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1999年之前,A股幾乎沒有科技股。

2009年之前,A股的科技股都是垃圾。

2019年,A股的科技股成為漲幅最大的版塊。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過去十年,是中國科技的黃金十年。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1

前些天,富時中國A50剔除中國交建、寶鋼股份,納入牧原股份、立訊精密

有網友笑了:嚯,外國凱子來當接盤俠了!騙死他們!

年底了富時中國把兩支漲上天的股票納入進去,這是主動上課來了?

其實這跟富時羅素選擇A50成分股的規則有關,就是選A股市值前50的公司。每年會調整4次。他們倒不是那麼在意當前的股價,大不了下個季度調出來。

常規操作,不足為奇。

不過這件事還是有些無心插柳的象徵色彩。

富時中國A50剔除的這兩支票,位於今年排名後十位的板塊,而納入的這兩支票是今年排名前十的板塊。

一邊是舊時代,一邊是新時代。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養豬的牧原股份就不多說了,超級豬週期暫時主宰了世界,但是相信在黨和政府更加強有力的領導之下,養豬的農民會賺到錢,老百姓也會吃得起豬肉,人民攜手步入小康社會。

三季度宏觀數據公佈之後,某權威部門的前總經濟師就發表了犀利的觀點:豬肉價格上漲根本上是管理能力的問題。

由於豬瘟捕殺的豬的總量還不如全國人民一天消耗的量多,但是出於對豬瘟的恐懼導致非常多的地區嚴格限制養豬,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我們真正想說的是立訊精密

或者說,以立訊精密為代表的科技股。

2019年即將收官,2020年將是極具歷史意義、政治意義的一年。

2019年會給未來留下什麼?留下的是一個強勁的大科技板塊。

今年漲幅前十的版塊中,有三個是科技類板塊。

君臨統計了自1999年以來的歷年板塊漲跌幅,今年這種科技板塊集體上榜的情況是21年來的第一次,也是A股有史以來第一次。

背後的內在原因有沒有可能是板塊輪動?

這當然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過去21年,104個申萬二級行業中有87個曾經進入到歷年的前十,還有88個曾經進入後十。而且兩個榜單重複度接近80%。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板塊都是在前十和後十之間彈跳。

而且,今年前十的板塊第二年跌入後十的概率接近20%。反之亦然。

漲的多了下跌,跌的多了上漲,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但即便如此,在凌亂的板塊輪動中還是有些沒那麼亂的東西。

比如飲料製造和機場都有7次進入前十,保險、石油化工、銀行有6次進入前十。其中最霸氣的要數機場,有兩次連續3年進入前十。

再比如林業,有8次進入後十,熊冠A股。而漁業有6次進入後十,熊力同樣了得;鋼鐵、電機、石油開採、航運也各有5次進入後十。

再再比如,科技板塊在2009年之後逐漸走強。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PS:滑動查看圖片

2009年之前,從來沒有一個能夠和高科技沾邊的板塊進入前十,而且多次出現在後十位。

2009年之後,有了星星之火。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2

2017年底,君臨就發表過看多立訊精密的文章,但這家公司後來的表現還是震驚了君臨。

1988年,伴隨“百萬勞工下深圳”的風潮,王來春從汕頭澄海來到富士康的前身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

她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村打工妹。

位於深圳西鄉的海洋廠條件艱苦,很多人飽含憧憬而來,還沒進門就滿眼熱淚離開。

誰願意千里迢迢跑到一個比家鄉農村更爛的地方?

王大姐堅持了下來。

臺系的工廠在工作之餘都要組織員工學習技能以及老闆語錄。這當然是好事,但員工在流水線上辛苦工作一整天,晚上還要學習,大多都是極不情願。

但王大姐甘之如飴。幾年後,她成為了富士康第一個內地人課長。

1997年,王大姐辭職創業,和哥哥到香港打拼。1999年和哥哥收購了香港立訊,2004年又在深圳西鄉成立立訊精密,並於2010年上市。

王大姐的創業生涯猶如一個神話,《2019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她排名第20,在深圳市排名第二。

她的成功和富士康分不開。

最初香港立訊通過第三方加工生產連接器再賣給富士康。一直到2010年上市了,富士康還為立訊精密貢獻一半的營收。

在王大姐離職創業的同一年,郭總的弟弟也從鴻海總經理的高位上離開,轉而接手了臺灣另外一家做連接器的廠家正崴精密。

此後正崴精密和其下屬的富港電子也成為香港立訊和立訊精密重要的供應商和客戶,乃至股東之一。

天底下沒有哪個老東家會對前員工這麼好,更何況這個前員工還是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

