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中國人討厭保險,甚至“談險色變”?

越越說險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很喜歡回答這樣有價值的問題。同時還會幫助大家增加些必須必要需要掌握的知識。閒話少續咱們說回正題。

這個回覆可能會有點長。請大家耐心看完

本人86年今年已經33歲了 對於保險公司 認識比較全面 接受過兩家公司培訓 分別是2016年10月民生保險。 2017年9月同方全球人壽保險公司 這是一家外資公司

國人最一開始接觸保險應該是96-97左右吧。我兒時記憶中 以前來家裡賣保險的是那個時候。 小時候父母給自己買過3分險種 有醫療的 有分紅的也就是現在的所謂的年金保險

國人現在對於保險公司的認識應該還是國壽 人壽 平安 太平幾家大公司。 其實現在國內的保險公司有很多很多。 外資也已經有很多了。 但是老百姓對於保險知識的瞭解還是太少太少 為什麼因為業務員。業務員大多數是大多數都是主要已業務為主說白了就是為了賣保險而做這份工作。 其實保險銷售主要是客戶為出發點 瞭解客戶需求開始的。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客戶需求 以需求為導向幫客戶慢慢轉化為實際成交客戶 這才是一個保險銷售的重要工作 可是有些人呢 只想著賣一些提成高的險種 維權不顧客戶想法 弄的所有人都覺得保險業務員像是幹傳銷的 對業務員有誤區。

未完待續。太晚了 都3點了


土豪金生日鈔


保險公司就是騙子公司,大騙子騙小子,小騙子騙親戚朋友,賣保險的大多人品都問題,坑爹貨,我老婆被同學拉去聽了一次課,買了太平保險欣悅一生純理財產品,一年交十萬,交十年,當時銷售說這產品年複利,月複利的把老婆整暈了,交了兩年發現利息才4點,還沒銀子存款划算,就問多少年可以保本,她說要幾十年,我們立刻退保,交了20萬,退了7萬多,虧了十多萬,坑爹啊[笑哭][笑哭][笑哭]



手機用戶70102747107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家裡兩個孩子,一家四口,每個孩子從出生就兩份保險,我和愛人也是一人一份。

為什麼要買保險?

1.大環境就是現在看病貴,對於我來說如果意外出現我沒有把握能夠完全應付,即使應付過去我會收到沉重打擊。

2.之前我在平安的保險12年中有過兩次理賠,從報案到理賠基本上就是兩通電話搞定。一次是在火車上被開水燙傷,一次是在抬東西的時候閃了腰。

3.那麼為什麼說保險是騙人的呢?這裡就要說到保險業務員在介紹保障條款的了,首先請你記住保險的功能是承擔風險保障,不是理財,不是理財,不是理財!不要說買多少保險多少年之後你可以拿到多少錢!真正能夠拿到那筆錢的時候你可能花不了,或者是在輪椅上別人幫你花了。是讓你在經歷無法承受的意外之時,有救命的錢!救命的!人生之中不會天天需要救命吧?但是如果你沒有保險,靠親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借給你嗎?他們有嗎?借了你還得起嗎?

4.我的觀念是保險必需要有,但是不是看到一個險種就買,根據自己的情況,不要考慮收益,但不會損失本金即可,在你生了以前沒有的大病不至於等死,在意外出現以後不會捨不得進醫院看病。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少量付出,需要時得到更多幫助。這才是保險的意義。


Derekfu


讓小丑玩壞的行業

保險行業的回報率是很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具體可以參考 回形針 有一期針對保險的視頻。

但是令我們普通人“談險色變”原因在哪裡?

也是這個高回報率,普通的業務員促成一筆單子就能拿到很高的提成,高的提成下摧使業務員使勁各種手段拉業務

比較噁心的就說騷擾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車險馬上到期,各個保險公司的業務電話就打來了

這幾年還算比較好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車險提成沒那麼多了,還是國家管控的騷擾電話的效果

我收到電話的第一反應是他怎麼知道我車險到期了,原來那家知道也就算了,怎麼其他的也都知道了

這是令我噁心的一點

模式的變化,身邊遇到過不少之前做過這個行業的,好像都面臨一個情況,就是“拉人頭”,不知道是地區特殊還是怎麼樣?本地是有不少

這個形式不賣保險,只要你把人招進公司就可以了,小弟不慚,曾經把這個當“常規”職位去應聘過,一進去跟我講帶我過去的人一個月掙多少多少錢,他掙多少多少錢,又把我帶到店長面前讓店長給我講講他是怎麼掙錢(還總是講世人對這個行業的偏見),雖然人生活總是需要錢的,但是這種畫餅式的跟我描述,而且這個餅太大了,我真的就有一種怕撐到的恐懼

