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伯納黛特你去了哪》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小說的特別之處在於整本書都是通過電子郵件、來往信件、FBI檔案等形式呈現,電影延續了這種風格,刪掉了一些細枝末節,讓主線更加突出。

其實故事並不複雜,伯納黛特曾經是一個天才女建築師,後來事業受阻,於是逃到西雅圖,整整20年。這些年來,她努力做好一個母親,但是她無法融入西雅圖的生活。最終,一家三口在南極,找回了曾經的溫馨,伯納黛特也找到了新的事業。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理查德·林克萊特,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是愛情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這三部曲,講述了一對跨國情侶,從年輕相識到中年生活,不同階段他們的聊天,他們對於生活的見解。這次,我們來看看,中年女性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敘事結構:明線暗線同時推進,新穎的形式,使劇情的呈現更加豐富與新奇

就影片的敘事結構來說,採用倒敘的方式,同時,導演安排了一條明線(去南極)和一條暗線(伯納黛特的事業)。在敘事的過程中,穿插了一段關於女主角的紀錄片,並輔以蒙太奇的剪輯手法還原兩場談話,從側面告訴觀眾,伯納黛特的事業經歷。推動劇情的發展。

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溫情故事,但是通過導演巧妙的敘事安排,再加上凱特·布蘭切特的表演,作為一個觀眾,充分感受到了創作的力量。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細細品味本片的敘事結構。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1.採用倒敘的方式,明線和暗線同時推進


影片一開始,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就是伯納黛特在南極劃一艘單人小船,同時,以伯納黛特的女兒的口吻,展開了敘述。然後,字幕顯示,五週以前,鏡頭切換到了他們的家裡。

女兒Bee和父母商量,全家人一起去南極的事情。這是整個影片的明線,一家人,要整整齊齊,去南極。當然,在去南極的路上,有很多問題。比如,對於埃爾金(Elgin)來說,他很忙,很難空出一大段時間來。對於伯納黛特來說,離開家,社交恐懼,甚至暈船,每一個細小的問題,都深深折磨著伯納黛特。

於是,伯納黛特開始想盡一切方法,去克服這些對常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她來說簡直恐怖的事情。

她在圖書館,被一個狂熱粉絲認出來,這位粉絲剛好是伯納黛特的好朋友的學生。這位學生說,她在網上看了一部關於20英里房子的短片,開始成為伯納黛特的“粉絲”。

於是,導演開始用短片這種方式,開始展現本文的暗線,也就是伯納黛特的建築師身份,她曾經的輝煌,她的挫折,以及她現在的低谷。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2.20英里房子短片


紀錄片中的伯納黛特閃閃發光,極具天才,自己動手,用方圓20英里之內的材料,花費3年的時間,構建了一個建築。裡面提到,伯納黛特有個理念,設計師必須實地探尋,才能夠量身定製,設計打造出最獨一無二的作品。

畫面停留在最輝煌的時刻,戛然而止——伯納黛特無法面對過去,關閉了電腦。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後來,伯納黛特搞失蹤,女兒打開電腦,接著看完了下半部分。因為這個20英里的房子,伯納黛特被授予麥克阿瑟天才獎。然而,這個房子,被她的老公買給了自己老闆,也就是說,真正的買主是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這個房子,充滿了伯納黛特的心血,花費那麼多的時間,最後被買家拆了,變成了停車場。

導演心思巧妙,用紀錄片這種特殊的形式,向觀眾展示了女主角的設計理念,以及她非同尋常的天才理念,完美避開了建築行業枯燥的術語和知識。因為隔著一個紀錄片,更加充滿了女主角的天才氣質。

我們知道,天才往往都是怪才,往往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所以,很難招人喜歡。本片導演這樣的呈現方式,讓觀眾能夠更加容易接受一個天才,而不是反感。輝煌的過去和現在悲慘的現實,差距越大,戲劇衝突越大。觀眾更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3.蒙太奇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伯納黛特感覺受到了羞辱,一走了之,逃去了西雅圖。可是,後來發生了什麼?為何伯納黛特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然後,影片通過蒙太奇的剪輯手法,同時呈現了兩段對話,伯納黛特和她的老朋友,丈夫和心理醫生。

伯納黛特逃到了西雅圖,還沒有從20英里房子的羞辱中恢復,又接連流產了四次,後來才有了女兒碧。然而,剛出生的碧心臟沒有發育完全,所以,需要多次手術才能恢復。

而且,伯納黛特從來都沒有融入過西雅圖,提起西雅圖,一直都是抱怨。但是,她的老公很喜歡這裡,在微軟工作,一直加班。

談話結束後,他們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

心理醫生說,懷疑伯納黛特有自殺傾向,必須進行治療。

伯納黛特的朋友說,你沒有病,天才必須工作,必須創作。“工作治百病”。

這兩段談話,更加堅定了夫婦倆各自原先的立場。伯納黛特渴望去南極,一家三口,在南極得到療愈,她也許就能開始重新撿回以前的狀態和信心,重新開始工作。而她的老公,已經決定,自己和女兒一起去南極,伯納黛特去療養院養病。

所以,到底是誰病了?