特別是經過最近幾件事情的洗禮和薰陶,大家對大廠更加不相信好聚好散了。

剛剛共達電聲資產重組的夢想破滅了,原本這是一個被所有人給予厚望的重組。

重組的另一方是中國耳機第一品牌-萬魔聲學。萬魔聲學的創始人謝冠宏和王大姐一樣,也曾在富士康工作了近10年。

而且相比較於王大姐只是一個課長,謝冠宏離開富士康的時候,已是郭總的股肱之臣。

富士康的iPod、iPhone、iPad、EarPods以及Kindle生產線都是謝冠宏帶隊搭建。沒有謝冠宏,也許這些經典產品不是現在的樣子。因為產品設計和加工的可行性密不可分。

但即便是這樣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幾年前因為人在飛機上,無法立刻回到辦公室就被郭總炒掉了。

謝冠宏打了幾年官司才拿到了補償。

這更加凸顯王大姐和富士康的這段情誼,彌足珍貴。

王大姐把郭總視為精神導師,常常向員工講解郭總的理念。富士康雖然總被人說是血汗工廠,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在精細化管理、成本控制、研發實力等方面獨佔世界一級。

王大姐極盡能力複製。

也許正是她的這種樸實、堅韌、好學的性格,讓郭氏兄弟願意幫助她。

也由於富士康對立訊精密早期的幫助太多了,於是有人說立訊精密是富士康的馬甲。真實的故事外界不知道,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立訊精密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也不經意間抓住了時代脈搏。

最初的幾年,立訊精密都是在做連接器,更準確地說是電腦用連接器。

但凡用到電的產品都要用到連接器,各種接頭的關鍵零部件就是連接器。

PC時代,電腦用連接器是連接器最大的細分領域,立訊精密的電腦用連接器佔收入的比例也高達80%。

依靠郭氏兄弟,立訊精密把自己在臺式電腦連接器領域的市場份額做到了20%,僅次於富士康的50%。

富士康和正崴精密負責開發客戶,立訊精密負責把連接器賣給兩家公司。

2007年開始,電子信息產業陣風又起。

那年初,喬布斯發佈了劃時代的蘋果手機,智能手機橫空出世。

還是在2007年,我國政府發佈《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八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2008年6月,賺了580億美元后,比爾·蓋茨終於覺得自己攢夠了錢,於是宣佈退休,為此他準備了33年。

他的退休也宣告PC時代的結束。

移動互聯網時代大跨步走來。

然而比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早到來的,是金融海嘯。

百年一遇的危機吞噬了西方,迫使西方國家進一步把電子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當然主要是中國。

2009年,中國政府極為適時地發佈《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電子信息技術定義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還是在2009年,中國政府發放3G牌照。

依然是2009年,創業板開板。

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讓衣食無憂的立訊精密有了更大追求。

2007年,立訊精密逐漸拓展電腦之外的連接器市場,比如汽車和消費電子。還在2008年就早早對USB3.0技術、高清電視技術進行提前研發。

2010年,立訊精密上市,募集資金用於擴大產能、拓展產品。與此同時,開始從OEM逐漸轉為OBM,有了品牌意識。

同年,立訊精密開啟了瘋狂併購模式。

一上市就弄得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企業多的是,他們大多都扯了蛋。

立訊精密卻成為異類。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立訊精密上市以來進行過約20起併購,但幾乎都是圍繞主業或者向關聯產品擴張,有些是對同一家公司的多次收購,並非盲目多元化。

這些收購來的公司除了個別盈利不理想,其餘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而且這麼多的收購所產生的商譽只有5.21億,佔淨資產比例不到3%。

這些收購幫助立訊精密拓展了上游產品、拓展了相關產品、獲得了更多技術,更重要的是打入了蘋果產業鏈。

而且隨著工藝的提升和品類的擴張,立訊精密在蘋果產業鏈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最初,立訊精密只能通過收購的聯滔電子為蘋果提供iPad和MacBook的內部線,但是隨後就拓展到了數據線、電源線、TypeC接口、MacBook外殼。

