两年前几经波折,多方打听才找到湖州南郊一个小村落,以为那里有妙喜寺的旧址,可以寻见三癸亭踪迹,可是除了发现妙喜寺旧址上建了个小学校外,就一无所获了,最终失望而归。

从上海下了飞机,坐公共汽车到杭州,休息一晚再坐三个小时的面包车到达湖州,一路上他轻车熟路,在和湖州市领导和陆羽文化研究所的人座谈后,才发现之前所到的妙喜寺的旧址是宋朝后建的,陆羽在世时的妙喜寺因武宗帝会昌废佛而被毁坏。座谈会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坐车去了现场,到了一个叫妙西的小村落,村里人听说有日本人来调查,倾村出动,街道两旁都是人群。

他不远千里,只找到几块石头?他坚守三十年,只为了一些草木!

这次多田佑史没有失望,他们在妙峰山的山腰铜宝坞处发现了唐代遗物:白玉石八稜蕨手笠石,石幢的六角石柱,和散 乱着些似乎是原做墓郭的石头。由此确认了妙喜寺的旧址和三癸亭的遗迹。

这一发现让多田佑史很兴奋,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登在了日本《产经新闻》上,文章的名字就叫《发现了陆羽三癸亭的真正遗址》。

是什么让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里千家的执事多田佑史如此不辞辛苦,舟车劳顿的去寻找一个亭子呢?这座亭子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这要从唐大历八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说起。

那一年颜真卿六十五岁,因得罪了宰相元载被调出长安,他先后去了峡州、吉州、抚州、最后来到湖州。

安史之乱后,一大批名人雅士纷纷南下避祸,外出的游子和文人也大多返回故里。颜真卿到湖州不久,就从各地邀集包括陆羽、裴修、丘悌、耿掉、褚冲等众多文人帮助他续编和审定《韵海镜源》,据统计参与这项工作的多达50多人,此外,他还广交朋友,在他的朋友圈里,有诗僧皎然,有隐士张志和、有以五言诗而名闻天下的皇甫曾、又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等等,这样,一个以颜真卿为中心,以修书文人为基础,其他成员广泛参与的庞大的唱和集团就此形成,我们可以称之为“大历湖州文人集团”(或“浙西诗人群”)。

这些人时常聚会,诗酒唱和,品茗论道,可以说一生刚正不阿的颜真卿,人生中最安逸的岁月,大概就是他任湖州刺史的这五年了。

大历八年十月,浙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袁高视察湖州,颜真卿陪同到杼山赏玩,二人同游至妙喜寺时,袁高说:“此寺虽佳,但略显孤单,何不于其旁建一亭以为呼应?”颜真卿接受了袁高的建议,便于当年十月在妙喜寺的南面造起了一座亭子。陆羽受颜真卿之托主持亭子的设计和修建工程。亭子古朴雅致,与庄严的寺院相映成趣。

他不远千里,只找到几块石头?他坚守三十年,只为了一些草木!

亭子落成那天,颜真卿邀诗僧皎然和茶圣陆羽等十余位文朋诗友登亭眺望山城美景、品茶饮酒、诗歌联句,以庆祝此亭落成。颜真卿对皎然和陆羽说:“此亭今日建成,请二位给它起个名字。”陆羽随即说:“今天是癸岁的癸卯朔、癸亥日(即大历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不如名之曰三癸亭。”颜真卿和皎然同声称赞起得好。陆羽又对颜真卿说:“名字由我起,匾额可得由您来题。您的书法端凝厚重,不但为当世所称,必定还会历久而弥珍。”颜真卿笑着说:“不必如此溢美,我遵命就是了。”接着又对皎然说:“还请昼公赋诗以志其事。”皎然沉吟片刻后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

诛棒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扬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诗中记载了当日群英齐聚的盛况, 并盛赞三癸亭构思精巧, 布局有序, 将亭池花草、树木岩石与庄严的寺院和巍峨的杼山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清幽异常。一诗吟罢, 颜陆二人不住地称妙, 说不愧是康乐公的后代。

时人将颜真卿的亭、陆羽起的亭名和皎然赋的这首诗称为“三绝”,而三癸亭更成为当时湖州的胜景之一。

这就是中国史上的第一茶亭,也是让多田侑史心心念念的茶道祖庭了。

1993年,在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和各方面的努力下三癸亭得以重建,并由赵朴初书写亭额,也算是续上了这段佳话。

他不远千里,只找到几块石头?他坚守三十年,只为了一些草木!

而当年的围观人群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徐根法,三十年来一直守护着陆羽的茶文化,并花费七八万元在自己家中办起了茶文化展览馆。

徐根法是土生土长的妙西农民,每天在菜场卖猪肉,多田侑史来妙西寻找茶圣陆羽的遗迹时他就暗暗思忖:“原来我们妙西的文化遗迹连外国人也感兴趣,我们当地人为啥不将这些文化遗存搞搞清楚呢?”

为了邀请杭城的文化专家到妙西论证文化遗迹,他和同伴一起自费到杭州,徒步几十里去见专家。为了这次活动他自掏腰包3万多元,甚至连回妙西的钱都没有了。

1998年,在村民的拥护下,徐根法担任了妙西村的村干部,更是带头做好妙西文化的探寻者和坚守者。徐根法说,“茶文化是我们妙西的特色,没有比它更适合代表我们妙西的文化了。”

这就是三癸亭的故事了。它曾经名流荟萃,风光无限,一砖一瓦都是诗,一草一木皆有情;它是大唐战乱后多少人梦中的温柔乡,它是多少茶人魂牵梦萦的圣地;那是中国茶道的诞生地;那是陆羽亲手所建,皎然作诗,颜真卿题字的三绝之地;它让人不远千里前来,只为寻找它的踪迹;它让人三十年来坚守,只因它是茶的故乡,心的故里。


我是席华裳,高级茶艺师,请跟我一起走进历代茶人的世界,领略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