導演通過一系列的精心設置的敘事方式,把觀眾拉了回來,堅定地站在伯納黛特這一邊。伯納黛特通過這一番談話,終於明白瞭如何走出低谷,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事物的象徵意義:水桶,植物,馬甲

導演在影片中安排了很多細節,用來表現伯納黛特的天才的性格特徵,即使天才落難,終日掙扎,但是,在內心深處,還存在著對於細節的呵護。


1.用水桶來接雨滴


在影片開頭和結尾部分,都出現了水桶。房頂在漏水,伯納黛特忙找找水盆,找水桶,用來接住雨滴。為了減小雨滴下來的聲音,水桶裡放了一片毛巾。這是設計師的溫柔,在細節處做到最好。在南極的一個房間裡,父女倆也是因為這個細節,終於可以確定,伯納黛特,就在這裡。


2.劃開地毯,保護綠色的植物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作為一個建築師,保持了足夠的敏銳。就像豌豆公主可以發現被子下面的豌豆,她也輕易在房間裡看到了地毯的不服帖。於是,找來工具箱,撕開地毯。釋放出了壓在下面的綠色植物。

這個綠芽就是一個希望,就像自己。意志頑強,一直在期待再次破土而出,看到陽光。在丈夫和女兒出發前,他們也看到了這個綠芽。丈夫終於相信,伯納黛特並沒有自殺的心思。


3.馬甲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當決定去南極的生活,伯納黛特就通過助手在網上下單,買了一件釣魚馬甲,上面有很多拉鍊口袋那種,實用主義至上。

為了做好準備,在很多時候,她都穿著這個馬甲。回家前有一個鏡頭:她把護照放進了馬甲。所以,當她面對著一群陌生人要在家裡給她開勸誡會,她逃了。不但逃了,她可以直接去南極。因為,證件隨身攜帶,都在馬甲裡。

如何用鏡頭體驗一個建築天才?在我看來,導演選擇了最討喜、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以小見大,通過各種細節描寫,讓觀眾不知不覺,就認識到,這是一個注重細節,同時內心柔軟的建築天才。當然,她容易情緒化,討厭的東西很討厭,但是遇到喜歡的東西總是激動到落淚,一個討人喜歡的建築天才。這樣的天才,誰不喜愛呢?


主題呈現:剝開故事外殼,導演想表達的,是對於人生選擇的思考


1.選擇


我想,每一個職場媽媽,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同時,男人永遠不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導演想要表達的,是我們不用刻意打磨自己,來融入鄰里。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你可以選擇當家庭主婦,也可以選擇繼續發光,通過工作尋找自己的價值。

在影片當中,兩張力量一直在較勁兒。伯納黛特一直無法融入西雅圖的生活,她想當一個局外人。而另一股力量來自丈夫埃爾金和鄰居奧德麗,他們喜歡通過各種干預,讓伯納黛特變成他們一樣的普通媽媽,融入社區。

較量的最終結果是,伯納黛特華麗麗地從廁所逃走了。大跌眼鏡的是,她竟然跑到了死對頭鄰居奧德麗的家裡。而且,竟然得到了奧德麗的支持。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原來,作為媽媽,奧德麗也有困擾。兩人都陷入麻煩,反而成為盟友。在我看來,這是導演給的一個信號:伯納黛特的對手陣營,正在一步步瓦解,分崩離析。

導演通過這樣的安排,試圖告訴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我們每個人都很強大,有自愈能力,有的時候,根本不需要過度的關心。

天才如伯納黛特,也會面臨事業和家庭的選擇。事業受挫,於是逃亡西雅圖,付出全身心的力量,照顧好女兒。她說,女兒同時是創造者和破壞者。可是,晚上來臨,還是能感受到當年建築事業的羞辱。最後,她選擇了繼續創作,創作,才是她的使命。


2.南極點


豆瓣7.5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一葉孤舟在南極,一場尋找使命之旅


在南極,明線和暗線交織匯合,所有的人物得到了圓滿的結局。當一個人不再委屈求全,而是認真追求自己真正的使命,她就會發光。

在南極,她發現了平靜,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為南極設計工作站。她說,我全身都在發抖。但是不是不好的那種,是特別激動地發抖。

當伯納黛特被告知,在南極的一段時間,特別艱苦,會終日不見天日,會獨自一人,會被一個獸醫拔掉智齒。有沒有關係?

伯納黛特說,聽起來,我過去20年都在做這樣的訓練。

這就是天才的價值觀。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對她來說,是種煎熬。但是,對於常人來說難以忍受的那些工作條件,對於伯納黛特來說,卻是一種享受。

這種價值觀,讓我再次想到了山本耀司在自傳中這樣說:

原來對我來說,最耀眼的時光是專心創作的階段;最奢侈的享受是緊繃神經,沒日沒夜地準備時裝秀的那段時光。如果這一切不再繼續,我會突然病倒,失去我的健康吧。


最後

有一種刻板印象,中年女性總是嘮嘮叨叨,從各個方面管理自己孩子,沒有自己的生活。知乎上有一個高熱度問題:中年女性的日常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我想,《伯納黛特你去了哪》就是最好的答案。中年女性也可以很酷,可以和女兒成為很好的知音朋友,也可以重拾當年的光芒,通過創作,重新發現自己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