這是令我噁心的一點

最後一點,文字遊戲,也可能是上面那樣被拉進去的業務員不規範吧,反正這一點不詳說大家都知道一些就行了

對於保險吧,我沒那麼排斥,只要價格合適,條文清晰,重大疾病險 這樣的保險只要合理還是願意去參與的

真正噁心的不是保險,只是人而已


凌雲速記


十幾年前,我投了一個“失盜險”,那一天我真的被盜了,當我找到保險公司時,工作人員拿出了一本大厚書,終有一條適合我,即不予賠付,我當時就表示了:我只能上一回當,絕不會再受二次當,從此後,至今我絕不再上保險。


用戶73642475422


過去十年,談險色變;未來十年,談險色悅。

如果標題描述的情況,放在過去十年,的確,這是個事實。

但是放在目前及未來十年,大家已經可以清楚地發現,保險從近兩年開始,越來越被人所認可!同意嗎?我們來看看一些事實。

過去的保險市場

用一句話來概括,保險本身不是騙人的,騙人的是“賣保險的人”!

保險產品的條款,都在合同裡面呈現,只不過比起其他產品,比如理財產品等要稍複雜,但是都是白紙黑字寫在合同上!那騙人的是誰?是過去那些不負責任的保險代理人,用最簡單粗暴的語言,賣保險產品,比如賣重疾險,就說賠多少,不說什麼病不陪;賣萬能險,只說收益多少,不說年限。諸如此類的情況,在過去十年,比比皆是,到了客戶出險,或者產品到期時,發現理賠的利益完全不能和代理人說的吻合,所以客戶口口相傳,產生了保險就是騙人的論斷。

未來的保險市場

A.政策

2018年,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銀監會、保監會。為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方案提出,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如果老百姓信任銀行,那麼銀保監會合並管理,是否讓老百姓對保險業也加深了信任度?

B.保險從業人員

目前的保險從業人員如果要售賣保單,有著非常嚴格的銷售規則和流程,比如要雙錄——錄音錄像,一個作用是讓代理人無法用不合規的話術進行銷售,另一個作用是讓客戶清楚地瞭解到保險的條款,雙方都能夠非常明確地愉快地成交保單。同時,保險從業人員的入行資質,也是越來越高,學歷、履歷等都是入行的硬門檻,非任何人都可以進入,越來越專業化、規範化。

C.保險產品

目前保險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保險公司也是規模龐大,外資中資中外合資的保險公司在中國都經營的非常出色。而保險產品的條款也是越來越有利於客戶,例如疾病保障,保障的種類越來越多;例如萬能險、終身壽險,給予客戶的資產保值增值水平也是越做越好,甚至比起很多的理財產品、信託產品都要收益更高。而設立的猶豫期,可以讓客戶在期間無責任退保,免去客戶的購買之憂。


看看過去和現在,就知道客戶為何能夠越來越接受保險,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家庭保障中,無論是健康還是財富,都需要配置一定的保險,才能夠讓家庭無後顧之憂,我們不光要注意財富的增值,其實財富的保值,才是首要的,而保險正是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相信,你們都會認可,讓家庭資產永葆壯大!


連板股王


保險本來是對人的一種保障,是好事,但在中國已完變了味。保險公司太多太雜,幾乎就是為了斂財不擇手段。但真正理賠的時候又容易出一些么蛾子,讓國人對保險公司產生了不信任甚至是厭惡的情緒。對那些所謂的保險業務員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實際上國內的保險業務員都是臨時性的,很難有人堅持下來,基本都是把自己的親戚朋友等走一遍,然後就再也上不了單了,也就幹不下去了,等你有事的時候這個當初賣你保險的人也說不上話了。而且根本談不上素質,不管什麼人只要你想幹它都要 ,男女老少通吃。反正你能上單就行,等你上不了單了就讓你滾蛋,不會養閒人。


華000哥


中國人為什麼討厭保險?是他們不會出現風險嗎?顯然不是!

問題出現保險公司的營銷手法上。中國的保險為公司為了完成業務,突出的現象是把保險產品賣出去,而不是讓客戶接受保險產品。

為了把保險產品賣出去,也就是為了完成業務量,就催促業務員快點賣,快點佔領市場。而其中的細節,其中的條條框框,都來不及細說就簽了合同。這就像賣掉一把青菜一樣,其中可能有爛葉子,但是客戶卻沒有看清楚。

一把青菜有爛菜葉,至多會罵一句賣菜的,但是保險產品沒有了解透,或者沒有讓客戶充分了解,就讓人客戶感覺是欺騙,於是就罵上整個保險行業!

