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以前窮的時候天天吃,都吃夠了的東西?現在卻感覺吃不起了?

73神牛


以前天氣熱的時候別說是天天吃,基本上都是一天兩頓吃小龍蝦,而且只吃蝦尾。那時候放暑假,早上寫完作業,就到小河溝邊,隨便弄幾根樹枝,逮兩隻青蛙,撕開拴在樹枝上,搭在溝邊,小龍蝦一個勁的往上提,有時候一個杆子上好幾個小龍蝦。

釣上來小點的小龍蝦直接扔了(小點的我感覺也比現在我們這邊賣15塊錢一斤的大),最多一個小時就能逮一水桶的姨小龍蝦,回家之後就把龍蝦頭直接掰掉只留蝦尾吃。

現在可到好,不是吃不起而是如果一天兩頓的這樣吃,哈哈😄還真是受不了。

我們這現在大點的小龍蝦20塊錢一斤,買個五斤就得一張大紅牛。如果再只是吃蝦尾,五斤變成二斤了。

各位朋友你們呢?下邊是我自己做的麻辣小龍蝦




美食劉


這個真的有,還不老少,舉三個例子。

第一個,烤紅薯,包括所有原生農產食物。

我這裡當下紅薯一塊錢一斤,好多年都這個價,不漲不降。窮的時候天天吃,有時還吃不飽,但是不能說吃夠了。我們把“吃夠”叫做吃傷。我只有一種食物吃傷了,就是包穀面和紅薯面窩窩頭,按說比紅薯還高一級,至今不吃它。


除此之外,原生品種和種植的蔬菜瓜果,就是老品種,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食物類農副產品,都有吃夠現象,如今吃不起。更多是吃不著,沒有了,有錢買不到。譬如土雞蛋,曾吃到滿嘴雞屎味;面面的番茄,吃到呑不進去;烤紅薯,吃到聞著嘴裡流酸水,反胃。

第二個,小麻蝦,包括所有無汙染狀態下的水生魚蝦。

過去稻田裡,小水溝,到處都是小青蝦,我們叫“麻蝦”。不像樣個小小田壑裡,都能一捧捧的撈出麻蝦。回家和著鹽菜煮了,一天三頓都是它,沒有吃傷也差不多,看到就沒食慾。如今不是買不到,就是很貴,都快上百塊錢一斤了。


除此之外,還有螃蟹,水塘埂邊都是了,基本不吃,嫌沒肉。小龍蝦,垃圾蝦,到處爬的都是,根本不挨它,一腳踢遠遠的。刀鰍魚,釣起來必須摔死不要,如今百元一斤買不到。

第三個,雞頭米,我們叫“激靈泡”。

每年夏天接上來的時候,農民採下煮熟,筐子提到城裡賣,五分錢一茶盅,現在看幾乎不算錢。可是如今也賣到好幾十塊一斤,關鍵還不是當年的味道。吃過當年的味道就知道,如今的水塘怎麼啦?長不出來那個味道了。


普濟


說起家裡窮的時候所吃的東西如今卻吃不起了!在小編我的記憶裡那簡直是太多了,下面我來說一說。

第一、作為80後的我們兒時能所記得的東西可能少之又少,因為哪個時候家裡很窮。見到的物件兒包括食物都很少,然而還是有些東西記憶裡留存的。比如:紅薯粥、豆腐乳、大煎餅、土豆泥等等,先說說豆腐乳吧!記得在小編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媽媽帶著我過。由於家裡沒有錢買菜吃,“豆腐乳”就成了家裡菜的一部分哪個時候吃起來特別香,而且還便宜。可是如今卻很貴,一小罐兒就要35塊錢,並且現如今的豆腐乳早已經沒有當初的味道了!

第二、土豆泥,所謂的土豆泥是指把新鮮的土豆去皮後切成小塊兒,放進鍋內燉上加些油與調味料,等燉到八分熟後用勺子把土豆塊搞成泥。在於80年代兒時的記憶,小編感覺土豆泥是最香、最好吃的、而且便宜。可是如今土豆95塊錢一小袋兒,想吃土豆泥也是吃不起的。並且如今的土豆已經沒有曾經的味道了!

不管現如今多麼有錢,吃的好了!可卻沒有曾經的味道啦!而且感覺自己並不幸福,並不快樂!

望採納!





