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此次河西走廊之行,武威,是必去城市之一。这座因汉武帝彰显大汉帝国军队武功军威而得名的城市,依然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喜欢去看一个城市晨起的模样,那时候店铺尚未开张,街头还没有拥挤的游客。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城市中,看晨练的老人一招一式舒活筋骨,看朝霞升起一点点晕染天空。沉浸式体验,是对一座城的尊重。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今天,我要拜见一位大师的舌头。

在今天的甘肃鸠摩罗什寺中,保存着世上唯一的一颗舌头舍利。这一奇异罕见的舍利,穿越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光阴,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主人住世时的传奇事迹。他有着显赫的王室贵族身份,而命运却让他出家修行;他是世人敬仰的高僧,却破戒沾染红尘。这位传奇的僧人就是鸠摩罗什。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阿弥陀佛”、“菩萨”、“禅”、“居士”,追溯我们所熟悉的这些佛教术语来源,他们所处的经文,都和一个人有关:鸠摩罗什。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来到武威的鸠摩罗什寺,道行法师接待了我们。道行法师年纪轻轻,举止却非常沉稳。谈起鸠摩罗什,一脸的凝重与庄严。在这宏伟的寺庙内,聆听法师不徐不疾地讲经说法,感觉自己一颗浮躁的心卑微如尘土。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禀赋天成,佛教界超级学霸

祖籍天竺,世代担任国相,出生在这个显赫的家族里,鸠摩罗什的父母有着风一样的传奇。父亲鸠摩罗炎天性聪颖,行之有度。在将要继承相位迎来人生的巅峰时,鸠摩罗炎选择了出家。一路东行来到了龟兹国(今新疆库页县),龟兹王带着满满的诚意到郊外亲自迎接鸠摩罗炎的到来,这份盛情,不仅包括授以国师之尊,还把龟兹王的妹妹塞到了鸠摩罗炎的怀里。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龟兹王的妹妹耆婆,聪慧过人,才情极高。诸国君王贵胄请求联姻,龟兹王妹耆婆都没放在心上。唯独对天竺而来的高僧鸠摩罗炎一见钟情。龙生龙,凤生凤,这对智慧非凡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必定非比寻常。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龟兹王妹在怀罗什听闻佛法时,突然无师自通听懂了天竺语,并且辩才极佳。阿罗汉明言:“她必定是怀有智慧之子。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也拥有了超常的智慧。”果不其然,鸠摩罗什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博览群书,七岁随母出家,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博通大乘小乘。此后的鸠摩罗什,更是令世界瞩目。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龟兹王妹的给予鸠摩罗什的教育与众不同。虽然拥有锦衣玉食的条件,但鸠摩罗什自小穿麻葛、吃粗食,在极简的生活中磨炼意志。龟兹王妹带着罗什爬险山涉恶水,带他穿越绿洲沙漠,跋涉数千里,在诸国游学。罗什9岁时,龟兹王妹带领罗什跟随罽宾国高僧盘头达多修行。罽宾国王听达多称赞罗什是神慧俊才,就延请罗什进宫,跟外道辩论,结果外道全被折服。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龟兹王妹对鸠摩罗什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席谈话,成了鸠摩罗什人生的拐角。龟兹王妹:“大乘佛法将要传扬于东土,需要仰赖你的力量。这件伟大的事,对你而言却又无丝毫利益,你要如何做?”

鸠摩罗什:“如果我能使佛陀的教化流传,使众生从愚迷中醒悟,即使遭受火炉汤镬之苦,也不会有丝毫怨恨。”

自此,鸠摩罗什与东土,结下不解之缘。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两次破戒,中国历史上唯一娶妻生子的高僧

一直以来,有个预言跟随了鸠摩罗什的一生。

鸠摩罗什十二岁随母亲回龟兹国的路上遇见一个高僧,这位高僧对他母亲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

这个预言像一个魔咒,冥冥中,注定了会有风波发生。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作为西域大乘佛教的领袖,鸠摩罗什受到西域各国首领的敬仰。他踩着西域各国国王的脊背登上讲台,他成了西域各国眼中的珍宝。东土的这位皇帝,也注意到了鸠摩罗什的存在。苻坚派出七万铁骑由猛将吕光率领一路向西而去,得到鸠摩罗什的神助,是这位皇帝的梦想。

那一年,鸠摩罗什35岁。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从不信仰佛教的吕光虏获鸠摩罗什后,用成亲去刺痛一个僧人的底线。他强迫鸠摩罗什和龟兹国的公主结婚,并把鸠摩罗什灌醉和公主关到一个房间里。阴差阳错,鸠摩罗什娶了龟兹国的公主。

只可惜苻坚还没等到鸠摩罗什被带回长安,他的政权就土崩瓦解。

滞留凉州17年,对于鸠摩罗什来说却是因祸得福。这17年间,鸠摩罗什学习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17年之后,后秦姚兴皇帝的军队攻破凉州,瓦解吕光政权。鸠摩罗什被迎请到长安,并拜为国师。史书上记载:这一年,通往长安的官道上,满是年轻的僧侣和学者。鸠摩罗什带领着5000僧侣,在草堂寺翻译佛经。《金刚经》、《维摩诘经》……,一部部经书弘扬着佛法无边,鸠摩罗什在东土的名望如日中天。这位后秦皇帝生出了奇葩的想法:大师的圣种一定要留下来!种种刁难下,视译经如生命的鸠摩罗什又一次破了戒……。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涅槃之后,身体俱焚,舌头不烂

鸠摩罗什的破戒,引起了佛教界的精神动乱,很多出家人也想效仿。一天清晨,鸠摩罗什上座讲经时,当众吞下一钵铁针,告诉众徒:如能做到,尽可学我;否则,各自持戒修行。在场一片寂静。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公元413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向寻常一样召唤弟子为他剃头,又在澡盆中自己洗身。出浴后,换上一件僧衣,对四围弟子笑言:“我这壳漏子,今后在什么地方与我相见?”弟子们哭成了一片。

鸠摩罗什劝退众人,在佛前上了一炷香,就此坐化了。众弟子哭成一片,一会儿,鸠摩罗什睁眼:“因法相遇,殊未尽伊心。方复后世,恻怆何言?自以闇昧谬充传译,凡所出经论三百余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必无差失。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再看鸠摩罗什时,已经安然坐化了。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在鸠摩罗什后事书中,他一一嘱咐,不披麻戴孝,不设灵堂,一切从简。长安城中钟楼敲响,涅盘台上火光冲天,旷代佛学巨人鸠摩罗什归于寂静涅盘。随后,姚兴率领众僧前往涅盘台,清理鸠摩罗什荼毗后遗物,在灰烬中看见鸠摩罗什“舌果不坏,若红莲色”,于是把舌舍利供奉在寺内。长安城内,不论是佛教僧人还是平民百姓纷纷前去瞻仰,盛况空前。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如今的鸠摩罗什寺内,雄立着的宝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鸠摩罗什寺是研究五凉文化的珍贵遗存,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的一大奇观。这座被古人盛赞为"由来僧宝摇篮地"的寺庙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前来参观。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王菲的一曲《心经》空灵透彻,涤荡身心。《心经》、《金刚经》、《法华经》、《阿弥陀经》,虽然我们不是佛门弟子,对这些译著也有一些了解。鸠摩罗什一生翻译经典七十余部,三百八十四卷,其贡献在玄奘之上,被称为译经泰斗。作为翻译学鼻祖,他的思想论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岂不是另一种存在!

不远千里,只为拜见他的舌头……

摄影/如画心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