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率先修法!虎紋蛙、竹鼠、蛇等超900種野生動物不能吃

9日下午,《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在廣東省人大官網掛出,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條例明確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有關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動物,並對違法食用行為大大提高處罰力度,食用者最高擬可罰款1萬元。


關於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對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意見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省人大常委會牽頭組織省有關部門開展《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工作。3月5日,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該條例修訂草案,擬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現將《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在本網站及省人大微信公眾號登出,請社會各界人士提出寶貴意見。有關意見建議請反饋至省人大農村農業委員會辦公室(截止時間:2020年3月16日)。


  郵寄地址:廣州市中山一路64號41郵箱,郵編:51008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真:020-37866836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2020年3月9日

  

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

(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

  第三章 人工繁育管理

  第四章 禁止非法獵捕

  第五章 禁止非法交易

  第六章 禁止非法食用

  第七章 執法監管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適用範圍】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和相關管理活動。

  本條例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前款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按照本條例規定管理。

  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

  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

  第三條【基本原則和總體要求】 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應當堅持普遍保護、全面禁食、限制利用、嚴格監管,培育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第四條【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負總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制定保護規劃,健全保護管理體系和目標責任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將保護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林業、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本區域內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相關工作。

  第五條【宣傳教育】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積極開展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知識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

  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志願者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動物防疫等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公益宣傳,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每年11月為廣東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每年3月20日至26日為廣東省愛鳥周。

  第六條【權利義務】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有權舉報或者控告違反本條例的行為。

  在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舉報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章 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


  第七條【分類分級保護】 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人民政府組織科學評估後製定、調整並公佈。

  第八條【棲息地保護】 省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相關自然保護區域,保護野生動物及其重要棲息地,保護、恢復和改善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對不具備劃定自然保護區域條件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和本地區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情況,採取劃定禁獵(漁)區、規定禁獵(漁)期等形式予以保護。

  國家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郊野公園、植物園、城市公園以及其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或者生態廊道,列為禁獵區。自然保護地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類自然公園。

  第九條【專用標識管理】 合法捕獲、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推行專用標識管理。專用標識應當記載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種類名稱、來源、用途等信息,保證可追溯。

  專用標識的使用範圍和管理辦法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疫源疫病監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和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監測和防疫體系。

  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獸醫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野生動物集中分佈區、停歇地、越冬地、遷徙洄游通道、人工繁育場所及其製品集散地等區域疫源疫病進行監測,組織開展預測、預報等工作,並按照規定製定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獸醫、衛生健康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加強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動物傳染病的防治管理。

  第十一條【預防控制】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對造成人員傷亡、農作物或者其他財產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推動將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納入政策性保險。

  第十二條【收容救護】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組織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收容救護工作,明確承擔收容救護工作的機構。收容救護機構應當建立收容救護檔案,做好相關工作。

  有關部門依法扣押、沒收的保護野生動物,應當及時移送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收容救護。

  第十三條【禁止隨意放生】 禁止隨意放生外來、合法捕獲或者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避免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或者生態系統危害。


  第三章 人工繁育管理


  第十四條【繁育許可和種源證明】 人工繁育保護野生動物應當有利於物種保護及其科學研究,不得破壞野外種群資源。

  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由所在地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評估,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地級以上市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證明野生動物種源的獵捕、進出口、人工繁育或者專用標識等合法來源證明。

  第十五條【繁育要求】 人工繁育保護野生動物應當使用人工繁育子代種源,具備與其繁育目的、種類、發展規模相適應的固定場所、必需設施、技術、人員,符合有關技術標準和防疫要求。

  

第十六條【繁育責任】 人工繁育保護野生動物應當建立繁育檔案,加強疫病防控,履行飼養、管護、救治義務,不得虐待野生動物,並公開繁育地址、種類等相關信息。

  第十七條【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評估、廣泛徵求意見後,納入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實行與野外種群不同的管理措施。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佈。

  對列入前款規定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可以憑合法來源證明,按照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驗的年度生產數量取得專用標識,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保證可追溯。

  納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寵物飼養限制】 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或者其他存在危害公共衛生安全、生態安全、公共秩序風險的野生動物,不得作為寵物飼養。


  第四章 禁止非法獵捕


  第十九條【禁止獵捕規定】 禁止獵捕、殺害本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及法律法規和國家、省規定禁止獵捕的其他野生動物。

  第二十條【獵捕及限額管理】 因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疫源疫病監測、疫情防控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獵捕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的,應當符合以下規定:

  (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地級以上市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三有保護野生動物由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

  (三)省規定禁止獵捕的其他野生動物由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評估後確定,發放專用標識。

  獵捕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野生動物,還應當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

