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歐洲四大經濟體復甦步履艱難

文 | 《巴倫》撰稿人皮埃爾·布里昂松


隨著製造業持續衰退開始蔓延至其他經濟領域,這些經濟體正面臨持續放緩的威脅。許多國家還遭受著自己本身造成一些困境,在經濟復甦期間,這些國家並沒有採取多少措施來應對這些困境。

2020年歐洲四大經濟體復甦步履艱難

攝影/Olivier Jodoin

由於在如何擺脫經濟疲軟方面缺乏共同的願景和一致的目標,歐洲的決策者唯有希望在全球不利因素減少之際,2020年經濟能夠有更大幅度的增長。

但如果研究一下歐洲四大經濟體明年的前景就會發現,隨著製造業持續衰退開始蔓延至其他經濟領域,這些經濟體正面臨持續放緩的威脅。許多國家還遭受著自己本身造成一些困境,在經濟復甦期間,這些國家並沒有採取多少措施來應對這些困境。

英國將在明年1月底合法脫離歐盟,但在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決定在2020年底前和歐盟敲定協議後,英國將進入一個新的不確定時期。這可能是一項只涵蓋商品交換的貿易協議,而不包括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而後者對英國經濟至關重要。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分析顯示,不確定性意味著明年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會增長1%。唯一的益處是通貨膨脹將受到限制,如果經濟惡化,那麼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可以選擇降息。

在12月12日的選舉中保守派取得壓倒性勝利後,英國現在至少有了一個得到了議會中絕大多數人支持的穩定政府。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Merkel)領導下的德國就不同了。她的執政聯盟在她所在的社會民主黨選擇了一個強硬的左翼政黨聯合執政後面臨分裂。雖然執政聯盟仍然緊緊抓住權力不放,但這很可能會導致政治癱瘓。

昔日經濟強國德國去年避免了衰退,但面臨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2019年,全球貿易放緩打擊了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但是市場信心低落、投資不足、以及德國汽車行業根深蒂固的問題將會持續到2020年。

德國政府似乎無法決定是否應該通過急需的公共投資來採取更多措施支持經濟。但是,由於失業率僅略高於3%,不到歐盟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德國政府沒有太多動力進行大規模財政擴張。

2019年法國是經濟增長率最高的歐元區國家之一,這讓人頗感意外,但該國主要的經濟問題看起來與德國類似:政治癱瘓。假日期間反對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養老金改革的示威遊行可能標誌著馬克龍的改革努力步履艱難。

法國全國範圍的城鎮和市議會選舉將在明年3月舉行,馬克龍已經在考慮2022年的連任競選活動。與此同時,在改革國家機構和為破舊的法國郊區投資所需的數十億美元方面,政府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意大利明年的表現可能依然不如上述國家,儘管該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強勁的貿易順差證明了這一點)。但是,該國去年自己造成的公共債務問題將繼續給這一長期以來增長落後的歐洲國家造成負面影響。

在債務佔GDP比重高達130%的情況下,脆弱的聯合政府能否鼓起勇氣啟動這個國家長久以來一直需要的結構性改革,這一點很令人懷疑。

翻譯 | 小彩

《巴倫》(barronschina)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19年12月26日報道“Europe’s Biggest Economies Will Struggle to Recover in 2020”。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