然後,蘋果手錶/手機的無線充電方案、天線、線性馬達、聲學元件,一一納入進來。

就像當初對USB3.0的預判一樣,立訊精密在TypeC領域也是提前佈局,靜待東風。

立訊精密也因此成為全球TypeC連接器龍頭。

現在,TypeC有望一統接口江湖,潛力依舊無限。

但是按照蘋果的尿性,屈尊完全擁抱TypeC確實很難。另外,“成為一塊玻璃”是蘋果的終極夢想。

所以唯一可能讓TypeC統一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是無線充電。

巧了,立訊精密在無線充電領域也早早佈局。

2014年立訊精密的發射端無線充電線圈和模組就通過蘋果的認證,併成為iWatch無線充電模組獨供。接著又打入iPhone 接收端無線充電模組供應鏈。

12月15日,我們在君臨策發表文章《聚焦無線充電!》,明確表態看好明年無線充電的全面爆發。

多說一句,立訊精密還入股了上游線圈供應商東尼電子

,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立訊精密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目前在國內屬於絕對龍頭地位,成為下游廠家幾乎繞不開的角色。

根據IHS數據,全球無線充電市場到2022年將達到140億美元,滲透率從7%提升到60%以上。預計到2021年,發射端出貨量將達到5億臺,接收端出貨將超10億。

不過,要說這兩年立訊精密最成功的佈局,還是在聲學領域的拓展。

2015年立訊精密看上了臺灣省的美律,這是臺灣省內的聲學大廠。本是你情我願,卻被臺灣省政府攪和黃了。

旋即,2016年8月立訊精密收購美律在大陸的子公司蘇州美特51%的股權,2017年12月又和美律成立合資公司。

最終立訊精密間接打入了蘋果聲學元器件供應鏈,也拿到了AirPods訂單。

立訊精密費盡心機地進入聲學領域感動了Tim Apple,2017年12月這位蘋果掌門人參觀了立訊精密位於崑山的工廠。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與此同時Tim Apple對瑞聲科技流露出了標誌性的微笑。

2017年下半年,立訊精密開始搶瑞聲科技對蘋果的馬達訂單,2018年開始搶瑞聲科技的聲學元件訂單。

神話般的瑞聲科技,從此跌落神壇。

立訊精密則又憑藉出眾的加工能力從AirPods一代二供,變成了AirPods二代主供。

在介紹歌爾聲學的時候,我們說過TWS耳機是個千億美元級別的市場,今年科技股的狂歡至少三分之一的功勞在這個不起眼的產品。

AirPods是蘋果有史以來最精密也是最暢銷的產品,知名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1年AirPods銷量會突破1億副!

立訊精密拿下了AirPods約70%的代工份額,這背後是卓越的精密加工能力在支撐,代工AirPods是立訊精密有史以來第一次做成品,此前都是零部件、組件。第一次做成品就足夠高光。

也由於在AirPods代工方面表現出的加工能力,預計立訊精密還將獲得老版iWatch的代工訂單。

其實iWatch現在的三大代工廠之一臺灣廣達已經有退出的意思了,這表明iWatch也許沒那麼賺錢。

不過很難講,究竟是廣達自己無法壓縮生產成本還是蘋果過度剝削。

低成本的生產方案是代工廠生存的命脈,這也是富士康能夠卓然於眾的重要原因,用更低的報價生產別人無法生產的,或者品質更好的產品,這是能耐。

獲得富士康真傳的立訊精密,其實早已出師。

同樣是代工,富士康的毛利率只有不到10%,而立訊精密消費電子業務毛利率維持在20%左右,其消費電子業務中的大頭就是代工AirPods。

從零部件、到模組、到成本,立訊精密都能維持幾乎相同的毛利水平。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這張iWatch內部結構的示意圖曾經驚豔了世界。

蘋果在極其狹小的空間內集成了大量零部件,其關鍵就是SIP封裝。

在芯片領域,我們經常提到另一個詞SoC,和SIP可以放到一起講。

簡單說SIP是把幾個獨立的芯片安裝到一塊基板上,有時候還要把幾顆獨立芯片疊在一起以節省空間。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塊極度壓縮了的電路板。

SoC是把多個芯片在製作的時候就刻在一起,形成一顆擁有多個功能區的芯片。

SoC考驗的是芯片設計公司和晶圓代工廠的能力,而SIP則考驗的是產品設計公司和產品代工廠的能力。

再順便解釋一個詞,MEMS。

這也是一種封裝方式。可以想象成把一顆小小的芯片和其他小小的零部件打包裝在一個小盒子裡,形成一個整體零件。

稍微有點聯想能力就能知道,蘋果的AirPods也是SIP封裝。

能夠把AirPods玩到飛起,加工iWatch理論上難度不大。

立訊精密能有上面的成績,究其原因,研發投入是核心。

曾經在企業規模上,立訊精密不及歌爾股份和瑞聲科技。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研發投入規模也不及二者。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但是後來居上。

