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興華的書法是醜書嗎?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醜書?你怎麼看?

素手國風


在書法傳統和現代來說只是個認識問題,沒有傳統就沒有現代的書法,只是繼承者自身的問題,時間能說明一切,傳統其實就是筆法問題,不是某一個帖就是傳統,要看它師承和發展,現在大都忽然了筆法,住任筆為體,概念要弄明白,方向就明確了,不能一概而論…


書為心話8877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有思考有質量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我曾經迷惑過,和道友探討過,如今我的理解…認為沃興華的書法不是醜書。

多年以前看過沃興華、曾翔、王庸幾位老師的作品,那時候實在地說…覺得他們的字很“醜"!同時內心也很迷惑不解…為什麼書壇偏偏讓這種書風佔有一席之地?其存在的理由是什麼?(下圖:沃興華的書法)

近些年,我重讀過了幾回中國歷史、中國書法發展史和古代書法理論,以及幾本不同作者的書法美學理論書籍。才對其作品有了初步的理解。

沃興華老師是一位歷史系教授、書法博導,可以說書法功底是很深厚的。他的著作《中國書法史》我也曾拜讀。他圍繞著“明變、求因、評判"去寫這部書法史,說明對中國

文字的發展變化有著深入研究。正因為他深諳書法發展的變因,明白了書法逐漸退出實用領域而將登上純粹藝術的舞臺,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在不斷追求創新!因此他在探索、推翻、嘗試、實踐…!

這個過程也許是痛苦的兌變,也許是樂在苦中,也有成功的作品,亦有廢紙如山。但面前的荒野總得走出一條路,那誰去拓荒?只有有擔當有能力的人去拓荒!難道不是嗎?以沃興華在教育界今天的名氣和地位,就不算基本工資收入,今天寫個二王體,明天寫個米行書,也足以輕輕鬆鬆過上富足的生活,獲得各種名和利,還何必…閉門苦揮毫,外面招嘲笑?

書法藝術中有悟的哲學,悟又分為狂悟和靜悟。在崔樹強的《黑白之間》一書中提到:“中唐以後,禪宗呵佛罵祖之風盛行,佛祖和經典成了禪家嘲弄對象,禪門狂人德山宣鑑幾乎把佛家崇奉的對象罵了個遍。其實,在狂的形式背後是強烈地要回歸到本真的自我”。

我們看看傅山的行草(如下圖)。

第一眼看去時…荊棘叢中雜草生,再看兩遍時…是豪情俠骨、滿懷壯志!傅山的行楷寫得不好嗎?不,他臨趙孟頫幾可亂真,但他寧可寫醜些而不能有諂媚之態,寧支離鬆散之象也不能輕佻浮滑,寧信筆直書也不矯揉造作、搔首弄姿,一切貴在自然。這裡藏著時代背景的印記和作者的思想情懷!

再看看楊維幀的書法(如下圖)

還有徐渭的書法(如下圖)

諸如此類的作品,我們均要根據當時社會背景,作者的品格、個性特徵、思想及其人生際遇和創作時的狀態,去欣賞品味其把筆墨化為吶喊的聲音。

凝聚了閱歷和思想的藝術家的筆下…枯木、瘦馬…均可成為藝術作品。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曾故意追求醜怪,但他並不避諱把面貌醜陋和悲慘人間事放入詩中,他的詩中…有瘦馬、枯木、病榆、病馬,但並不妨礙後世人們傳誦千古,且列為經典!

當一位藝術家在創作時,非常強烈地要表達出內心聲音的時候…怎麼可能仍然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著呢!那些條條框框早已在幾十年的磨練中化為了腕下的精靈。

沃興華老師幾十年對書法的思考、功力、閱歷和思想,也不是我再長篇累牘能講得清楚的!

