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一、烏煙瘴氣是一種什麼感覺?

最近帶班線上的職業生涯課程,遇到不少同學抱怨自己所處的公司“烏煙瘴氣”,讓人糟心。於是,就引起了我今天的思考。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相信作為職場人,一定在某些時候、某個地方,感覺身處“烏煙瘴氣”的環境。當然,也有某些人對全社會都是這麼看的,一般這樣的人稱之為“憤青”,希望你不是。

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發現某些部門領導是跟公司內外做著不合規的利益交換,拿折扣或者收賄賂;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領導之間在爭奪資源或者拉幫結派,也就是所謂的辦公室政治了;


某些時候做下屬的跟領導不對付受到冷落甚至穿小鞋,或者咱們自己就遭遇過;


還包括即便同時都是底層員工,也可能會爭功邀賞或者相互告黑狀之類的;


如果算上某些家族企業的裙帶關係、國有企業的特別論資排輩、很多公司日常性的給領導拍馬屁,這個“烏煙瘴氣”的範圍還可以擴大的更多一點。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相信每每看到這些情況,我們內心的os都可能是:

那誰誰都是些什麼人哪,看起來冠冕堂皇的,都自私自利、道德敗壞。


或者這是什麼破公司啊,一點沒有公平可言,我怎麼這麼倒黴呆在這樣的地方?

這讓人很難受,對嗎?

當我們帶著鄙夷眼神來這麼看的時候,我們彷彿處在一種事不關己、非常清高的姿態,但與此同時我們卻也沒有辦法,馬上離開這種環境去尋找到一個更好的去處。

關鍵是,還沒覺察出這種內外極不協調的情況有什麼詭異之處。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而從我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的職業生涯歷程來講的話,但凡你處在一個自己既不能認同、又無法擺脫的情境之中得時候,最有可能出錯的就是——你自己!

先別急著取關退出,且聽我說給你聽,畢竟我也跳出這種心智模式不久。

其實我們往往忽視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來到這樣的環境中間,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我們是跟這個環境有匹配性的——甚至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即“存在即是合理”

——無論是這些不太好的事情的存在還是我們處在這種情形裡,都是合理的;而解決我們認為的問題的出發點也可以是我們自己。

我們從比較“雞湯”哲學的角度來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或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是一切的根源”,只是缺了勺子。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先禪定一下

我們從最普世、最直白的地方說起,那就是:

誰不舒服誰調整,畢竟我們看不慣的那些人他們自個很舒服啊;

如果不舒服又不願意調整而希望別人調整,這是“巨嬰”,可惜成年人的哭鬧不會得到“呵護”;

如果不舒服又想調整但是做不到——這是弱者,可惜現實世界是強者說了算,或者哪怕強者玩完了也順帶著碾死幾隻無辜的螞蟻。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二、如何才能脫身烏煙瘴氣?


當然,這麼澆冷水也不是為了逗一下朋友們,還是要給一個勺子來解決困擾——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困擾是真實的感受,甚至也讓我們做出錯誤的行為。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烏煙瘴氣”?那我就從“行為勝利法”到“精神勝利法”來給你羅列一下:

首先的話呢,我們嘗試不帶任何情緒和慣性來思考一下,我們認為的各種看不慣的情況,真的完全沒有一點現實合理性嗎?其實也不不盡然。

就說這個上下級的親信關係導致的領導不公平對待吧,在【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裡面,他就提到說:

我們中國人都譴責關係文化,但幾乎我們每個人到了管理位置的時候,因為安全感的缺乏和普遍的關係文化的傳統,都傾向於培植親信並傾向於將重要的事情交給親信去做並給予優待,哪怕他的能力根本達不到。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我自己倒是有一個反面感受,因為我是一個“包青天”式的性格,之前在帶團隊的時候,特別希望靠業績、靠能力說話,希望一碗水端平,同時刻意跟下屬保持著工作之內的關係。

結果就是,很多人都不聽我的話,甚至還有人背後跟大領導說我壞話,我也沒有取得什麼突出的業務進展,總之,就是裡外不討好。

所以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處在這個角色的人,面對同樣的情況,我是不是也會甚至不得不這麼做呢?我們看不慣的人是否會有不得已之處呢?

