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調音師》?

電影錦鯉


首先想要說的是,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作為這期的影評是因為《調音師》的無限反轉!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只想說,很精彩,很有智慧。

作為一部能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首先這部電影就一定是得到了眾多人的認可的,尤其是這部電影的前後呼應,伏筆的設置都是十分的精彩和值得認可的。

“生命是什麼,生命離不開肝臟。”令人費解的一句話卻在後面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本片的開頭便埋下了伏筆,一個人在用槍打一隻“盲兔子”,這裡的“盲兔子”在後面我會給大家解釋,也是有寓意的。

之所以取“調音師”這個名字作為電影名字,是因為這部電影是根據法國一部很有名的微電影改編的,為了表達尊敬,就引用了該電影的名字。這個在電影中也有致敬,那就是阿卡什家鋼琴上的照片。

電影前面還是在祥和的鋼琴聲中開始的,阿卡什為了感受不一樣的世界,提升鋼琴演奏水平,裝成盲人。

這裡我們長話短說,由於一次意外阿卡什與蘇菲結識,並在她父親的餐廳謀得鋼琴演奏的兼職,也就正好碰見了引起這一系列故事的開端,一名很有名的影星普拉默·辛哈,並被邀請去給其妻子西米彈琴慶祝結婚紀念日。(讓我們再來見見這位可憐的人)

但是當我們倒黴的假盲人阿卡什去他家中演奏時,卻意外發現這位影星的屍體。(死因是因為撞見妻子和情夫在偷情)

請注意,這是電影恐怖的剛剛開始,你可以說殺人很恐怖,但是,這部電影更恐怖的卻是人心!

為了不惹來殺身之禍,阿卡什就是這樣看著西米和情夫處理屍體。

對於盲人來說,白天和黑夜沒有區別,仔細聽就會發現每種聲音裡都有音樂。此時的阿卡什也許更希望自己是一個盲人吧。

更諷刺的是,認為他是盲人的兩人居然就這樣在阿卡什面前演著戲,這在阿卡什這個明眼人看來是一種極大的諷刺了,這裡也是第一次讓大家看到了人性醜陋的一面。

而這個錄音機中的聲音是昨天普拉默給妻子錄視頻時候的聲音,這又是一種諷刺。虛偽的人性暴露無遺。

這雙沾滿紅色醬汁的是否就預示著第二天就會沾滿丈夫鮮血的手呢。想到這裡,令我看的是瑟瑟發抖啊!

就這樣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阿卡什離開了西米家,便直接去了警察局。這裡是電影唯一的幾處凸顯人性善良的地方,阿卡什沒有選擇事不關己不管不顧的態度,而是決定去警察局報案。但是這裡迎來了本電影的第二處反轉!

是的!警察局局長就是西米的情夫。你能想到嗎?當你得知你要舉報的殺人犯是警察局局長的意思是什麼嗎,那就是警察局解決不了這件事。

這裡也是一種諷刺,諷刺的是當時的官員仗著自己位高權重而為所欲為的狀態。

阿卡什只能改口說懷疑自己的貓被謀殺,但是局長卻也起了疑心,開始了對他的試探。這裡我想說的是,阿卡什閣下!您的心態真是太好了,冷靜得出奇。

當得知局長就是殺人兇手之後,阿卡什選擇了忍受,不再去想著舉報,只求保全自身的方法。因為當時的印度制度黑暗,不是一個盲人就可以與之抗衡的。

但是我們的下一個倒黴蛋,出現了。

這個老太太是電影中極少的一個正義人物,但是真的得罪了她惹不起的人。當西米認識到老太太可能壞她事兒的時候。便······

說來也奇怪,這一幕殺人事件,又被我們的阿卡什看見了。

可以說對於阿卡什來說,前面的裝瞎是為了感受生活,那麼從他目睹兩次殺人現場之後,他裝瞎就變成了避免那可怕的殺身之禍了。

對於西米來說,殺了一個人之後就要不斷的殺戮來掩蓋罪行。這也是電影恐怖的一個點。

此時西米已經開始懷疑,為了驗證阿卡什是否是瞎子,套路百出。或者說,是為了使阿卡什真正成為盲人才會萬無一失!

