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李敏(化名)是一名已經在澳大利亞生活了6年的海外華人,她表示,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曾多次受到來自“朋友”的嘲笑和歧視,近日,她對《絲路新聞》記者說道:“疫情就像是一把照妖鏡,讓我把身邊人的好壞忠奸全都看清了。”

嘲笑、歧視、毆打,屢見不鮮

阿根廷時間2月24日早上9點左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首府拉普拉達市發生了一起打鬥事件。據警方稱,一名送貨員在華人超市內,以新冠病毒疫情侮辱該超市的一名女收銀員,稱呼對方是“新冠病毒”。在此情況下,店主要求對方停止取笑並離開,但對方並不以為然。直到雙方發生了爭執。事發後,該送貨員已被僱傭公司解僱。

2月4日,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地鐵站,一名面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在站臺等車,但因無意間擋住一名非裔男子的路,便遭到對方不斷辱罵,對方指責她為“有病的女人”。

整個2月,曼哈頓地鐵站至少發生了三起因為新冠肺炎導致歧視華人的事件,除上述時間外,一名中國臺灣女士也由於帶口罩被推下地鐵,一條腿嚴重受傷;還有一名華裔男子由於帶口罩被黑人推進地鐵軌道,手腕受輕傷。

在疫情嚴重的意大利,即使不是華人,只要長著一張東方面孔都會遭到毆打。2月24日,意大利知名歌手弗朗西斯科和朋友給車加完油,看到兩名意大利青年正在辱罵一位“中國老人”,“中國佬快滾!是你帶來了病毒!”弗朗西斯科試圖上前向這兩名青年解釋中國人和新冠病毒的傳播沒有關係。但兩人不聽,不僅吐痰,還拿起地上的石頭向老人扔去,弗朗西斯科表示,當時“我自己都搞不懂‘我們到底是群什麼樣的人’”?

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弗朗西斯科的社交媒體截圖

英國拉夫堡,3名中國學生因為戴口罩被6個外國成年人毆打辱罵。

德國柏林,一名23歲的中國女留學生被兩個青少年女性當街襲擊,並聽到了“中國病毒”等一系列侮辱性詞語。

加拿大溫哥華,一個白人在街上突然攔住一對中國母女並對她們說:“你的冠狀病毒掉了!” 隨後哈哈大笑。

…………

Free Hug行動:我不是病毒!

在遭到眾多遭受歧視的海外華人中,有人默默忍受,也有人進行反抗並且有的得到了所在國民眾的支持。

身處法國的中國女孩李靈(化名)決定走上街頭,邀請陌生人擁抱,以此反對因冠狀病毒帶來的種族歧視。第一位願意停下來認真說話的是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去過中國好多次了,在看到牌子上寫的Je ne suis pas un virus (我不是病毒),就開始感慨:“中國這次挺難的,我希望你們快點好起來,那些說你們是病毒的人,不要理他們,他們沒腦子”。

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2月14日情人節那天,在德國讀書的中國留學生陳志(化名)像李靈一樣,也發起了Free Hug的行動,他蒙著眼睛戴著口罩站在杜塞爾多夫市區的人行道上,等待路人的擁抱。他身旁立著一張海報:“我來自中國,我不是病毒,停止歧視,我們要隔離病毒而不是中國人。”在經歷了10多分鐘的圍觀和冷漠之後,終於有人上前和他擁抱。陳志告訴記者:“在德國,一般得了重病才會戴口罩,所以當地人看到我戴口罩肯定會變得很敏感,也想過可能根本不會有人來擁抱我。”但在兩個多小時的活動中他收穫了近50個擁抱。他回憶,當時因為蒙著眼,看不到周圍的路人,但是聽到了一段簡短的德語對話。一個年輕的聲音說“你們就是病毒”,然後有個略顯蒼老的聲音出現:“你說什麼呢,你知道這是在幹什麼嗎,如果不支持就走。”陳志說,發現有德國人替他發聲,那一刻很感動。

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生活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張晨(化名)同樣也站了出來,在佛羅倫薩的大街上,他矇住眼睛、戴上口罩向那些歧視者發起反擊。他在牌子上用漢語、英語、意大利語同時寫道:“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而令人感動的是很多人上去擁抱他的同時還摘掉了他的眼罩和口罩以示信任。

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一名留學生抗爭成功後的體會

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目睹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大學生開派對酗酒嘲笑中國疫情並找到學校據理力爭,從而爭取到了一定的權利,學校對涉事學生也進行了一定的勸誡和處理。他發表了自己的體會----

從這個抗爭過程中,我學習到了以下三點:

一、留學生要積極參與校園政治。我深感留學生從政積極性不高,參選人數少、投票率低。從此事學校的快速回應來看,亞裔學生領導在號召、協調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去年學生政府憲法修改後,留學生有兩個固定議席,只有外國高中畢業的學生才能參選和投票。

二、要勇敢地發聲、提要求。華裔學生Amy正在參加本學期的大選,角逐學生政府總統,她告訴過我,“如果不發聲,改變不到來”。我沒有預想到在學生政府聊天群、朋友圈的發言獲得了這麼多人的點贊,三點訴求以極快的速度擴散,這麼多家權威美國媒體跟進了此事。假如我們單單舉報該錄像,可能結果只是刪除罷了。只有清晰明確地提出合理要求,學校才能考慮到並去實施它。不要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天方夜譚,說出來,才可能有改變!

