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雲彩有關係嗎?

1663年,《德隆縣誌》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天晴日暖,碧空睛淨,忽見黑雲如縷,蜿如長蛇,久而不散,勢必地震。”可見300多年以前,我國古人就將雲和地震聯繫在一起了。

地震和雲彩有關係嗎?


那麼,地震雲真的能預報地震嗎?請看下面的事例:

1978年3月6日,日本國奈良市市長健田忠三朗在舉行記者招待會時,他指著北方天空裡的一縷雲說:“這就是地震雲。不久將會有一次影響日本廣大地區的強烈地震。”就在第二天靠近日本的大海里果然發生了一次7.8級的地震。也是利用地震雲預報這次地震的還有我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地震學家呂大炯。他在1978年3月3日早晨,於北京中關村上空也觀測到了北東東向的條帶狀雲彩,再根據地應力和地電異常的情況,預報了震中將發生在地震雲垂線所指的方向,即日本海之中,其預報時間和地震發生時間僅差48分鐘,其準確度令人驚歎。

1978年4月8日,呂大炯在北京通縣又觀察到地震雲作出了“4月12日在阿留申群島附近將發生地震”的預報”結果4月12日在阿留申群島以東的阿拉斯加地區果然生了7.0級地震。

1979年7月4日凌晨五六時左右,住在北京飯店一套高級客房的日本奈良市市長鍵田忠三朗忽然發現天上東南方向橫亙了一條較長的白色條帶狀的雲帶,這位業餘地震雲研究者立即通告中國有關方面,作出了近斯我國要發生地震,但北京不會受其影響的預報。與此同時,在日本的一些地震雲研究者在不同的地點也觀測到地震雲垂線的交點正交會在我國深陽地區。一連幾天,我國各地的地震觀測站測到的地電、電磁都發生強烈異常現象,有些中國的地震工作者在7月1日、4日、5日也都觀測到東北一西南向的長條狀雲帶……7月9日晚,江蘇深陽果然發生了6級地震。

那麼,以上這些事例僅僅是一種巧合嗎?如果不是,那麼地震與天上的雲彩有什麼關係呢?地震雲與普通雲彩又有什麼區別呢?地震雲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據史料記載及人們的觀察,地震雲多呈帶狀,似龍,似蛇,或似草繩或呈量輻射狀、肋骨狀。其顏色有白色、灰色,鐵灰色、橙色,橘黃等。

關於地難雲的成因,人們做了種種推測:

日本九州大學真鍋大覺認為:由於地震之前地熱的增高,加熱空氣,使之上升擴散到同溫層,在1000米高空形成細長的稻草繩狀的雲帶。但是持否定意見的科學家認為同溫層的高度至少在1萬米以上,一般上升氣流不易達到,而且強烈對流上升的氣流一般是蘑菇狀雲彩,不可能沿水平展開成長條狀,也無法解釋地震雲的垂線方向能指示震中的道理。而我國的呂大炯等人認為:由於斷裂帶產生熱量,可以以超高頻或紅外輻射的形式來加熱上空的空氣微粒,形成條帶狀地震雲。由於斷裂帶大多垂直於震中的震波傳遞方向,所以,由此產生的條帶狀雲也是垂直於來自震中的震波傳遞方向的。儘管這種解釋比真鍋大覺較為完善,但仍有很大臆想性,因為至今尚未獲得確切的數據,如斷裂帶上應力在震前究竟增加了多少,達到了什麼程度才會產生地震雲等。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斷裂帶中可能會有大量高能帶電粒子逸出,或者震源在震前形成的靜電場使得高空形成條帶狀地震雲……這些推測還都是一種假說,有待證實。人們期待著這些謎能早日揭開,對地震這一災害能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