果然,將阿卡什詐了出來。不得不說,這個女人真是蛇蠍心腸。

是的,她真的把阿卡什弄盲了。而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事情等待著他。

高能預警!這裡開始阿卡什開啟瘋狂被欺負副本。局長到家中殺阿卡什滅口。其實殺人並不恐怖,真正恐怖的是這兩個殺人兇手在偽裝面具下醜陋的人性啊。

逃出去的他又被黑心人抓起來要賣他的腎。這些人為了利益甚至不惜傷害或者說是殺死一個善良的盲人。可見利益會使人迷失自我,甚至是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但是這裡,我想說的是,宗教信仰有時是可以救命的。阿卡什憑藉著之前的記憶使他們相信有更大的利益可以獲得。於是與他聯手抓住了西米。

雖然是支線,但是很有必要說的是,那個警察局長在做交易的時候,被困在了電梯裡,應該是掛掉了。也是惡有惡報,罪有應得了吧。

通過化驗發現西米的血型正好匹配酋長女兒,賣掉西米的腎臟可以賺很多錢。這裡醫生的話也點了電影前面的一個伏筆。不過這一切也是為了利益,是更大的利益。

這裡就跳轉到了兩年後,歐洲。

在這裡蘇菲遇到了阿卡什,在這裡聽著阿卡什講述著後面的經過。

很明顯這是假的,是阿卡什編的,因為前文阿卡什他們已經經過了這棵樹,並沒有停。

邪惡醫生下車給西米打鎮定劑,被西米殺死。西米讓阿卡什下車,準備掉頭撞死阿卡什。結果!

前文最開始的“盲兔子“憑空出現”與車碰撞,人車俱損。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阿卡什編的,或者說是他希望別人知道的情節。他認為的一切最終應該得到的因果報應。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當電影的最後一幕阿卡什隨手把擋路的易拉罐用柺杖打飛時,電影便戛然而止。可能大家會說沒有結局的結局就是最後的結局。但是,我想說,結局已經告訴大家了。

阿卡什恢復了視力,醫生也沒有死,只是按照之前說的將西米賣掉,摘了眼角膜換給了阿卡什。

這根柺杖上的兔子頭的眼睛也是健康的也暗示著阿卡什的眼睛恢復了光明。他其實是把自己比做了那個“盲兔子”,也是前文對後面的一個鋪墊。是認為自己其實是應該像那隻兔子一樣懲罰西米!

但是,最終卻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為了恢復視力而聽任醫生賣掉西米的腎臟並摘除眼角膜。

其實阿卡什並不想傷害西米,因為他已經認錯,並且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當西米掉頭想要撞死阿卡什時就已經觸碰到了底線,這也是阿卡什在想象中懲罰西米的原因,因為這樣的她,無論結局如何,都不應該得到善終。

整部電影諷刺的就是人性的黑暗,整部電影除了男主沒有一個好人,可以算得上是全員惡人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們清楚明白地看見人們在利益和更大的利益面前,所作出的選擇甚至是喪盡天良的醜陋行為。

無限反轉的魅力也就是這樣體現出來,讓觀影者沉浸其中,心跳不斷加速,為主人公擔心的同時,也不斷審視著一個又一個黑暗的人心······

致敬偉大的導演——斯里蘭姆·拉格萬


夢魂影視V


懸疑,極具現實主義色彩,深刻探究生活本身。

這就是《調音師》,人性和利益在此論證,獵人與獵物的身份得到最大的轉換,沒有單純的好人,善意引發的可能並不是好的回報,只會是更大的罪惡或者是被捲入深不見底的漩渦。

植根於生活本身,去論證生活,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影片。

男主是一個盲人鋼琴師,但牆上的漫畫,準確抓住爆米花,這些都在側面告訴觀眾他是在裝盲。

看起來好像是為了更加專注於音樂,追求更多的靈感,沉浸於音樂的世界而裝盲,實則是為了獲得諸多便利,同情心會在盲人的身上尤其鮮明的體現,政府的補助,更多的小費,勵志人物的代表,甚至是美人的喜歡,這一切都是這個眼盲所帶來的。

這時的他,也許只是有些小心思,但善意並沒有泯滅,至少當他撞到謀殺案件,不是選擇無視,而是去報警,希望有著公正的處理。

如果一切按照平和進行,也許兇手最終落網,正義得到弘揚會是最好的結局。

可本片的魅力就在於反轉,罪惡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特質,由於底線和原則的存在將其控制,當個人無法抑制,它就會衝破束縛,吞噬周邊的人同時毀滅自己。

西米會冷靜地殺死自己的丈夫編造錄音,甚至嫁禍他人只是為了謀奪財產。

普通市民在利益的面前會換成另一副面孔,組織差點將男主的腎取走。當自己伸出罪惡之地,善意會被磨滅,而人本身會成為罪惡的最大製造者。

從獵物變成獵人,只需要一瞬間,將自身的善意抹滅,也只需要一瞬間。

與醫生的謀劃,結局的兔子都在暗示一個道理,他從盲變成不盲,付出的不過是他人的眼角膜。被他人操縱生活反過來成為利益的操縱者。人性是可以被打破並且重建,表面上溫和軟弱的人,可能會有著更深的惡意。

