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一首歌是什麼?可以分享嗎?

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最喜歡的歌,隔壁老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他的民謠是非常火的,說起民謠,這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就像是在訴說身邊的事情似的,讓人聽了感同身受,忘不掉

《我曾》隔壁老樊的代表作之一,這首歌剛出不久就在網上迅速走紅,他的聲音有一種滄桑感,有一種親身經歷的感情來說唱法表達給我們,但是大家也都明白,歌也有有效期,現在的他可能沒有那麼出眾,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否認隔壁老樊專業能力還不夠,尚需學習,但是他的創作能力值得我們大家去肯定[靈光一閃]



逗比先笙


很喜歡陳奕迅的《最佳損友》。之前只覺得好聽,某個瞬間突然覺得聽懂了。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尤其喜歡高潮部分“問你有沒有 確實也沒有 一直躲避的藉口 非什麼大仇 為何舊知己 在最後 變不成老友 ”。

我一個朋友在武漢,今年因為疫情過年沒有見面,那一晚聽歌時突然想到了她。我們是小學同學,認識將近十八年了。曾經也是無話不談,形影不離,一起寫作業、一起騎車瘋跑、一起在地裡烤玉米、一起去果園偷蘋果……但畢業還是把我們分開了。記得初中時,我還常常跟別人聊起她;到高中,就越來越少了;後來上大學,一年也就見兩次面。現在呢,很少聯繫,見面也覺得很是生疏。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呢?具體又是因為什麼呢?我也說不清,好像正如歌詞裡所說的“被推著走 跟著生活流”。沒有刻意做什麼,也沒有刻意記什麼,生活就慢慢變成這樣了。

我曾向別人炫耀過你。可最後,也不是你。但再沒人像你,讓我可以百分之二百的放肆。

很怕有一天見面,我們只剩尷尬的問候。也怕遠遠望見,便著急地拿出手機,然後低頭。

老友,願你無憂。


Sleepy瞌睡蟲


最近反反覆覆聽的一首歌是高曉松的《舊的童年》。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北京的地下通道,一個流浪歌手唱的,比高曉松唱的要好聽很多。 這些年,我去過很多城市,待的時間最長的三個地方是麗江、北京和廣州,也聽過很多流浪歌手唱的歌,但沒有一個城市,比北京更適合流浪歌手的存在。當然,也許僅僅是因為在北京的日子,我還有大把的青春和滿心的情懷。

那會兒,我還是個外表溫順而內心叛逆的青年,最愛的音樂是搖滾。我常常想放一把火,燒掉我身上所有的標籤,隱居到一個野獸出沒的半山腰。我想做流浪歌手的情人,跟著他去街頭唱歌,想和很多年紀相仿的人圍著篝火咒罵這骯髒而美好的世界。我想脫掉裙子換上牛仔褲,爬到很高的山,跟著滑翔傘跳下來,讓白雲從我的瞳孔飄過。我還想做個壞女孩,和有好感的人亂搞,看上哪個男的就把他撲倒,而不過多去思索愛的意義。 

但我最終什麼也沒做,因為我走了最穩妥、最保險、走的人最多的那條路。我按部就班地上課、上自習、去圖書館看書,準備畢業論文,認真填寫簡歷、找工作。找到工作後,我離開北京,開始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努力掙錢,買房,買車,進修,而後按部就班地戀愛、失戀、結婚、生子、離婚,帶孩子、創業,沒有亂搞。

我和大多數人的夢想都逐漸變得一致,買房結婚、計算著每秒生產的經濟效益。我走在熙攘的人群中,抬眉低首間都印刻著淨是對別人愁苦的淡漠。我常常覺得自己是個正在過河的泥菩薩,被現實裹挾,無力沮喪。 

我總以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卻沒想到最終我和別人沒什麼兩樣。

但是,這也沒什麼不好。

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過一種相對主流但總體穩當的人生,也還不錯。


晏凌羊


譚維維的《如果有來生》,這首來準確來說是一首老歌了。去年畢業,我跟認識的朋友兩男一女踏上了去雲南的高鐵。在大理古城某酒吧無意中聽到了這首歌。譚維維美妙的嗓音一下子充斥著我的耳朵。很安靜,也很憂傷,也許是與當時自身心境有關吧。旅途中,當塵世的一切煩惱被拋諸腦後,剩下的只有輕飄飄的靈魂與自己上路。腦袋一下子放空,這首歌陪伴了我整短旅程。還記得,那時,在去往洱海邊旅拍途中遇上了兩個來自寧夏大學的帥哥,我們一起結伴,去了瀘沽湖,接近四個小時的車程,很累,沿著盤山公路,一直往上繞,頭暈的頭暈,打瞌睡的打瞌睡,一路上還算太平,自覺無聊,於是打開手機,放了這首歌,雖然不曾相識,但是美妙的歌聲還是得到了大夥兒的應和,都不約而同地哼了起來,真好啊,有山有水有音樂有帥哥有美女相伴。


帥哥挖掘機


謝春花的《借我》,淡淡的傷感,好像讓人回到了從前,能夠彌補所有的缺憾與過錯。

附歌詞:

借我 - 謝春花

借我十年

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

借我說得出口的旦旦誓言

借我孤絕如初見

借我不懼碾壓的鮮活

借我生猛與莽撞不問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顏燦爛如春天

借我殺死庸碌的情懷

借我縱容的悲愴與哭喊

借我怦然心動如往昔

借我安適的清晨與傍晚

靜看光陰荏苒

借我喑啞無言

不管不顧不問不說 也不念

靜看光陰荏苒

借我喑啞無言

不管不顧不問不說 也不念

借我十年

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

借我說得出口的旦旦誓言

借我孤絕如初見

借我不懼碾壓的鮮活

借我生猛與莽撞不問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顏燦爛如春天

借我殺死庸碌的情懷

借我縱容的悲愴與哭喊

借我怦然心動如往昔

借我安適的清晨與傍晚

靜看光陰荏苒

借我喑啞無言

不管不顧不問不說 也不念

靜看光陰荏苒

借我喑啞無言

不管不顧不問不說 也不念


信陽鑑聞


時間倒流13年前,在同學都去上課了,而我躲在寢室玩電腦打遊戲聽到最愛的歌星唱起我懷念的,懷念曾經逝去的青春歲月,懷念炙熱的愛情也一同走去,懷念那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更懷念如膠似漆的朋友漸行漸遠。

歌曲主題雖說是講熱戀的男女分手後回想過去死去的愛情,但我現在更懷念疫情之前的生活,可以和朋友逛街,面對面的相擁,無拘無束的在馬路上擼串的痛快。熱鬧的街頭,擁擠的地鐵,洶湧的人潮何時才能歸!


西至郎


李健演唱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由於我個人很喜歡李健,幾乎他所有的歌我都聽過,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那幾分鐘,我帶著深深的感動,不僅是那如故事般的歌詞緩緩鋪開,那溫潤清麗的聲音,還有自身經歷,我也是農村女孩,父母生了三個孩子,從小為了養育我們,父親勤勞的身影留在工地,田地,這首歌讓我愈發理解父愛如山。

最喜歡其中的這一段:

這是我父親

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幾十年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可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張舊報紙

舊報紙

那上面的故事就是一輩子


90後侃大山


推薦歌曲:戴荃的《悟空》

其實這個歌個人認為跟情歌還是有差距的,這是一個失意的人生,空有一身本領,缺無處施展,無法施展。這個社會,和生活給了人太多的禁錮,就像時刻戴在頭上金箍,不能由著自己的能力來,我要去闖,可誰來照顧父母,愛人。我要寫歌奈何毫無名氣,難求伯樂,難尋知音。想做自己可生活讓人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悟空是戴荃對自己的寫照

推薦理由:

我複製了樂評人鄧柯老師的點評和微博上耳帝的點評。先是鄧柯老師的:本季《好歌曲》到現在為止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歌。先扯遠一點。我們平時老聽到一句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管是在課堂、紀錄片、選秀場,或者是旅遊景點節慶晚會上,一看到各種京劇崑曲雜耍節目,往往就會有人拔拔高調喊喊口號比如保護傳統文化什麼的,然後再來上一句不鹹不淡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是一扭臉大家還是該聽搖滾聽搖滾,該看大片看大片。我們的傳統音樂是座寶庫,但可惜在現代文化產業中,還沒能加工成優質的商品。傳統藝術再精美、再璀璨,它們還保持著過去的形態,難以寄託當下的情感、融入日常的生活。

再扯遠一點,十九世紀下半葉的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不久,雖然經濟已經邁上快速發展的道路,但文化藝術上還無法擺脫面對歐洲時的不自信。其時的美國仍然被視為文化藝術的荒蠻之地,在歐洲樂壇混不下去的草臺班子跑去美國走穴圈錢都會被奉為上賓。但狀況逐漸有了好轉,美國音樂家開始關注本土音樂,關注那些被「主流圈子」忽視的民族音樂(主要是黑人音樂),比如布魯斯(Blues)、黑麵人遊藝歌曲(Minstrel Songs),黑人福音歌曲(Gospel)等。在對民間音樂進行整理、分析、再創作的過程中,音樂家們在保留其精髓(Blues 五聲音階、即興、Shuffle 律動、Call&Response)的同時,又對其不利於推廣傳播的部分進行修改(規範格式、強化旋律性、強化主副歌結構),使之在格式上符合其時的傳媒渠道,比如活頁歌譜(Sheet Music)和剛剛興起的唱片和廣播。同時題材上也摒棄鄉村生活,專注愛情歌曲和鄉愁描寫(投城市底層勞動者所好),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個把美國民族音樂逐漸世俗化、商品化的過程,也是拉格泰姆(Ragtime)、爵士樂(Jazz)等風格逐漸形成的過程,還是叮潘巷(Tin Pan Alley)與百老匯(Broadway)等現代音樂產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也是美國逐漸擺脫文化不自信、漸構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過程。