至於什麼才是真正的醜書呢?我個人認為…有條件而不臨古帖的,有手卻用腳寫的,甚至身體健全也用口寫、用鼻子…寫的,這類絕對醜。

以上個人看法,拋磚以引玉,歡迎交流討論。


許悅愛書法


認為是醜書,現在書壇亂象紛呈,有的人沒練過多少字,就敢大膽創作,沃興華的書法,讓人看起來比較噁心,沒有中華傳統文化氣象,是典型的現代派,在藝術領域裡面,就要講究傳統,如果把傳統丟了,就等於一個人沒有靈魂,兒子不要老子,這對於民族文化來說,高度危險!那麼究竟什麼是醜書呢,他不是筆墨當隨時代,因為歷史上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面貌,那麼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就叫做醜書呢,因為我們都忽略一點,就是歷史上每個時期的風貌都是從傳統走出來的,他不是拋棄祖宗獨立存在,他是在傳統的基礎上變革的,是變不是舍,更不是否定傳統,所以現在定位醜書,就是不以傳統做根基的書寫,都叫做醜書!我想作為中國文人一分子,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打擊醜書,淨化藝術氛圍,努力尚古求真,還傳統文化一片藍天!



大樂山書法


淺議沃興華

沃興華先生在當今書壇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人,在近半個多世紀的書法活動中,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關於書法理唸的浪潮,一部分人認為他是中國當代書法的希望,書法真正的傳承者和開拓者,只有他才能帶領書法人走向書法藝術探索的巔峰,是開啟當代書法大門的奠基人。另一部分人認為其江郎才盡,資質平平,不學無術,譁眾取寵,地地道道的書法流氓,打著書法旗號到處招搖撞騙,混跡於世的地痞無賴,其倡導的“醜書”,嚴重褻瀆了中國書法,是中國書法的罪人!

2018年在四川的一次展覽被叫停,一封來自沃興華的致歉信,徹底點燃了對沃先生的種種熱議,是學術觀點的爭議,還是藝術政治的鬥爭,不得而知,但有點可以明確,這是對沃先生藝術活動的一次嚴厲的警告。曾先生,劉先生,等一大批書壇名宿,都用各自的方式,對此事件,表明了其鮮明的態度。從此針對沃先生的口誅筆伐,刀光劍影,此起彼伏,延續至今......愚臆斷幾點如下:

一:沃興華先生書法的藝術價值在哪裡?


通過網絡對沃先生各個時期的作品,及書法藝術活動的粗淺分析,心中對其有一個大概的畫像:傳統功力深厚,創作精力充沛,具有極強的開拓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1:筆法的探索:沃先生具有極強的書法臨寫功底,對篆隸草楷行研究極深,將諸體筆法融匯貫通,結合歷史上的非主流書法形態(如上古類文字,民間寫經,碑版瓦當,摩崖刻石,泥封陶印等),進行收集提煉,從而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筆法系統。

2:結構的探索:打破字字獨立的特性,立足漢字本身,將文字進行分解、挪移、組合、重構,從而形成字與字之間獨特的空間和結構形式。

3:章法的探索:將書法各體進行無羈的組合,運用西方的構成美學思想,將畫面進行分割、誇張、增強書寫節奏和無限強調書法之眼等,形成打破傳統的種種書法視覺慣性的形態。

4:藝術狀態的探索:

沃先生在書法的創作方式中,不具一格,常作地書大字,與井上有一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是一種藝術的體驗也是行動書法實驗的探索(與射書,盲書有截然的區別)。

二:沃興華先生對書法藝術認識的誤區在哪裡?


1:中國書法歷經千年的傳承和開拓,形成了深厚的、完善的、閉環的書法系統,這個系統涉及中國國學的方方面面,只能擴大不能打破,不能狹義拆分,組構;這是對華夏千年文化的挑戰,油裡參了水就會炸鍋。

2:書法與文意的有機結合,不能片面的分離,不能因為狹義的畫面視覺感受,而忽視了書法存在的真正意義,書法的形態與書寫的文辭,情感必須是極其高度的統一,不能悲憤的寫蘭亭序,也不能愉快的寫祭侄文稿,所有傑出的書法件皆是如此,沒有一幀帖是以獨立簡單的視覺構成而鳴世的,為了“書法”而“書法”,將是無本之源,更談不上中國文化精神的承載,也談不上華夏文脈的傳承。

然個人才淺,草言於此,是非功過,歷史評說......不當之處敬請海涵......