弱小且沒有傷害的兔子被眾多人利用甚至差點付出了生命,當食草性動物的利齒咬住他人的咽喉,意味著身份的轉換,傷害終將被反噬。

準確來說,最後的男主,早已不是好人的象徵,他的善意在這一過程中被磨滅,他的黑暗與曾經的那些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這次勝利者是他,而下一個反叛者還不知身在何處,形成了一個可怕的循環。

腎臟,是活著的象徵,但也是死亡的代表。

生活中其實就是一種利益,利益面前,人的行為不同,決定他們的結局有所不同。

似乎所有男主遇到的人都以利益為先,他們會為了金錢顯露出真正的樣子,沒有同情心也不會幫助別人。善良這種最為寶貴的存在就在在獲取的最大利益的過程中,被毀滅消失了。

全片都在對慾望和利益進行探究,用盡各種手法。

結尾的最大反轉則昇華了這一理念,我們一直將男主看作是善良的,也許他為了獲得同情有著小心思,但至少比起那些罔顧人命的人內心還有著堅持和善意。

但最後用盲杖精準的踢開瓶子,則讓我們想到,我們最早以為的善意那真的就像表面那麼簡單嗎?兩者最後已經交織融合在一起,早就不是用言語能夠解釋。若生活給予大家的滿是瘡痍和困苦,也不能因此痛恨和毀滅,光明總會在你不知道的角落一直都在守護你。

黑暗主義的電影,更加論證了正義的需求性,人生在世,請務必善良。


影視控


一部包裹著懸疑與黑色幽默外衣的政治現實隱喻片。稱讚本片,不是為它的懸疑表象,而是為它在政治正確這個大帽子威懾下的良心與勇氣。


關於“調音師”的片名。這一翻譯很恰當準確地照應了影片要傳達的寓意,因為這部片子是一部以懸疑和黑色幽默為表象,實際上描述導演眼中歐洲乃至整個西方面臨的政治現實(族群間的衝突與危機)。調音師指的是對音樂的調子和主題進行更改和轉換的意思,比如通過變化演奏的手法,將一首主題可能很陰暗的曲子演繹的聽上去很陽光。這個名字一語雙關,一方面指男主本身通過一系列的謊言、偽裝,將自己從始至終沒變過的世俗至極的價值觀轉換成了一種看似文明的東西(鋼琴演奏、言必稱咖啡);另一方面則宏觀地指表面上融入現代西方世界的某些族群實際上根本沒有改變核心價值觀,只不過是通過“演奏”修飾了自己的外表,故也是一種調音師。

《調音師》中的男主習慣偽裝成盲人,儘管他聲稱是為了尋找藝術靈感,但是實際上從影片可以明顯看出他更看重一系列的世俗利益:至少他以此弱者和需要幫助者的形象為他獲得了一個廉價的安身之所(難民、移民)。即使真的為了藝術,主角的主張也可以翻譯為“健康”狀態下的藝術不及“病態”下的藝術,這顯示出的是極端浪漫的一定要在別處才能生活的腔調,回應蘇菲對作品的讚美時,他說總覺得有欠缺(換言之,他認為現實已有的事物總是不夠好的)這裡影射了閃族世界觀或者說諾斯替式的價值觀。他的寵物是一隻貓,並且可以用主人的餐具,也就是說貓作為寵物被視為潔淨的。他的身份是象徵“文明”的鋼琴演奏者,待人接物,儘管毫不真誠高度戒備甚至帶著惡意,但是他言必稱“咖啡”——另一種文明的象徵。

在蘇菲(西方蘇菲主義)的幫助下來到了餐廳,開始過上了日漸富足的生活。在充滿愛情般甜蜜幻想的時候,時不時暴露出的馬腳也會被人熟視無睹,這種時候的偶爾破綻暴露出主角已經逐漸不屑於再過多防範,這不代表他不能裝的惟妙惟肖——在幾次尖峰時刻男主的演技真可謂登峰造極。片中幾個主要人物:男主、蘇菲(後面再著重解釋一下)、淫婦、姦夫、邪惡診所一家人在核心價值觀上沒有本質區別,或者說蘇菲略有一點不同,因為她象徵著一種西方的幻想。他們的價值只有世俗利益,彼此之間欺騙以及不信任(姦夫夫妻之間、診所一家人人之間、男主和蘇菲之間、男主和淫婦之間),片中唯一相信過主要人物們的只有老太太(基督徒)和孩子(為了利益與他們作生意),結果是衰弱的老太太去見了上帝(明明覺得對門這個鄰居可疑,卻在對方需要幫助時仍然施以援手,這個老邁的歐洲老婦人啊~),沒記性的幼稚兒童(指在一旁早就懷疑並看透男主的真相卻總是想著同與男主一樣的人群做交易牟利的人,你可以想成是一些鼓吹多元化或者聖母心以牟利的政商)被抽了兩次嘴巴。

