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爬樓梯,解決心理困惑問題


體驗爬樓梯,解決心理困惑問題


為何大樓會有多部樓梯?

這段時間疫情防控,電梯每天都要消毒,用牙籤按按鈕,多了很多程序。有幾次,自己爬樓梯上下,不過十層,倒也自得其樂。

稍微想想,都知道高層樓房的樓梯,不止一處,除了電梯,一定還有步行樓梯。作為公共建築的樓房,比如辦公樓、教學樓,即便是低矮多層建築,至少也是兩處樓梯的。

當我們習慣乘電梯上下時候,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一旦電梯有了故障,或者暫時不能使用,自然就要爬樓梯,這對住高層住宅的人們說並不少見。

大樓不僅一部電梯樓梯,保證上下大樓有了多種方式,不會侷限於一個特定途徑。

不過,當爬樓梯時候,除了累,不習慣,抱怨,是否會有什麼其他聯想感受呢。

比如,我們生活遇到困惑問題時候,可以想到類似爬樓梯一些啟發呢。

體驗爬樓梯,解決心理困惑問題


爬樓梯給我們什麼啟示?

一是我們都有多個解決問題途徑。

好比要去某個大樓某個樓層,一般是習以為常坐電梯,不過只要仔細觀察還有樓梯可走。遇到問題,不要固執以為只有習慣的那個方式才能解決問題。

二是新問題出現就要嘗試新方法解決。

出現新問題,意味著原有解決途徑不再有效,好比電梯出現故障,不得不放棄通行,這時候要想到去爬樓梯。

三是新方法要克服困難也在拓寬經驗。

爬樓梯除了感受疲乏勞累,還意味著一個哲理:不停轉換方向,就會到達新高度。

四是知道新方法並不意味就能解決問題。

一旦習慣乘坐的電梯出故障,很多人就會選擇暫時止步,甚至持久等待,畢竟走樓梯太累了。這很似那句話,“遇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可就是不走,因為這條對的路太他媽的難走了。”

體驗爬樓梯,解決心理困惑問題


心理學原理給我們什麼解決方式?

坐電梯類似我們常規解決問題方式,高效便捷直達,例如講道理,下命令,模式化。

而一旦遇到困惑問題,無法再“乘坐電梯”,會有幾種情況:

一是不知道還有新途徑,這時候就用認知方式告訴。

好比告訴說電梯不通還有樓梯,這也是心理學的模仿學習機制,為何年輕姑娘結婚後,就會了那麼多生活技能,不過觀察學習罷了。

可是很多不願意學習的人,遇到心理問題走不出來,不知道還有樓梯可爬,會陷入抑鬱焦慮。

二是知道新途徑依然不能達到目的。

爬樓梯方式達到目的地,要付出更多努力,克服很多困難,新方法沒有一帆風順的,這也是很多人知道做不到的根源。

知道早睡早起鍛鍊身體好,可是耐不過熬夜貪睡的即時快樂啊,這就是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眼前快樂迷惑中。

三是爬樓梯富含哲理學問,需要信心與智力。

爬樓梯不過來回轉圈,竟然可以轉到高層之上,很神奇的行為吧。我們知道爬樓梯來回東西南北走,旋轉向上,不過生活中解決問題不會這麼直觀,有時候可能向南很遠然後折返向北很遠,看似就是不斷走回頭路,好久看不到希望曙光,這就壓迫人的心理挑戰,一不小心容易退回到老路,返回原點無效的等著。

爬樓梯是個笨辦法,卻是心理成長特有方法,這就是用時間換空間,用循環往復換人生高度,看似一步一個臺階,微不足道,看似東西南北繞,漫無目標,卻是心理成長必經之路。

解決心理問題的特有特點,不是直接高效搞定,註定間接曲折婉轉,不停的旋轉轉向中,萬變不離其宗是自我功能強大。

問題就像爬樓梯,別怕繞,不求一鳴驚人,但求目標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