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個清潔聚集點,每天有很多清潔工在那裡做完工休息,還有一些流浪漢偶爾也在那裡休息。附近有一家賣饅頭的店子,店主看到這些人特別辛苦每天會送一瓶免費的饅頭給這些清潔工人吃。他們每天可以過來自己免費領取。然而時間一久於是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饅頭我不領了,你能不能折成錢給我。"

"不好意思我們只能送饅頭。”

“反正你這饅頭也是不要錢送的,我不要饅頭你為什麼不將錢送我呢,每天送我們這麼難吃的饅頭。"

後來更有不懷好意者認為是搞營銷,是營銷手段。是搞什麼陰謀詭計。這家店子肯定有問題,要舉報。

再後來店主實在受不了這種惡意的中傷,就停止了免費送饅頭。這下更是不得了,居然集體討伐,無知的群眾破口大罵店主居心不良...

店主欲哭無淚,結果店子都沒開下去了,關門走人。

這個社會是怎麼了?生病了嗎?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覺得公益如果不對對象進行精準甄別,基本會以失敗告終,好事留給需要幫助的對象。當接受幫助的人已經形成了依賴,當你有一天不能再繼續你的善舉了,你就不是恩人,而是仇人了,這就是人性。

白送饅頭奉獻愛心既解決不了他們物資上的貧困,更拯救不了精神上的荒蕪和道德上的無知。魯迅說過,醫學拯救不了中國,中國人病的不是身體,而是思想,所以魯迅當年毅然選擇棄醫從文。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猜想那個店主在背後一定會大哭一場,一定很後悔自己的行為。其實這不是他的錯,我想說的事社會還是需要正能量,還是需要無數個有愛心的人。

固然現實有險惡之心,我們也不應該拋棄自己的善心,那些好事其實還是幫助了很多人,我們不能因為社會少數人的惡行而停止我們的善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