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公能否成為長期趨勢?(上篇)

徐思彥:疫情結束後大部分企業還會回到從前狀態中,但遠程辦公的火苗已經在人們的世界中燃燒過,讓許多人對於這種工作形式有了沉浸式體驗。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不僅是對社會治理、醫療水平的一次挑戰,也是對企業現有運營模式能否很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一次考驗。在眾多企業無法正常復工的情況下,不少公司選擇線上返工,開啟了一場遠程辦公的深度測試。“包一個山頭、架一根網線,在山上寫代碼”是很多程序員的夢想。疫情過後,遠程辦公模式是否會繼續保留下來,成為長期趨勢?

遠程辦公並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Gartner把這個正經歷著鉅變的市場定義為企業級社交軟件及協作,包含了通信、會議、文件共享、工作流管理等細分領域。2018年該領域全球市場達到28億美金,預計到2023年將達到48億美金,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5%。從全球市場來看,老牌玩家微軟憑藉自己的龐大用戶體量和技術積累,快速推出Teams,期望在新戰場鞏固自己的不敗地位;而如Zoom、Slack為首的新興玩家用耳目一新的戰略選擇,以求贏得更大的機會和空間。

疫情之下,中國市場也快速加入到這場競賽中,互聯網頭部企業紛紛加入這一新興戰場。微信依託社交平臺優勢推出企業微信,並延展出騰訊會議、騰訊文檔等一系列辦公協同工具;阿里以構建純工作環境為目標打造了產品釘釘。不少創業公司也進入這個賽道,以求在這個還未成熟的市場分一杯羹。由於應用層面需求不斷提升,給雲服務廠商擴容壓力不斷增加,進一步帶動了IDC、服務器等底層資源需求上升。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遠程辦公市場已是硝煙四起。 請使用文章頂部或底部的共享按鈕來進行共享文章的鏈接。

遠程辦公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從運營成本來看,遠程辦公大大節約了辦公場地的花費,並且由於員工會省下一大筆在大城市的居住成本,這意味著公司可以以較低的薪資水平請到更優秀的人才;從員工角度來看,遠程辦公省去了通勤時間,讓生活與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平衡。

在國外,遠程辦公發展較為成熟。美國的科技公司裡,遠程辦公早已成為程序員的常態,Google、Facebook、Amazon等公司裡,員工想要在家辦工只需進行簡單的申請,甚者有公司實現了零辦公場地,著名代碼託管平臺Github、估值達3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Automattic以及區塊鏈公司ConsenSys等都實現了這種零線下場地的純遠程辦公。數據顯示,到2020年,大約50%的科技公司將會有約29%的員工實現遠程辦公。反觀中國,根據數據推測,2019年遠程辦公人數大約只有530萬人。為什麼遠程辦公能在美國能有高滲透率卻在中國還遲遲未能爆發呢?

首先不可否認,在遠程辦公支撐的基礎設施上中美還存在差距。從遠程辦公軟件的滲透率來看,數據顯示,2017 年,美國就已經有超過八成企業引入了遠程辦公制度,而在中國,在疫情之前就將遠程辦公納入日常規劃的企業屈指可數。美國支撐遠程辦公的企業級技術基礎設施較強,然而,事實上兩國的技術成熟水平幾乎一致,真正差距的地方在於管理者是否重視。在中國,高層管理者習慣於現有的辦公方式,並沒有進行遠程辦公佈局的意識。

而這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勞動力議價能力所帶來的勞動力需求的變化。可以說,美國的遠程辦公比例之高,背後其實是美國勞動力的議價能力強。而在中國目前來看,僱主的權力相對更大,中國勞動力的議價能力還處於較弱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