  第二十一條【獵捕量限額確定】 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狀況的調查、監測和評估結果,提出狩獵動物種類和年度獵捕量限額,經地級以上市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同意,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二條【禁用的獵捕工具】 禁止使用毒藥、爆炸物、電擊、電子誘捕裝置以及獵套、獵夾、氣槍、地槍、排銃、粘網、地弓、吊槓、鋼絲套等工具獵捕野生動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制造、出售前款規定的獵捕工具。


  第五章 禁止非法交易


  第二十三條【禁止交易規定】

禁止出售、購買、利用本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以及法律法規和國家、省規定禁止交易的其他野生動物。

  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製品。

  第二十四條【禁止非法交易服務】 禁止商品交易市場、電子商務平臺等交易場所以及運輸、倉儲、快遞等經營者,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運輸、儲存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務。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複製、發佈、傳播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信息;發現非法交易信息的,應當停止傳輸,保存記錄,報告有關部門。

  第二十五條【交易場所義務】 商品交易市場開辦者、市場服務管理機構、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依法審查、核驗入場經營者的經營資格,進行實名登記,加強監督檢查;發現有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的,應當立即制止,報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收到有關部門通知,應當刪除、屏蔽、斷開鏈接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信息,停止提供交易服務。

  第二十六條【非食用性利用交易管理】 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購買、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由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審批,並按規定取得和使用專用標識、實行檢疫檢驗。

  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作為藥品經營和利用的,還應當遵守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

  第二十七條【流通管理】 運輸、攜帶、寄遞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應當按照規定持有或者附有獵捕、人工繁育、進出口等許可證、批准文件或者專用標識等合法來源證明,以及檢疫證明,保證可追溯。

  承運人、寄遞業務經營者應當查驗前款規定的證明;沒有相關證明的,不得運輸、寄遞,並向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獸醫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應急處置】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為阻斷可能來自於野生動物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採取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應急處置措施,向社會公告。

  禁止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寄遞病死、死因不明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發現野生動物異常死亡的,應當立即向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第六章 禁止非法食用


  第二十九條【禁食規定】 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有關法律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動物。

  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非食用性利用目的獵捕、人工繁育、購買的陸生野生動物製作的食品。

  第三十條【畜禽管理銜接】禁止以家畜家禽名義食用野生動物。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按照國家規定應當加施畜禽標識而沒有加施的,不得屠宰、加工、出售。

  第三十一條【餐飲服務提供者責任】 酒樓、飯店、餐廳、農莊、會所、食堂等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誠信自律,承擔社會責任,對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不得購買、儲存、加工、出售或者提供來料加工服務,不得用其名稱、別稱、圖案製作招牌或者菜譜。

  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食品原料控制,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並保存相關憑證。

  第三十二條【電子商務平臺責任】 禁止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為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提供推介、點餐、配送或者其他服務。

  第三十三條【行業自律管理】 食品、餐飲、烹飪等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和督促會員遵守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規定,承諾不購買、不加工、不出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對違反的成員實施行業懲戒。

  第三十四條【信用管理】 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餐飲服務提供者信用檔案,依法公示違法經營銷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政處罰信息。

  第三十五條【社會成員責任】 全社會成員應當自覺遵守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規定,共同抵制濫食野生動物的行為。


  第七章 執法監管  


  第三十六條【健全執法體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健全野生動物保護執法管理體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明確執法責任主體,落實執法管理責任,強化信息技術支撐,加強協調配合,健全聯合執法機制,開展防範、打擊走私和非法貿易行動,加大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嚴格查處違法行為。

  第三十七條【執法職責】 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負責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監督管理工作,依法可以委託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查處破壞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行為。

  縣級以上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監督管理工作,依法對人工繁育、合法捕獲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進行檢疫。

  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商品交易市場、電子商務平臺、餐飲等交易、消費場所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對違法經營場所和違法經營者,依法予以取締或者查封、關閉。

  公安機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負責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相關行政執法。

  海關依法對野生動物實施進出境檢疫,憑進口批准文件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以及檢疫證明按照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交通運輸、衛生健康、科技、城市管理、郵政、網信、電信管理等部門和機構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出售、購買、利用、運輸、寄遞等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鐵路、航空、港口、航運等單位應當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第三十八條【約談監督】 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工作不力、問題突出、公眾反映強烈的地區,可以約談所在地地級以上市、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求其採取措施及時整改。約談整改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九條【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物種鑑定】 破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侵權人提出損害賠償要求。