鄉野麗莉


我家蓋房子那年很窮,節衣縮食的,我媽種了五大壟萵筍,天天吃頓頓吃。每天放學回來的路上都有期待,今晚會不會有別的菜?回家揭鍋蓋一看失望透頂,後來就習慣了,不抱任何希望,每天機械地吞著不可口的飯菜。突然有一天吃飯時發現菜變了,有白菜,有豬肉,有雞蛋,還有一盤油炸花生米,我沒反應過來以為在做夢,我媽說萵筍老了,不能吃了,這幾個月可憐了你姐弟倆,長身體的時候天天吃那個。說著說著流淚了,從此我不再吃萵筍,一聞到那味就噁心


鬥戰聖姑如花姐


這個還真有,印象最深的是河蟹,上海人稱之為大閘蟹。

本人1978年出生在上海(家中祖籍寧波鎮海),1-5歲之間跟隨父母上山下鄉支援內地,住在安徽黃山,當時父母都是安徽小三線兵工廠的工人。

一般說孩子3歲開始記事,在我印象裡,住在黃山時,每年有一個時段(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9-11月期間),家裡餐桌上都是在吃大閘蟹。清蒸大閘蟹那是最常見的,媽媽還會變著花樣做面拖蟹、蔥姜炒蟹、醉蟹、鹹蟹、醬油蟹等等,反正這段時間家裡主菜就是跟大閘蟹較勁。當然那個年代普遍物資匱乏,餐桌上除了大閘蟹之外,只能搭配一些蔬菜,很少見葷腥。十多年後回想起這段“拿大閘蟹當飯吃”的經歷,問父母當時哪裡來那麼多大閘蟹?父母說,每年9-11月期間,每月初兵工廠領導都會派廠裡的車隊去安徽巢湖和蘇州陽澄湖集中採購大閘蟹,然後運回來發給工人當福利,每人每次能分到一籮筐,父母2人自然能分到2筐大閘蟹,那個年代沒有冰箱,一般就把大閘蟹養在家門口的大水池裡,每天撈幾隻上來吃。那時候大閘蟹便宜,兵工廠集中採購就更便宜了。


1984年初,小三線兵工廠完成歷史使命,我們全家回到上海。印象中,回到上海以後一直都沒有再吃到過大閘蟹,偶爾跟媽媽去菜市場買菜,見過有賣,問媽媽為啥不買,媽媽說大閘蟹太貴了,要50元一斤。80年代父母的月薪估計只有200-300元吧,50元1斤的大閘蟹,那是天價了!

一直到1988年,我過生日那一天,我家才再次吃到了大閘蟹:爸爸特地破費買了4只,為我慶祝生日,晚餐時父母、我和哥哥一人一隻;爸爸還特地把他那隻大閘蟹的蟹黃留給我吃,印象深刻!父母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自己捨不得享用。之後還陸續吃過幾次,都是媽媽去買菜時,看到賣魚的農民有一隻大閘蟹,問了才知道捕魚時額外撈到的,農民想帶回家自己吃,我媽軟磨硬泡問他低價買來,回來給我和哥哥一人一半,父母自己是捨不得吃的。


到了90年代中期,大閘蟹產量上來了、價格也便宜一些了(好像20-30元/斤),父母工資也漲了,那時候我們每年中秋節或者國慶節家裡餐桌上都會重新出現大閘蟹。去外婆家玩,二舅和大舅也會特意去菜場買很多大閘蟹,基本可以做到一人吃2只。但那個時期,大閘蟹依舊屬於比較昂貴的硬菜。


2000年以後,我大學畢業工作了,大閘蟹也已經不算很稀罕的食物了。現在每年秋天,公司都會組織中高層去一趟陽澄湖吃大閘蟹;我們這些小領導也會帶上自己的團隊每年去2次陽澄湖搞團建;從陽澄湖返回時,我都會買上10只最好的陽澄湖大閘蟹送到父母家,讓他們嚐嚐鮮。我記得,去年買的是140元/對。這個價格我們已經完全承受得起了,當然大閘蟹依舊屬於高檔菜品。



對於我們上海人,大閘蟹永遠是高檔又美味的硬菜。不管在物資匱乏的80年代、還是相對改善的90年代、還是物質很豐富的今天,家人團聚一起吃大閘蟹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金秋時節宴請親朋也是必須有大閘蟹這道菜的。

對於我來說,大閘蟹就是我窮的時候天天吃、曾經一度根本吃不起、現在能吃得起但依舊比較昂貴的食物。


Byron體育


吃夠倒沒有,只是沒當回事呢,平常的東西突然高貴起來了~

首先是紅薯葉子,原來只用來餵豬啊,怎麼會想起來吃它啊,現在到館子裡你點一盤試試。原來分文不值的豬草,現在簡直高攀不上!

