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科院新技術!全國產芯片不遠了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人工智能、萬物互聯技術已經在廣泛應用,芯片就是整個技術的核心。但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很少會了解到芯片這個產業。

如果不是中興事件,我們都不會知道國內的通信行業一直 “缺芯少魂”。也正是中興事件讓我們看到了,芯片可以決定一家千億級別企業的生死存亡。

然而要想獲得一塊芯片,通常需要幾百上千道不同的工藝。英特爾、三星、德州儀器、東芝、意法半導體等全球前十的芯片廠商裡,我國排不上號。而我們作為一個芯片大國,芯片進口金額甚至已經超過了原油。

重磅!中科院新技術!全國產芯片不遠了

要知道,我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制定了未來12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並在1958年成功研製了第一個硅單晶,而那時英特爾等世界巨頭芯片企業也才剛剛起步。而由於種種原因使得我國芯片領域最終落後於國外。

而最近的中興事件、華為事件給了很大的警示,我國也在加大芯片領域的投入。

在近日,中科院發佈了一項重大成果技術,這是一種基於新型材料的微納光電、電子器件製備方法,可以通過“納米畫筆”來“畫出”各種需要的芯片。

該項成果以標題《Programmable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homojunctions controlled by nonvolatile ferroelectric domains》,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電子學》上。

重磅!中科院新技術!全國產芯片不遠了

從目前來說,我國的芯片領域在芯片設計方面已經接近國際領先,但在製造環節還是很薄弱,尤其是近期美一直卡著ASML,不讓其將EUV光刻機出售給我國企業。而在專利技術上,又無法繞過國外巨頭的專利壁壘,所以只能走比自主研發更為艱辛的自主創新道路。

通過中科院的該項新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實現無模板器件製備,“畫出”光探測器、存儲器、光伏電池等各類微納器件,還可以快速驗證新材料的適用性,為未來芯片技術提供新途徑。

雖然這項技術仍處於實驗室裡,但是隻要堅持走下去,我國在芯片領域肯定突破封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按照我國的執行力,也許用不了多久,就能實現高端芯片全國產,擁有真真正正的“中國芯”。

你覺得還需要多久呢?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關注會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