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山縣尹氏家族簡介

巫山縣是有名的大山區,其範圍內分佈的尹氏家族,大致情況如下:


重慶市巫山縣尹氏家族簡介

一、官渡鎮雙月尹氏

先祖廷泗公,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於明朝後期徙居湖廣省永州府零陵縣福田鄉樂川裡七甲大地名鷓鴣橋小地名楊柳塘。廷泗公配王氏,傳堯迎,堯迎傳舜易,舜易傳勷湯,勷湯傳蘇民。蘇民公,生於天啟丙寅(1626年),為貢士,配吳氏,生子三:龍照、鳳照、文照。

康熙四十年(1701年),吳氏夫人偕同三個兒子入川。據說長子龍照落籍四川省夔州府梁山縣(今梁平縣),次子鳳照落籍湖北恩施杉木壩,三子文照落籍四川省夔州府建始縣讓子區新花屯柏樹丫河吳家灣,後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又轉遷巫山縣南岸四排官渡河南壩嶺蛇腦殼包,住尹家樑子(今屬巫山縣官渡鎮雙月村)。

文照公生子一:志俊。志俊公生子五:世龍、世鳳、世爵、世祿、世榮,其中,世龍後裔失考,世榮無傳,本支在官渡由此分為三大房,且世祿住觀音堂。在後來發展歷程中,有後人徙居附近的誰坪堡、石橋子、大帽頂、廟坪、新陽以及湖北省建始縣把細㘪、茅田、天生等地。以上各處合計人口170多戶,約有700多人。

本支遵奉字派為:“蘇文志世大,天明宗正方。繼述成先德,宏開邦國光。興清懷聖善,道學自隆昌。忠孝傳家遠,本敦啟後長。”如今,本支最高輩是“繼”,最低為“開”。本支存有民國年間的手抄本族譜,後來,在繼階(號典謨)、繼才等主持下,於1998年續修新譜。到了2017年,繼才再次主持修譜。

(尹文軍根據《巫山官渡尹氏族譜》與尹繼才的敘述而撰寫)


重慶市巫山縣尹氏家族簡介

二、龍溪鎮龍坦尹氏

始遷祖名諱與始遷年代待查,是“湖廣填川”之際,“保”字輩三兄弟一起從湖廣入川,一人落籍巫山縣北岸之水口回龍觀,四傳至發富、發品、發財三兄弟,發富公再遷居龍坦之周家灣。發富公生子四:邦田、邦地、邦治、邦和。其中,邦和徙居廟堂(今屬福田)。如今,本支合計約有40多戶。

本支遵奉字派為:“萬里通傳保,德元選發邦。業寬開正治,遠喜佳培吉。伍米蒙明黃,高田洪雲昌。”如今,本支最高輩為“寬”,最低為“治”。原有的族譜手抄本遺失,族史待查。早期先祖的墳塋大多在水口一帶,今已被毀,碑石不存。

(尹文軍根據尹開連、尹正培的敘述而撰寫)


重慶市巫山縣尹氏家族簡介

三、廟宇鎮強為尹氏

先祖正國公,湖南省衡山縣大泉城源沖人,次子明章(1683—1723年),字孔昭。明章公第三子士立,字於禮,配蔣氏,生子四:宗基、宗科、宗誥、宗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宗”字輩同胞兄弟四人,一同入川。本支始遷祖宗科公,徙居巫山縣南岸五牌中牆圍桃園子,而其他三人去向不詳。

宗科公配鄧氏,生子一:欽元,欽元公生子六:裕祖、禎祖、祥祖、福祖、祿祖、祐祖。其中,長、三、四子均失考,五子無傳,禎祖徙居奉節縣紅石鄉黃槽,只有祐祖留居下來,一直人丁單薄,發展至今也只有不到50人的數量。

本族遵奉的字派為:“國尚正明士,宗欽祖先哲。功德一經傳,家萬代延澤。源本相承,詩禮作則,啟裕後賢,世宏基業。”截至2011年底,本族最高輩為“德”,最低為“傳”。本支參與了2012年《夔州尹氏族譜》的編寫工作。

(尹文軍根據《夔州尹氏族譜》撰寫)

據說,地處偏遠地帶的當陽鄉還有尹氏族人,因為交通不便,未能調查,以待來日增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