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3月3日,全國愛耳日,我們從聲音聊起~


寶寶起床時的媽媽呼喚,走進課堂時的朗朗書聲,課間休息時的嬉鬧打鬧……

聲音傳達著對世界的愛和認知。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然而,很多小朋友、大朋友卻再也聽不見這些聲音了。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全球共有超過4.66億人存在殘疾性聽力損失,包含4.32億成人以及3400萬兒童,大部分來自於中等收入與低收入國家或家庭。

有專家預測:2050年,全世界將有9億人存在明顯聽力損失,相當於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聽力衰退嚴重。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誰”奪走了我們的聽力?


01

遺傳性耳聾


耳聾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遺傳病之一,每1000個新生兒中大約就有1~3例聾兒,60%的新生聾兒與遺傳有關。實際上,他們中的很多都可以通過耳聾基因篩查、產前診斷來防控。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遺傳性耳聾如何防控?

備孕期間,夫妻雙方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判斷是否屬於耳聾基因突變攜帶者。如果雙方都是攜帶者,在試管嬰兒領域,胚胎植入前可以篩選排除“致聾基因突變組合”。

懷孕中期,還可以通過羊絨毛膜或羊水檢測胎兒的基因狀態,預測胎兒是否有致聾風險。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寶寶出生後,新生兒篩查中也會有聽力檢測步驟,早發現、早干預,也能取得更好的康復效果。


02

耳毒性藥物能致聾


耳毒性藥物會對聽神經造成毒副作用,導致耳聾、耳鳴或者眩暈等危害。


常見耳毒性藥物包括: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丁胺卡那等抗生素;長春新鹼、順氯氨鉑等抗癌藥物;極少數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呋塞米、紅黴素等,也有可能出現耳毒性。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有媒體曾報道,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千手觀音”節目21名聾啞演員中,有18名演員因為兒童時期不合理注射抗生素導致的耳聾。


怎麼合理用藥,保護孩子聽力?


一方面,耳聾基因篩查可以判斷是否對耳毒性藥物敏感,易感人群避免使用相應高風險藥物,以防“一針致聾”。


另一方面,有家族藥物致聾史,曾經出現過類似用藥風險的患者,需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老人、小孩、患有肝腎疾病、聽力受損患者不建議使用耳毒性藥物。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當然,患有特殊疾病必須使用耳毒性藥物時,醫生一般會避免聯合應用耳毒性藥物,家長必須按醫囑嚴格控制劑量,定期進行聽力檢測,發現有聽力受損的徵兆及時停藥,或者進一步諮詢醫生。


03

保護耳道健康,遠離耳部疾病


中耳炎、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都可能引起聽力下降。臨床上最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就是中耳炎,中耳炎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中耳分泌的膿性物質就可能會影響到內耳,導致神經性耳聾。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急性中耳炎


很多家長都沒想到,其實“耳屎”也有保護作用,可以幫助防止飛蟲、灰塵進入耳道,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噪音對孩子聽力系統的衝擊和損傷。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一般情況下,多餘的耳屎會隨著吃飯、說話、走路等產生的振動,從而排出體外。所以,如果耳朵不痛、不癢,聽力也沒什麼問題,沒有必要刻意掏耳朵。


孩子洗澡、游泳之後,可以把頭側向一邊,讓耳朵裡的水流出來,用棉籤輕輕搽拭一下耳廓,不要深到耳朵內部。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當然,如果耳屎聚集太多沒有排出去,也會形成一個大團塊,我們叫做“耵聹栓”。它會刺激耳道黏膜,引起紅腫、疼痛等問題。


我的建議是:

還不會說話、表達的小嬰兒,也不建議家長給孩子掏耳朵,最好交給兒保醫生幫你處理。

比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每隔5~6個月檢查一下孩子的耳道清潔情況。如果孩子能夠配合,可以用棉籤蘸一點生理鹽水,輕輕搽拭外耳道,讓耳屎變得綿軟以後就容易出來了。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提醒大家:

  1. 不要用指甲,或者堅硬的挖耳勺給孩子掏耳朵;
  2. 只清理外耳道的外1/3處,避免損傷耳道黏膜;
  3. 耳屎堅硬,或者位置比較深,尋求醫生的幫助。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04

被噪聲奪去的聽力


偶爾接觸噪聲,也會讓我們聽覺疲勞,離開噪聲環境後一般可以慢慢恢復。長時間接觸噪音汙染,聽力就很難恢復了,容易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

實際上,噪聲除對聽覺有損傷之外,還可能引起頭痛、失眠、高血壓等問題。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10~20分貝幾乎感覺不到聲音,40-60分貝相當於室內談話,70分貝噪音就可能影響兒童聽覺,85分貝以上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105分貝以上聲音可能永久損害聽覺,120分貝超過一分鐘會產生暫時性耳聾,140分貝是歐盟界定導致聽力完全損害的最高臨界點。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再舉幾個例子:

高速公路上的聲音可以達到90分貝,電鋸工作時的聲音一般是110分貝,3米距離內的鞭炮聲可以達到120分貝,搖滾演唱會的聲音可以達到130分貝 ……

不要忽視了噪聲給孩子聽力帶來的危害,遠離噪聲,保護聽力。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總結

  1. 遺傳性耳聾可以依靠耳聾基因診斷和產前診斷來防控;
  2. 儘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3. 防止汙水進入耳朵,不建議頻繁給孩子掏耳朵;
  4. 遠離噪聲,保護聽力。



參考文獻:

[1]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2-02-2019-new-who-itu-standard-aims-to-prevent-hearing-loss-among-1.1-billion-young-people

[2]袁永一,戴樸.遺傳性耳聾規範化篩查與診斷的探討[J].中華耳科學雜誌,2019,17(05):611-615.

兒科醫生:誰傷害了孩子的耳朵?用藥、噪音、掏耳屎,這些都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