夏庸一二三


醜書不醜書,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有人拿什麼金石之氣、現代以拙為美往上去套,實質是他們知道了其作者是誰才慣用這種手法!但往往敢拿出來公示的也是一些名人,有影響力的人,謎信權威。其實辦法有的是:舉辦一次匿名展覽或不告訴其作者,什麼所謂醜書家和孩童作品混一起再讓他們去評論,如果評論準確那表示你們真有鑑賞能力與作者有功力,是我們水平不行!但如果把孩子胡寫亂畫也評論出什麼有金石之氣那就太可笑了!

但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心態要好,你說醜書好你自己去欣賞就行,掛你床頭都行!

下面幾副字裡有剛學書法老職工寫的也有被評有拙古,金石氣醜書家寫的來你挑挑!

請你們看看那個是名人書家寫的??十個回覆後我揭曉答案!


藍色思念226254466


答作者提問,是非常有幸,如有不對,大家可以共同探討。我個人的認為如下,希望對大家認識書法有幫助。

在這裡首先給大家講一下書法的,對於我們現在大眾來講的話,已經沒有很高的認識,在認識的理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因為我們有好多人不懂書法。而書法來源於自然取法於自然。而我們自從上學的時候看到的都是方塊字,印刷體,我們好多人認為字寫的方方正正就是好字,大小一樣就好這樣的一個理念是背離了書法的原生態。

而很多看不懂書法的人,不理解書法的人,看到書法家沃興華老師的書法就說那是個是醜書,而他們不指的是沃興華老師一個人的作品醜書。而是看了一大批人的書法作品都是醜書!其實這就證明他們不懂得書法。很簡單,就拿書法裡面的字勢來講,有多少人能懂呢?書法中的收放關係有多少人能懂呢?這東西不經過學習,大家真的不瞭解真正的書法。

所以大家不瞭解的就認為其是醜書,其實應該認真地從自我檢查一下,我們對於書法的理解又有多少呢?沃興華老師的書法仔細分析一下,真的是按真正書法的原理和要求進行收放,實行章法的字勢,守著法度來書寫的。何其稱為醜書呢?

真正的醜書是沒有筆法,沒有字法,沒有章法,不符合與情理瞎寫,這些才是真正的醜書啊。





書法鏡子老宋


一、沃興華的書法不是醜書,而是當代書法的開拓之作。他嘗試在書法中加入金石氣味,同時嘗試在榜書中加入新元素。即使拋卻作品質量不講,這種開創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沃興華作品

蘇軾認為,“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其實任何技藝都是如此:當你往其中注入人的精神,它也就成為了藝術。同樣一件雕塑,機雕的就註定是工藝品,手雕才有可能成為藝術品。人的高下以精神品格論,不以外貌論;書法的美醜以神韻論,不以外形論。

蘇軾《渡海帖》

有人認為沃興華的書法是醜書,就是以外形結構論。如果這能成立,那張旭的狂草是醜書,蘇軾“石壓蛤蟆”體是醜書,徐渭的是醜書,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體更是醜書了。

張旭《斷千文》

鄭板橋作品

二、真正意義上的醜書是與書卷氣背道而馳的俗。黃庭堅曾說:“餘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中國書畫不重形質,而重精神。

另外,從藝術角度說,美術字也是一種醜書。雖然美術字很符合大眾審美,覺得外形結構很好,但它是缺少人文精神的,好比工廠出產的工藝品,根本與藝術無關。

所以,醜書應該是以精神內韻論,不以結構論。


明之書苑


沃興華教授作為一位具有深厚傳統書法創作實踐,又有學術支撐的一位理性書法藝術家,不可能不分美醜,肆意妄為。因此我認為沃興華先生的書法不是所謂的“醜書”,是理性的書法創作探索。

美的東西,難道天底下都是一個千篇一律的樣子嗎?你也不會認同。美與醜是對立統一的。是風格的不同,審美的不同。

如果認為王羲之黃庭經是楷則,那麼鍾繇古拙氣足的賀捷表又是什麼呢?