這個發展思路值得中國流行音樂借鑑。我們有豐富的傳統音樂寶藏(雖然音樂家在古代不太受待見但幾千年攢下來的好東西還是不少),還有這麼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音樂,可供我們使用的素材太多了。但素材還是要加工的,否則再好的食材,把半成品端上桌子也沒法吃啊。音樂素材中該如何取捨?哪些傳統該堅持哪些規則該突破該怎樣和當下的社會對接該怎樣和現代生活串聯如何把握其中的分寸和姿態,是所有中國音樂人都應當思考的問題。那麼具體到《悟空》,這是首中華元素和流行歌曲融合得讓人非常舒服的歌,分寸、層次推進、爆發時機都拿捏的非常好。尋常套路且不提,單把「傳統元素所佔比例」拎出來當作一條線索審視,《悟空》都顯得非常工整且有層次:前奏是很西方的琶音織體,主歌鋪墊點到即止,沒有畫面感、也沒有場景構建,時間民族地域信息通通沒有,只淡淡地點了點悵然的情緒(鋼琴還走了和聲大調呢)。爾後歌詞的禪意漸漸湧起,竹笛切入,歌詞漸漸靠近主題,而演唱上也開始強化咬字。

從「叫一聲佛祖」起,歌詞已經文白相間,演唱不時間隔著半句戲曲說唱,偶爾閃現的尖團音為歌曲染上了濃濃的京劇味道,笛子的吐音花舌遊走得上下翻飛,失真吉他引領著樂隊進入時還點綴了鐃鈸——如此複雜的元素融合起來畫風卻毫不違和,同時旋律下方的和聲連接工整豐滿,搖滾織體、律動層次絲毫不亂。如此的組合取捨、搭配比例,新奇、精妙,我喜歡。接下來是耳帝的:《悟空》-戴荃,用的是80年代末興起的戲曲融入流行歌的方式,帶有一種曲藝特質的“說唱性”,文中帶白的歌詞適合唱中夾戲說。但世上目前也只有日本、印度等國家能把傳統藝術融進流行音樂工業中去,中國目前這類歌曲只能算是特色,尚未成為一個類別,因此要向探索者們致敬。我個人是覺得這首歌的融合做得還比較成功,尤其是和聲連接得相當不錯。


然後說電影


有,讓我給你介紹一首歌,王傑專輯金曲《零下十度北京的街》有王傑老師自己作詞作曲並演唱的。百聽不厭!

《零下十度北京的街》

王傑—作詞

王傑—作曲

王傑—演唱

你的嫵媚 像一朵玫瑰

身邊的男人 都是情人

問你 累不累

用錯別人名字叫我

多少回

今夜 你會在誰身邊

病了無所謂 比不過心碎

你說你愛我 永遠愛我

轉身就出軌

我的心已痛到崩潰 只能哭

愛過 也算是種安慰

心痛到窒息

今夜你又和誰深情擁抱在一起

我哭過也瘋過幾回

喔…一步步的無盡陷下去

多少男人為你傷心流過淚

我今夜一個人 又喝醉

有多少個他 都擁有過你

失去也許是種安息

病了無所謂 比不過心碎

你說你愛我 永遠愛我

轉身就出軌

我的心已痛到崩潰 只能哭

愛過 也算是種安慰

心痛到窒息

今夜你又和誰深情擁抱在一起

我哭過也瘋過幾回

喔…一步步的無盡陷下去

多少男人為你傷心流過淚

我今夜一個人 又喝醉

愛無處遷徙

那怕只是留過給我些許的甜蜜

已足夠我一生回憶

喔…寂寞的深夜叫人心碎

多少男人為你傷心流過淚

我承認我終於 失去你

零下十度北京的街

還有夜空飄下的雪

今夜情人節 沒有花

失去了她





青春最好時光2019


每個人經歷不同,對一首歌的體會肯定不同,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歌曲,有民謠,有情歌,有感人至深的勵志之歌,那麼多歌曲總會有一首歌走進你心裡去,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是【掌聲響起來】由陳桂芬作詞、陳進興作曲的《掌聲響起來》,是專為鳳飛飛打造,

1953年出生於臺灣,2012年因肺癌去世。這首歌是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包娜娜演唱,實際上鳳飛飛原唱。

這首歌被很多人翻唱過,劉德華,齊豫,毛阿敏,趙薇等很多人都唱過,因為這首歌意義很深遠,當時鳳飛飛拿到歌詞哭了幾個小時,每次再次演唱時總會淚流滿面。因為這是她的心裡歷程,

舞臺總是孤獨的,每次都有掌聲響起來,這是她不斷付出的結果,想起當初第一次上臺有了第一聲喝彩,得到粉絲的認可,世事變遷物是人非,山長水闊,哪怕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和等待,終究相信,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信心,雖然這是寫歌手是如何有過成功與失敗,等待與無奈的心裡歷程,可是想想每個人是不是都是這樣,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付出很多,成功了別人只看到你是如何的輝煌,可誰曾想過背後付出多少汗水和口水,甚至淚水,成功了自己的付出得到收穫,是不是該給自己一個掌聲呢,這認為這首歌適合每個人去聽。因為你的付出總會得到別人的認可。

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每首歌的體會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