2018年立訊精密研發費用在全A股排名34。

在A股的蘋果供應商中排第四,前面分別是工業富聯、京東方A、比亞迪。

2018年立訊精密研發投入暴增超過60%,其中三分之二用於產品升級,三分之一是前瞻性研究。

強勢的立訊精密,帶著原本即將被蘋果拋棄的美律回到了核心供應商的位置。

現階段,立訊精密還只是為蘋果耳機代工,自身產品尚未打入供應鏈,但是未來可能性很大。

立訊精密已經成為國內僅次於歌爾聲學和瑞聲科技的聲學第三強,而且短短2年就走了對手十幾年的路。

11月底,蘋果逼著立訊精密把AirPods Pro耳機產量提高一倍,到每月200萬副。別人是一單難求,立訊精密是來不及生產。

在很多產品打入蘋果供應鏈之後,立訊精密被華為、OV踏壞門檻。2018年,立訊精密獲得華為“2018全球核心供應商金獎”。

以上還不是立訊精密的全部看點。

他的觸角早已伸到汽車和通信設備領域。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汽車連接器是連接器第二大應用領域。早在2009年立訊精密就已經開始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線束供應商德爾福生產汽車連接器。

2012年5月,立訊精密收購福建源光電裝,進入汽車線束領域。

2013年10月,收購德國汽車塑膠件公司SuK,這是寶馬奔馳門鎖塑膠件核心供應商。

2017年8月,立訊精密控股股東收購了德國採埃孚集團旗下的美國天合汽車的車身控制業務。

目前汽車相關產品涉及汽車線束、汽車電器以及連接器和結構件,這些產品橫跨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並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要更加廣闊,而未來一定是屬於新能源汽車的時代。

2018年,各類汽車互聯產品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人民幣。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銷量只佔總銷量的4%左右,雖然全球車市不景氣,新能源汽車也出現階段性調整。

可是,隨著大眾、寶馬、奔馳等超級玩家的全面介入,新能源汽車的前景是看得見的。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是自動化,聯網化,電動化和智能化(ACES)。實現這四化的背後,是更多的連接器。

也就意味著,未來汽車互聯產品的市場規模還將出現大幅增長。

在通信設備領域,立訊精密的主要產品則是射頻產品,如基站天線、濾波器;互聯產品,如高速連接器、高速電纜組件;光電產品,如有源光纜、光模塊。其中互聯產品佔比70%。

現階段通信互聯產品市場規模高達450億,5G增量時代將會有更加龐大的規模。

另外5G時代基站天線市場規模預計600億人民幣,到2020年全球光器件市場規模預計達到950億人民幣。

當下,汽車和通信設備相關產品收入佔比還不到15%,不算多,但每年都能保持40%左右的增速,後勁十足。

3

君臨並不是說立訊精密有多好。

再好的公司,漲成這樣也不再是最佳標的。何況年底了,明年的風格如何,著實難測。

本質上立訊精密還是一家代工廠。而且目前為止,過度依賴蘋果的公司無一例外都有過自由落體的經歷。藍思科技、大族激光、瑞聲科技,都是前車之鑑。

2018年立訊精密來自蘋果的銷售收入佔比是44.85%,2017年還只有36.58%,2018年蘋果訂單銷售收入同比暴增77億。

2019年來自蘋果的銷售收入估計要奔60%去了。

這是巨大的潛在隱患。

但是這也並非君臨真正要講的東西。

作為第三方研究機構,君臨想說的是,在證券市場並非只有狗託和黑子,還有一個群體願意分析內在邏輯,而非單純為了買賣。

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大族激光、瑞聲科技、歐菲光、歌爾股份等這些公司,他們都不能算是標準意義上的高科技公司。

扒開了看,也就那樣,真的。

中國真正科技含量高的公司,說實話還不是特別多,而且都被建國同志做過廣告了。

君臨多位分析師是理工出身,君臨相信的是科學而非科幻,沒那麼容易上當。

還有,君臨早在2014年就關注立訊精密,但當時的立訊精密財報漏洞百出,錯誤連篇,君臨退卻了。

見過不用心的,如此不用心的頭一回領教。

可為什麼,立訊精密能夠從一個打工妹創立的小公司成長為中國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之一?