如果認為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是端莊漂亮的書法典範,那麼顏真卿樸拙厚實的竹山堂連句會是什麼情況?

如果認為唐楷美不勝收,似長安街上三月三日麗人行,那麼粗獷樸素拙稚的南北朝碑刻書法,就是穿著羊皮襖揮著鞭子的放羊倌嗎?

因為沃興華有長期且深厚的傳統書法學習實踐底子,加之書學功夫和成就很有建樹,創作有學術支撐。在書法創作的取向上,有自己對美的個體認識和體悟,用書法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心境,以及對藝術美的大膽嘗試。

單純從簡單的認識去評判沃興華實踐嘗試探索已久的書法創作,而且單就字的外形觀察定義為“醜書”,不是真心支持對藝術探索和勇敢的實驗者,說法也是有失公允的。

那麼,什麼樣的是醜書呢?

一般認為,那些不顧觀賞者感受的表現,諸如:

脫離書法傳統淺嘗輒止的書寫;

不合法度的自我亂寫;

故意追求狂怪無根基的書寫;

自封為“大師”的那些人的書寫;

創造各種奇怪工具奇異的書寫;

過分把某體寫得與印刷體不分伯仲的書寫,當然總不能說這種書寫是美妙的。

附圖:謝無量先生稚拙的書寫(對聯);王羲之美輪美奐的得示帖。




德蘭堂徐鴻學


什麼是醜書?我不懂,也不去懂。但什麼是好書我懂,雅俗共賞的書就一定是好書。



詹順清書法


沃興華的書法按現代書法圈外的說法就叫醜書。書法僅僅是練練帖寫寫字而己,書法藝術更重要的是要與時代和創造結合起來,尋找自我情緒的感覺,書法家的使命是把時代精神與個人情感灌注到傳統的技法中去,創造出最好的表現形式。

沃興華,曾翔等書法家在書法過程中更多是追求“放下這個”,過程中產生很多遐想,來追求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沃興華認為,放下”是佛教語,但我更相信篤實而執著的儒家,孔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以天下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因此我學書法創作強調在執著基礎上的放下。所謂放下,首先要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讓書法創作迴歸到赤誠的本真狀態,這個“放下”越徹底越好。

其次要衝破技法規則的限制,讓書法創作能夠表現時代表現個人,充滿生命活力,這個放下必須建立在繼承的基礎上,一般人認為的放下還包括形式,沒有形式,哪來什麼思想感情的表現。思想感情追時代變遷,隨人情推移,書法的表現形式也沒有固定程式,不斷變化發展,書法家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的任務就是要為不斷更新的思想感情找到更恰當的表現形式。

中國文人畫家從來沒有擺脫過對形式的追求,以文人山水畫頂峰時期的元四家來說,黃公望和吳鎮的披麻皴,倪雲林的折帶皴,王蒙的解索皴,都是以創造某種新的筆墨形式而彪炳史冊的。我認為當你把“我”、“形”和 “法”看做是個有機體時,它是有生命的,與時俱進的,藝術家不僅不能忘,而且要執著。怎麼執著?比如說對於“忘法”,忘法的前提是有法,法是客觀存在的,你幾十年學習所積累下來的各種表現方法不可能說忘就忘,因此與其說“忘法” 不如說“破法執”。怎麼破?然後新法成為舊法,又被更新的法所破除……立法破法,破法立法,無窮無盡,法就沒有實相,成為了“空”。藝術家的“破法執”就是這樣一種不停精進的宿命。

無論怎樣說,沃興華在傳統的基礎上立法破法,更故有的傳統審美體系無法評判,無標準可用,大眾審美取向還是傳統的標準,所以只能一概而論之,暫且叫個醜說吧。

沃興華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