男主沒有被割腎,並不是因為溼婆顯靈,而是他所說的讓診所一家人了他以前不是盲人,從而相信可以利用姦夫淫婦殺人的事實來敲詐一千萬。男主最後選擇了賣掉器官給中東酋長,他的價值觀本來就和診所大夫所說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樣。關於兔子的謊言顯然已經重複了很多次,兔子在某些宗教傳統文化中可以取不潔的女人這一層寓意,也是隱喻淫婦被犧牲掉。出人意料卻又情理之中的是,蘇菲居然贊同實際上男主採取的做法,這也就暗示了蘇菲和包括男主在內的主要任務都是同一類的人。更值得注意的是,男主夢想著來倫敦,並且實現了這一夢想,他繼續著他從未變過的價值觀,用他偽裝的面目在西方世界裡如魚得水,甚至他那帶著個人傳統風格的音樂在幽暗環境的酒吧中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歡呼,在結束演奏後,居然還有一個握手(右手)的儀式;而蘇菲則交了歐洲男朋友,已經可以看做會紮根在歐洲,當然,帶著和男主同樣的價值觀。他們最終都來到了歐洲。實際上蘇菲這個名字是很有用意的,它有一層蘇菲主義(在某些宗教或者文化中的一種神秘主義)的隱喻,本身它的含義並沒有什麼不好,主要是指類似於瑜伽之類的靈脩的活動或者修煉內在的一些秘傳訓練方法。但是由於某宗教的蘇菲主義和印度古代智慧相互之間的關係,二者經常混在交織在一起,以至於難以分辨。


上個世紀早期開始,由於西方文明過度的物質主義以及理性主義帶來的系列社會與生活問題,以不少美國人為主的西方世界開始將來自印度的靈脩主義或者類似的一些神秘思想引入以解決自身生活的內在矛盾與痛苦,於是蘇菲主義也同樣裹挾著趁此機會開始進入西方(你說巧不巧,最早在將蘇菲主義傳到美國這一過程中起重大影響的也是音樂家,同時是一位蘇菲思想家的Hazrat Inayat Khan,此人很早就立志不僅僅在印度發揚靈知主義,而要將宗教思想帶到西方發揚光大,你說巧不巧x2,他也想去“倫敦”);而六七十年代那個扯淡的年代裡,蘇菲主義進一步於美國發展起來,一方面政客幻想以此對抗極端主義,另一方面之前那個原因依舊。片中的蘇菲實際上就是持續至今的這一政治與社會現實的化身,只不過在現在的歐洲,像電影一樣這種價值觀已經幾乎不可逆地具身化了。導演的立場是想告訴人們,不要再對蘇菲或者原本就是那樣的男主有任何幻想了,無論他們表面的舉止多麼文明,他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在他們來的地方是那樣,到了他們心心念念要來的倫敦(片中顯示歐洲某地)依然如此。最後再描述一下導演狡猾而安全的暗示,故事背景是在印度,留意片中幾個明顯的提示通過排除法可知男主在內的幾個壞人,他們不信基督教(對門鄰居老太太),不信佛教(這裡沒看清,但是鏡頭特意交代了黃金小佛像),不信溼婆(印度教,診所一家人可不是因為男主開了天眼,而是因為相信了男主以前不瞎從而想靠男主目睹的兇殺案勒索姦夫淫婦),那麼在印度這個背景下,這群人可能信仰什麼呢?在此聲明,我和導演一樣,並沒有特意針對任何人,我只是梳理並描述電影語言本身。


好了,如果稍加留心,對宗教、社會、國際政治、歷史有一定的常識,相信觀眾會發現這部片子的暗示與伏筆處處皆是並且安排的自然巧妙,導演很有功力。 最後說一下那個淫婦來試探男主是否真瞎時戴的面罩吧。這個面罩可以看做是致敬《驚聲尖叫》,但是考慮一個對這個面罩的一般稱呼:Ghost Face.再想想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這句話在21世紀已經和最初時在主語上發生了變化:一個叫做XXX的幽靈(Ghost)在歐洲上空遊蕩。 這部電影通過精妙的手法與構思躲過政治正確的子彈,旨在擊碎聖母心們的一切天真幻想,告訴你冰冷幽暗的現實,從而發出對危機的警告。不要再做那個鄰居老太太和小孩了。

最後謝謝大家能看完,我是個新人,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我會為大家推薦更多好電影以及解讀細節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