  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種類、名稱鑑定由執法部門委託專業技術人員、第三方專業機構或者具有相應司法鑑定資質的鑑定機構承擔,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非法人工繁育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未持有種源合法來源證明的,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沒收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可以並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非法獵捕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規定,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的,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有關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分工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吊銷獵捕許可,並按照以下規定處罰款;以食用為目的的,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並處獵獲物價值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獵獲物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屬於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並處獵獲物價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獵獲物的,並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違法交易流通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規定,未經批准、未取得或者未按照規定使用專用標識,或者未持有、未附有合法來源證明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寄遞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沒收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和違法所得,並按照以下規定處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相關許可、撤銷批准文件、收回專用標識;以食用為目的的,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並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罰款;

  (二)屬於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省禁止交易的其他野生動物的,並處野生動物價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三條【違法提供交易服務責任】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三十二條規定,提供交易服務的,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明知行為人以食用或者生產、經營食品為目的的,從重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違法食用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三十條規定,食用野生動物的,由縣級以上林業、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按照以下規定處罰:

  (一)對食用者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對組織食用者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違法生產經營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三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購買、儲存、屠宰、加工、出售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食品的,由縣級以上林業、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食品,並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並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名稱、別稱、圖案製作招牌或者菜譜的,由縣級市場監督管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強制拆除,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援引規定從重處罰】 違反本條例其他規定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從重處罰。


  第九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施行日期】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拓展閱讀


禁食範圍明確四類野生動物,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禁食範圍一致


省人大常委會此前專門緊急出臺決定,明確禁止濫食野生動物後,此次加緊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將有何不同?在下午的媒體吹風會上,條例修訂專班有關負責人表示,條例明確禁食四類野生動物,一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二是三有保護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三是所有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四是禁止生產、經營使用上述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非食用性利用目的獵捕、人工繁育、購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條例嚴格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確定的禁食範圍進行明確,未作任何擴大和限縮範圍。


條例明確禁食的範圍限於陸生野生動物,對於明確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條例提出適用漁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畜牧法的規定。


對於對違法食用行為,條例新設處罰規定,要求包括對食用者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組織食用者處一萬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這比現行條例大大提高了處罰力度。


部分繁育飼養陸生野生動物或可藥用科研

名錄將由省政府批准公佈


目前條例明確禁食人工繁育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繁育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使用?對此,條例徵求稿開了一個“口子”,規定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經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評估、廣泛徵求意見後,納入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實行與野外種群不同的管理措施。


對於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條例規定,可以憑合法來源證明,按照縣級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驗的年度生產數量取得專用標識,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保證可追溯。這意味著列入名錄的陸生野生動物可以用以藥用和科研用途。


但名錄將嚴格管理“出入”,條例要求,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由省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調整,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公佈,並實行專用標識管理。


據瞭解,目前國家有關部委正在制定、調整相關名錄和配套規定,部分人工繁育、人工飼養野生動物可納入家畜家禽和經濟水生動物管理,不受禁食範圍影響。


現行條例保護範圍過窄,各方希望儘快審議通過


廣東此次為何加速修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對此,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廣東是野生動物的資源大省、貿易大省、消費利用大省,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900多種,佔全國種數10%左右,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進出口貿易額佔全國三分之一。


此外,廣東民間有愛吃“野味”的傳統,形成了較大的野生動物消費市場。部分群眾存在濫食“野味”的陋習,“野味”市場和貿易巨大,灰色產業鏈屢禁不絕;據統計,今年截至3月8日,我省查處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案件281起,收繳野生動物13367頭(只)。


鑑於現行《條例》保護範圍過窄,大量野生動物未納入保護管理範圍。省人大常委會評估認為,有必要儘快修訂《條例》,適應新形勢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健全野生動物交易和食用的監管機制,在制度上補齊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短板和不足。


根據此前有關部門的調研反饋,目前各方意見一致認為,修訂草案稿相關制度規定符合新形勢下國家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體現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最新立法精神,具有廣東特色,希望儘快審議通過。


哪些是不能吃的陸生野生動物?廣東有超900種


此次條例徵求稿明確了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那麼哪些是條例中所謂的“陸生野生動物”,市民應注意在日常生活應避免捕獵食用?


對此,省林業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根據資源調查,廣東共確認分佈的陸生野生動物已有900多種(其中哺乳類約140種,鳥類590種,爬行類150種,兩棲類6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114種(如華南虎、鱷蜥、黃腹角雉、林麝、豹、蟒蛇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9種,白鷳(省鳥)、黑臉琵鷺、穿山甲、獼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95種),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76種,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三有保護野生動物)超過620種。



廣東率先修法!虎紋蛙、竹鼠、蛇等超900種野生動物不能吃

廣東率先修法!虎紋蛙、竹鼠、蛇等超900種野生動物不能吃

廣東率先修法!虎紋蛙、竹鼠、蛇等超900種野生動物不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