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上大學?北大教授一語中的!比爾·蓋茨現身說法

上大學到底有沒有用?

這個問題按理來說已經沒有什麼討論的必要,因為答案很明顯:

上大學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學歷學位,不是拿到一塊就業的敲門磚,而是大開眼界,從此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為什麼要上大學?北大教授一語中的!比爾·蓋茨現身說法

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說:

“大學的質量也許不在於校園本身,而是因為這裡的人。”

這句話跟那句“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強教授的話可以理解成,上大學的意義,在於接觸到更多優秀的人,這裡面既有點石成金的大師,也有星光燦爛的同學,接近他們,就會點亮人生。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正如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條都算數。

那些艱深的文字,那些奮鬥的歲月,會在不知不覺間抹去膚淺與無知,塑造出更有修養和德行的樣子,讓你從此有了一雙慧眼,把這紛擾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為什麼要上大學?北大教授一語中的!比爾·蓋茨現身說法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一種是能看到的人,一種是能想到的人,一種是能做到的人。這三種人的數量是遞減的。

但是即使能看到的人排在第一位,其人數也並不多。

因為,這裡的能看到並不是指視覺上、生理上能看到,有一雙視力正常的眼睛就可以的。而是指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規律看趨勢,破開迷霧看真相。不盲聽盲信,不信謠傳謠,不人云亦云,保持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能想到的人比起能看到的人更少,因為看到還有直接的對象,人、事、物,總有一些具體的東西可以直觀,而想到就要藉助於經驗、知識、閱歷的積累,通過分析、判斷、取捨、推理、證明或證偽、綜合、總結等方式,得出不同一般的獨特結論。

能做到的人最少,因為惰性、執行力、行動力、意志力,因為客觀上條件的不具備,看到、想到但做不到的情況就格外多。

上大學的意義在於,能幫助更多的大學生成為能看到、能想到、能做到的人!

大學學歷或者決定不了什麼,但起碼說明:勤奮和聰明總佔了一樣。

現在人們談起讀大學的意義,再提“讀書無用論”就會遭到眾多網友的嘲諷。

為什麼要上大學?北大教授一語中的!比爾·蓋茨現身說法

​從哈佛大學退學的比爾·蓋茨,有一次應邀出席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他在致辭中說:

“雖然我離開得比較早,但是我在這裡的經歷、在這裡結識的朋友、在這裡發展起來的一些想法,永遠地改變了我。”

你看,蓋茨說得多值得深思!在哈佛短暫的學習生涯,都永遠改變了他。

為什麼要上大學?北大教授一語中的!比爾·蓋茨現身說法

人稱“北大屠戶”的陸步軒不也是個鮮活的例子嗎?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卻在西安街頭開店賣肉,最後成為億萬富翁,開辦屠夫學校,撰寫教材和出書的陸步軒。

他被稱為屠夫界最有學問的人,有學問的人中最會用殺豬刀的人。但如果不是北大的學習經歷,如果不是北大的校友陳生,如果不是北大教會他的思維方式,他能如此成功嗎?

所以,有人曾問過陸步軒:讀書改變命運嗎?

陸步軒沉吟之後,回答:讀書改變思維。

為什麼要上大學?北大教授一語中的!比爾·蓋茨現身說法

這,應該就是大學教育的意義所在吧!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