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綿山有一座玲瓏寶塔,高過山巔,天下一絕


正如馮驥才所說:“綿山深藏晉中腹地,谷壑幽深,雲霧蒸騰,人跡罕至,靜寂至極,自是僧人理想的修行之地。”自東漢以來綿山就一直是山西的佛教重地。

雲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於抱腹巖而得名,是一高60米、長180米、最深處達50米的巨大敞口巖洞。洞內分上下兩層,有二百餘間殿宇館舍,主要建築有空王殿、五龍殿、明王殿等。

站在此處回望,身在上下絕壁之間,遠處是峽谷對面峻峭的群峰,近處是世外梵宮般的參差殿宇,耳際迴響著絕壁上還願掛鈴在山風中的嫋嫋聲,如聞陣陣空中梵樂,即使我等凡俗之人。

抱腹巖二層左端送子娘娘殿旁的一道小門之後,一條小徑向西延伸,可通懸空棧道。

鐵索嶺,古人登上雲峰寺上方院的必經之路。

懸空棧道,景區開發時所修,懸掛在千仞絕壁上,呈“之”字形直通絕壁之上。

站在遠處仰望棧道,凌空而起。

一掌平臺上聳立著一座玲瓏寶塔。塔緊貼崖壁,塔尖高出山峰,直插雲霄。

抱腹寺已在百丈懸崖之間,而此地又在抱腹寺頂上。如此絕壁之上竟然會有佛塔在,初見之下真不敢相信,倒疑是看到了海市蜃樓。

這裡就是稱作雲峰寺上寺的正果寺。此地處懸崖之上、山峰之巔,道阻路險、人跡罕至,歷代高僧居此絕境閉關修煉,迎送日月、吐納仙氣,得天地靈秀,往往修成正果,故名正果寺。

入門是依崖而列的正果寺東西兩殿。兩殿廊前立柱,廊上斗拱彩繪,雕飾精美華麗,十二尊包骨真身便供奉在殿中。

東殿為高僧殿,面闊九間,門匾題“道妙玄真”四字,殿內正中供奉著曇鸞神僧塑像,兩邊各四尊均為得道高僧的包骨真身像。西殿為高道殿,面闊五間,殿內正中為介之推塑像,兩邊各有兩尊有德道士的包骨真身像。

正果寺空王靈應塔。據載該塔始建於唐貞觀年,後屢毀屢建,現為上世紀幾十年代原址重建,為磚砌明七暗九樓閣式八角佛塔,高近七十米,是綿山標誌性建築之一。

證果寺只是懸崖間的一掌之地,寺內只能仰望寶塔,或進塔參觀,拍寶塔只能在遠處。

塔內逐層以空王佛轉世為線索,以雕塑、繪畫等展現志超僧從降生到綿山成佛的過程。這是二樓正中的志超幼年時正在燈下苦讀經文情形。

在塔上俯看寺院。



俯看山下,感受身在百丈懸崖之上。

起眼在正果寺左側有一個不的院子,院內依山崖建有五座廟宇,一色青磚白牆,風格簡樸,最左端是彌勒殿。

彌陀殿。殿依巖而建,三面牆壁皆為土築。正面窯洞式的拱門配以拘謹的小方窗,牆壁只以石灰刷白,房屋除簷頭的斗拱外再無任何裝飾,整個建築顯得古拙簡樸。這座古風盎然的彌陀殿是上方院中唯一劫後餘生的遺蹟,其餘所有建築都是景區開發時的新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