其次是小龍蝦,現在回想都要落下淚來!我上初中那會兒,家境很差,還得住校。所以週六週日回來,得自己想法子掙點兒零花錢。農村的孩子就去野地裡找嘛,撈魚摸蝦。我很不擅長這些,跟著叔叔去徒手捉蝦著實可憐。叔叔能抓十多斤,我被夾得滿手傷卻只能抓三四斤,抓回來還不是自己吃,是賣給下鄉收購的蝦販子。紅鰲大鉗的蝦啊,才2塊一斤,我辛苦大半天就掙個五六塊。收購走的蝦販到江南,蝦販子挑剩下的青殼蝦、體型小的蝦或者脫殼中的蝦才拿回家做了吃。

後來發明的這種釣蝦我倒是很擅長,蛤蟆肉配網兜,一抄一個準~

那是遙遠的90年代初期了,現在北京的小龍蝦高大上得不行,點一份怎麼都兩三百。正因為這巨大的落差,導致我很少下館子吃小龍蝦,因為一看價格我就會想起那段窘迫的歲月!所以,要麼買網購滿減的成品,要麼菜場買活蝦回來蒸,要麼就是回老家的時候多吃,老家還是便宜很多。

最後是水蜜桃。以前家裡有桃樹,樹上現摘的桃子很好吃的,但結很多就很不當回事,結果昨晚買了4個水蜜桃人民幣40元,十塊錢一個!!!我家那顆早夭的桃樹啊……我想你了!


不入流的大劉


想起小時候吃蝲蛄,都是自己在河裡抓的,每回去抓都能有所收穫!家裡條件不好,休息時就總去河裡撈魚抓蝲蛄,一下能抓幾隻,回來煮吧煮吧就能當個菜吃了!有一年,蝲蛄氾濫成災了都,一撈能撈一桶,大的人吃,小的剁吧剁吧,餵雞!現在想想也是夠奢侈的了!但那時那玩意兒市場上沒人賣,因為根本就沒多少人吃啊,去了殼沒有多少肉,吃一回還挺費勁的!後來河水被汙染了,蝲蛄就絕跡了!

今年特別想吃,上淘寶一查,150元一斤😓還是剁了餵雞那種小的!

還是靠回憶解饞吧!


大佬汪177


7年上海淪陷,窮人沒錢吃飯只能頓頓吃大閘蟹!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就是這張照片,

說個我身邊的事,以前我們這韭菜盒子五毛錢一個,等到我上班了一塊錢一個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

過年的時候漲到一塊五,想著過年呢不容易,結果年後一直一塊五,過了幾個月成2塊了,我問為什麼,老闆說你們單位漲工資了,我想沒漲啊,後來次月果真漲了300,再後來一個就兩塊五一直覺得吃不起,因為漲的工資趕不上物價的步伐


懶懶林子


泥鰍。小時候和玩伴一起地頭田溝稻地邊捉小魚小蝦,唯獨不要泥鰍,為什麼呢?記得有年夏天下大雨,到處都漫在水裡。那年泥鰍真多,和玩伴在稻地邊的小水溝裡,一籃子下去就能撈到幾條。老孃天天燒泥鰍,那時也沒什麼油,幾乎就是鹽水煮泥鰍,十幾天下來真的吃夠了,再也不想看到泥鰍啦。可現在,泥鰍幾十塊一斤,一般人還真吃不起。不過現在想起那時泥鰍的滋味啊,也真勾不起多少食慾!


獨行俠81113666


這個還真有,知了猴很多人都吃過吧,我們那邊叫“爬叉”,小時候一到夏天晚上,這東西到處都是。還記得,小時候生活條件差,夏天酷熱,蚊子還到處亂飛,所以很不喜歡過夏天。但有一件趣事還是讓人很開心的,那就是跟著大人去樹林裡捉知了猴,運氣好的話,兩三個小時就可以捉到一大堆,帶回家,讓媽媽做熟了吃,那美味至今都忘不了。



前幾天在菜市場看到有賣知了猴的,上前一問,竟然70塊錢一斤,比小龍蝦還貴了幾倍。然後就說了一句打擾了默默走開。記得小時候一晚上就能抓個幾十個,那時候拿去賣也就一毛兩毛一個的,一斤也就差不多不到一百個的樣子,真是吃不起了。小時候一到夏天天天炒著吃炸著吃烤著吃都吃的膩歪的知了猴現在也是吃不起了。

知了猴現在為什麼這麼貴呢?

1.知了猴減少:大家都知道它的營養價值,導致農村人晚上沒什麼事做,就去捕捉,而它的生長成熟週期很長,再加上現在的樹木很多一到可以售賣的價格就去砍去買賣,而知了猴恰是喜歡老一點的樹木,所以使得他們的生存環境也受到了挑戰,導致數量最來最少。

2.知了猴營養價值很豐富,口感也很棒。知了猴富含蛋白等營養物質,其中它體內含有的油脂,不僅增加了營養價值,還增加了風味口感。知了猴在燒烤攤上,很受歡迎,烤熟後,撒上孜然,別提有多美味了。油炸知了猴,更是讓人慾罷不能,小時候媽媽把炸好的知了猴,一端上桌子,很快就被我們搶光了,如今,它早已成了飯店裡的一道名菜。



【我是詩與枸杞,一個養生的吃貨,愛好美食,喜歡烹飪喜歡吃,歡迎各路資深吃貨,養生愛好者來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