三、要用美國人能聽懂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投訴也要找對部門,中國籍參議員Yuehang就指出,我們不應當只找教導主任,平等與合規辦公室(Office ofEquity and Compliance)也管此事,最後教導主任的公開信證實了他的推斷。可見,留學生必須深入瞭解美國文化、社會運作機理,用美式語言、瞭解哪家機構分管此事、運用網絡力量,實現我們的目標。

最後,我要為我校堅守多元、開放與尊重的價值觀為鼓掌。學校過去除名過該劣跡斑斑的社團,確實約束不了部分學生在校外舉辦的派對。學校僅用了三天就作出了面向全校的回應,不愧為一所對國際生友好的美國大學。

一位紐約華人歷史視角談消解“歧視”

一位叫做凌飛的紐約華人以他的視角對海外特別是美國華人容易受歧視做了解釋,他的解釋並沒有侷限這次疫情,因為他認為歧視一直就有,而不是現在。他將根本原因歸於“融入”----

華人同愛爾蘭、以色列等族群一樣是隨著美國大開發進入美國社會的,但最終華人與他們並沒有走同一條道路,從而也收穫了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地位。其中原因更多的要從華人自身去找。我非常反感現在華語世界裡面有些人動不動說胡扯什麼“壓迫”,結果搞地很多現在的華人,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為什麼被“壓迫”被“歧視”。

華人總是喜歡自己圈個小世界,不與其它族群的人來往。慢慢地,缺席社區建設,就不能互動。而美國的制度,從一開始就是個社區自治的制度。

唐人街內的華人,不關心社區的事務,只關心自己的福利,不關心學校的任何事,只關心自己小孩的成績。每天關心的是糧食券,吃喝,買菜,房租,福利,看醫生,做頭髮,所以唐人街內,最多的店是飯館,其次是藥店,診所,菜攤,然後是理髮店,99C店。

華人最大的問題,在於自身的文化問題:專制下生存的華人,都受到奴性文化的毒害,因為只有奴才才能在專制社會生存,奴性文化是專制社會的生存法則。這一點上,與白人奴隸的基督教思想,與猶太人的團結自救思想,甚至與黑人奴隸的反抗思想相比,華人的奴性文化都是一個需要根本轉變的東西。

比如華人:賺錢要緊,關我啥事,與我無關,別多管閒事。

而比如愛爾蘭人:集會,出聲,傳承歷史文化,強烈的雙認同。

在過去,在沒有美國國內任何民眾的壓力下,無論中國怎麼抗議,怎麼抵制美國貨,都不能影響《排華法案》。現在,美國華人的利益,也是靠在美國的華人自己來捍衛的。


最新疫情:全球確診超十萬人

截止3月6日20時,全國累計確診80718例,死亡3045例,治癒53987例。其中,港澳臺地區累計確診病例(括號內為死亡數量):香港107例(2),臺灣45例(1),澳門10例。

境外累計確診19539例,死亡363例,治癒1761例,涉及87國。各國確診數量(括號內為死亡數量):韓國6593(43),伊朗4747(124),意大利3927(148),日本1074(12),德國565,法國423(7),西班牙345(5),美國233(14),瑞士128(1),新加坡117,英國116(1),比利時109,瑞典101,科威特58,泰國48(1),巴林56,馬來西亞83,澳大利亞66(2),阿聯酋29,越南16,加拿大47,以色列17,伊拉克38(2),阿曼16,俄羅斯7,克羅地亞11,奧地利41,挪威86,希臘31,黎巴嫩15,印度31,菲律賓5(1),荷蘭82(1),巴基斯坦7,芬蘭15,格魯吉亞9,墨西哥5,阿塞拜疆3,新西蘭4,立陶宛1,尼日利亞1,阿富汗1,斯里蘭卡1,柬埔寨1,尼泊爾1,巴西8,阿爾及利亞17,愛沙尼亞5,羅馬尼亞7,北馬其頓1,丹麥20,埃及3,摩洛哥2,摩納哥1,冰島37,印度尼西亞4,卡塔爾8,捷克12,葡萄牙9,安道爾1,亞美尼亞1,盧森堡1,愛爾蘭13,聖馬力諾16(1),白俄羅斯6,多米尼加1,厄瓜多爾13,沙特阿拉伯5,約旦1,烏克蘭1,拉脫維亞1,突尼斯1,塞內加爾4,波蘭1,阿根廷2,智利4,波黑2,匈牙利4,斯洛文尼亞3,不丹1,斯洛伐克1,梵蒂岡1,列支敦士登1,直布羅陀1,塞爾維亞1,喀麥隆1,南非1


疫情風雲錄:海外華人境遇的深層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