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人性就是一個黑洞,這個黑洞沒有窮盡

蘇童:人性就是一個黑洞,這個黑洞沒有窮盡

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蘇童:人性就是一個黑洞,這個黑洞沒有窮盡

在一次採訪中蘇童談到人性這個話題他說自己從青年時代的創作到現在,都在表達這個關於人性的話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放棄。他說寫作的時代不同、文本不同、創作的力量不同,導致每個作品所演繹的人性的深度和廣度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一個作家不可能為了一個口號去寫作,或者要成為某一個標籤下的作家,當然作家都希望自己非常豐富的創作證明自己的成功。

蘇童:人性就是一個黑洞,這個黑洞沒有窮盡

關於別的作家對人性的態度,蘇童說不好評價,在他看來,對人性的說法我們往往持一元論的說法,比如說很多人會一再堅持人性一定是美好的,還有另外一批比較悲觀的,他們是人性惡的信仰者。在我們看,其實人性無所謂好和壞、善和惡,不用分得太清,因為你也分不清,人性就是一個集合體,所以我覺得最不科學的或者最有害的就是那種一元論的對人性的看法。到現在不能把人性概括成ABC,概括成人性999條,因為沒法概括,太複雜了,你更不能用一個正面的或者積極的意義去囊括整個人性。同樣,你當然不可以,也沒有資格、沒有理由去用負面的、灰暗的、悲觀的態度概括人性,人性就是一個黑洞,我特別喜歡用黑洞這個詞,所謂黑洞它是屬於探索範圍的,是一種混沌狀態。也正因為這樣,即使到今天,在19世紀我們所說的傳統的現實主義寫法大量涉及人性的文本之後,我們仍然在這個領域開拓,因為這個黑洞沒有窮盡,這是一個我比較堅定的信念。

誰的心也不能掏出來看,誰心狠誰自己最清楚。

—— 蘇童 《妻妾成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