就像很多行業和公司的採購拿點回扣、銷售請客喝酒送禮都是默認的,只要在一定限度就可以。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第二個角度就是,某種意義上來說,但凡在一個地方有爭奪、有勾結、有陰招,往往也是利益太大的緣故,同樣也說明你很靠近核心利益圈——至少在能聞到的範圍,已經比很多人要幸運了;想想也是,一片清水當然也容易一片和諧。

也就是說如果你所在的行業、公司是成熟的、支柱性的、龍頭性的,那就一定會存在比較大的“利益攤派”問題,所以大型國企、央企裡也最有可能存在讓人看不慣又很普遍的行為;

所以為什麼新興行業、創業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比較清流,那就是因為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搶的,大家都得不得不得憑自己的真本事去創造新的蛋糕,憑實力贏得權位。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第三,就是一個職場上註定會存在的“視角差”問題。就像你在樓層的一層來看街道和從50層、100層來看街道的區別。

在1層的時候,你容易看到的是車水馬龍、塵土飛揚,噪音汙染;而在高層看不到很多細節,聽不到什麼聲音,注意力會是街道的佈局和走向。

還有個說法是,在職場中往上看都是醜陋的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臉相迎。當你還是基層員工的時候,就如身處熙熙攘攘的鬧市,所關注到的都是很多雞毛蒜皮、雞零狗碎,卻看不到公司的組織運作和戰略方向。

而這些恰恰是公司高層重點關注的,只要這些大的方面不出問題,小事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第四個也是最徹底的解決辦法,就是羅胖在今年跨年演講的時候特別強調的“躬身入局”。世界上很多的局都不是旁觀者的嘮叨可以解決的,而是擼起袖子、爬上梯子、冒著風險去撥正的。

假如我們自己就身處高位,成為一個組織協作體系裡面的重要角色的時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部分意願來決定“氣候”了。

只是為了登高的這個目的,或許你在當下會有一些委曲求全、言不由衷、八面玲瓏之類——也就是說暫時“烏煙瘴氣”一下,但有沒有可能你也就完全適應了,即便有了改變環境的實力,你也不想有什麼作為,甚至也覺得沒有必要呢?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只是能在高位還能自我進化,耳聰目明、言正身直並把上下都打造成這個樣子的人,就又是一個量級的人了。

在已經作古的人中,我覺得格物致知、信念堅定、手段靈活、知行合一的王陽明做到了;能上能下、能進能退、深藏不漏、大智若愚的曾國藩做到了。

在現世名人中,我覺得將企業文化制度化的馬雲像定海神針一樣有戰略的任正非做到了,所以他們站在了職場食物鏈的頂層,也成就了像阿里巴巴和華為這樣既做出了巨大社會貢獻、名聲也超好的偉大公司。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致敬馬雲和阿里巴巴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致敬華為和任正非

說遠了啊,還是回過頭來說說我們普通職場人的事。

那麼最後一個辦法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只是為了有想走就走的選擇自由,我們眼前要做的反而就屏蔽對所謂“烏煙瘴氣”的關注,更加需要專注於讓自己的翅膀長硬,假以時日飛向風清月明的遠方,或者自己打造“一方淨土”。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三、如何做一個明智的職場人?


討論我們身處什麼樣的環境,畢竟是一個短期問題,而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視角,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支點來撬動我們長久的職業發展,我是這麼想的:

我想我們人的本能當中,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很容易看不慣很多東西——因為這個很容易,但卻很少有能力去改變什麼——這個太難。

這個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裡面提到的關注圈和影響圈,我們最好是保持關注圈大於影響圈三分之一比例,然後不斷髮展自己的影響圈,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我覺得這樣的循環才能健康的、有建設性的,同時不汙染自己的視野和心智,也不去製造更多情緒汙染和錯誤行為。

說到底在職業和職場中,非常有力地那個支點,也就是第一重要的就是我們是否有價值、有能力、很重要,然後我們的想法、感受才有通暢地在現實中開花的可能,在此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少談論、少關注、多韜光、多養晦。

所以呢,不如我們每天問自己這樣一句話,我在目前的組織協作體系裡,處在什麼位置,有什麼樣的能力和價值,有比昨天變得更重要嗎?

為什麼你總覺得公司烏煙瘴氣?因為你在底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