還是那句話,努力順應這個時代,努力順應中國科技發展的規律,參與到中國科技發展的洪流中去。

即便到最後,沒有那麼優秀,依舊會獲得超值回報。

回看前面講的立訊精密的發展史,借勢是關鍵詞。

早期的立訊精密靠富士康,靠PC時代紅利,還把工廠開到人力成本更低的江西,用盡最後的人口紅利。

2010年之後靠蘋果,靠智能手機時代紅利,靠國家的政策紅利。

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再研發有潛力的通用型產品。這些產品不見得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產品,但是先發優勢讓自己受益匪淺。

大概率,立訊精密未來會持續享受5G和新能源汽車的紅利。

立訊精密的發展史是中國科技產業第一個黃金十年的側影,也是中國科技製造業的典型。

這10年,中國科技大而不強,在很多領域我們有了一席之地,但核心技術依然少之又少,就如同立訊精密一樣。

可是這10年,畢竟讓中國科技逐漸站上了舞臺,並積累了一定資本,也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這是下一個十年的保證。

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享受稅收減免的企業1.43萬家,2017年達到4.86萬家,減免金額達到1632億元。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會是2009年的多少倍呢?

2009年我們全國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5802.1億,研發強度1.7%。

2013年我們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勢碾過英、法、德、日,成為僅次於美帝的全球第二大科技研發市場。

同年,我們的科研人員數量超越美帝,並一直領先至今,毫無疑問未來還會領先。

2018年我們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9677.9億元,研發強度2.19%,研發強度已經超越大部分老牌帝國。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享受稅收減免的企業分別達到2.44萬家和2.42萬家,分別是2009年的3.3倍和3.5倍,減免金額分別達到570億元和1062億元。

這還是2017年的數據,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2019年會是2009年的多少倍呢?

截至2018年底,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已連續8年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8年底,國外三大檢索工具《科學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會議錄索引(CPCI)》分別收錄我國科研論文41.8萬篇、26.6萬篇和5.9萬篇,數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

我們的高質量研究論文越來越多。

美國《Cell》、英國《Nature》和美國《Science》是科學界的三大頂級刊物,簡稱CNS。

2000-2018年,19年的時間中國的大學以第1作者單位在CNS上發表的文章總數只有377篇。

其中作為第一名的清華只有96篇,第二名北大更是隻有49篇。多所985掛零。

但是根據iNature數據,今年截至2019年12月15日,中國學者在CNS發表論文數量達到180篇!

一年就幾乎相當於過去10年!

大國科技已經按下加速鍵。

每年的諾獎月,都是中國人的檸檬月。

其實在君臨看來完全不必酸。

一位科學家從產出成果到獲獎之間的等待時間超過20年,也就是說現在獲獎的人的成果是在2000年之前作出的。

2000之前的中國,有什麼呢?

所以耐心點,該來的總會來。

4

過去十年,取得成功的不僅是立訊精密,剛好誕生了10年的創業板也出現了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智飛生物、信維通信這樣優秀的公司。

他們都是中國科技黃金十年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但是他們還不夠優秀,這是發展階段決定的。

功利的角度,過去他們“沒有必要”過分優秀,因為我們有著大量的資本投入、大量的資源投入、大量勞動力投入。

然而現在人口紅利消失了,同時高層也已經充分認識到過去高槓杆、高汙染的經濟增長不可持續。他們的思維早就從總量思維轉變到結構思維。

所以我們不惜代價搞環保、搞供給側改革、去槓桿、主動暴雷、掃黑除惡、出清殭屍企業……

所以我們提出了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化。

每一個抽象的表述背後,都有深層次的內涵。

而就在我們轉型的關鍵時刻,建國同志又強力刺激推進我們的轉型。

科技的地位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國同志是個神人。

也由此在2019年,A股迎來最硬核的一年。

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中國目前的困難有周期性,但主要還是結構性的。這也是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推動供給側改革。

而剛剛結束的今年的中央經濟會議已經去掉了“去槓桿”。並強調“創新是發展的新引擎,改革開放是背後的助推器”。

這表明,我們的供給側改革已告一段落,也表明科技創新將上升為下一個階段的關鍵國家戰略。

中國的高科技之箭已經箭在弦上。

過去十年是中國科技的黃金十年,但從含金量上看還只是K金,遠達不到千足金。

那是一個星星之火的時代。

2019年我們加速推進5G、加強對集成電路的扶持、推出科創板,這是2009年的升級版。

我們正在開啟一個燎原之火的時代。

君臨也相信會有更多契合新時代發展的科技企業走出來,用創新說話!他們會比立訊精密們的過去更好,更硬核。

而與之共同成長的投資者,也將受益匪淺。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老人家說: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與君共勉。


20年了,A股從來沒這麼硬核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