問題是保險不是普通的商品,普通商品有點小毛病都能忍受,而保險是金融產品,是合同產品,在沒有讓客戶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形成交易就類似於欺詐。但是,問題在業務嗎?肯定不是!保險公司為了完成業務量,根本就不給業務充足的時間進行講解。

在產品方面,保險產品與其它的商品不一樣;而在銷售方面,保險公司一味的要業績,也一味的按照普通商品的方法,“我只提供貨物,你怎麼賣我不管”,不一樣的東西,用一樣的方法去賣,這就是保險公司的不足。一味的講業績,忽略了銷售的質量,也就是忽略了對產品的講解,這是保險爭議多的原因。

保險公司有問題,客戶同樣有問題。賣保險是都是衝著收益高或者利益大去的,問題是保險公司不是慈善組織,它是商業公司,它要賺錢,你怎麼可能精明過保險公司?由於自己只看到利益,期望過高,當發生現賠時,又發現與期望值差別過大,於是就說保險公司騙人。是保險公司騙人嗎?是自己太貪了。

回到主題,保險行業真的是一無是處嗎?顯然不是。保險行業在世界上存在一兩百年,自有它的合理性。

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保險行業越發達;經濟條件越好的人,越有保險意識。

隨便扒扒,哪一個富豪沒有賣大額保險?可以這樣說,越有錢越賣保險!他們賣保險的目的不是因為自己沒有錢想著生病時好讓保險公司賠一筆,而是他們有風險意識,他們有經營意識,他們知道藉助保險的力量為自己保本與止損!

同樣的,那些說保險騙人的人,往往是經濟條件差的人。因為他們沒有經營意識,沒有風險意識,不知道可以藉助錢的力量來辦事!所以他們往往是最不接受保險的人。

沒有經營意識,沒有風險意識,這或者就是窮人與富人的最大區別!


農村故事場


大家用投資的角度去看待保險。

在中國,目前很多人還是以投機為主,投機的特點,就是短平快。股票、期貨這樣的投資雖然回報率高,但是輸錢的風險很大。債券、基金這種投資有時候還是可以收回一些的。儲蓄這種投資壓根就沒有回報,好在錢還在兜裡。

買保險,或者叫投資保險,大概率需要等待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且每個月,或者每年要繳納一定額度的保費,這一定額度的保費可能就會給生活上造成壓力,萬一沒發生意外,豈不是虧大了,不划算。投資保險跟投機的價值取向是偏離的。畢竟,沒有人每天出門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會發生意外的。

有時候,一個人可以把錢存到銀行定期5年,期滿後在轉存5年,如此以往。銀行存款無論怎麼存,取出來的錢也增值不了多少。如果存了這麼多年的保險,如果發生人身意外的話,可以得到幾倍的賠償,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也有可能把本金拿出來。

對保險的錯誤理解

很多人,認為保險不就是用來保證健康的,我沒病,為啥要買保險?你是在詛咒我生病嗎?這樣的想法太過於片面化了,保險是有很多其他神奇功效的。保險可不是一門簡單的學科,他是集成了法律、醫學、金融等各行業的專業知識。直接講故事吧。

有一個大客戶來退保,‍‍他的保單年交保費是20萬,‍‍已經交了7年,‍‍第8次來交保費的時候,‍‍因為自己家裡的企業貸款沒有結清,‍‍銀行不願意放下一期貸款,‍‍客戶能夠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把保險退了,‍‍然後拿錢去救企業。營銷員來了以後,一聽情況就笑了,‍‍很快的幫她辦理了一個保單貸款,‍‍先交了當期的保費,‍‍剩餘的貸款拿去,‍‍還的企業貸款,‍‍等到銀行新的一筆貸款下來之後,‍‍用來還了保單貸款,‍‍而整個過程保單沒有失效一天,‍‍由於調頭寸的速度也非常快,‍‍整個保單貸款所產生的利息也是低到,‍‍微乎其微。客戶後來自己也笑了,‍‍所以原來保險還有這種操作啊

在投保的時候,‍‍如果沒有專業的保險營銷員幫你去分析你的財務狀況,‍‍和你的保險需求,‍‍你真的以為,‍‍你自己能夠買對產品和保額嗎?‍‍很多人對保險營銷員的第一句問就是,你們公司一份保單賣多少錢?而問出這樣的問題,其實明顯就是完全不懂保險,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專業知識的人通過荊棘密佈的網絡開始自我學習的痛苦歷程,‍‍最終能夠選對產品和保額。多數情況下,‍‍當他看到網上,‍‍各種各樣的說法之後,‍‍他就放棄購買念頭了,‍‍所以最後還是處於沒有保障的裸奔狀態,並且對保險嗤之以鼻。當今下,在緊張的醫患問題下,為什麼還會選擇醫生,而不是自己通過一本書解除病痛哪。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專業的人來處理的。

不經歷風雨,哪裡有彩虹

當前的疫情,如果不是國家在為全民醫療費用兜底,會有多少人因為鉅額的醫療費用而絕望,無可奈何地放棄治療。這樣的新聞,你一定或多或少的聽到看到過。有人會認為自己有社會保險,可以用來保障啊!簡單說一下,社會保險吧。社會保險裡有這樣幾個名詞,起付線、自付比例、全額自費。日常的小病小災還好的,真有重大疾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有的花銷全部在報銷範圍之外。如果家庭經濟實力差的話,一下子可以讓家庭生活標準回到解放前。



處女座與十一月


保險業的經銷形式不知是他學傳銷的,還是傳銷公司學他的,反正業務員都是憑騙人家參與,被騙的人越多,他的收入越高。騙完了親戚騙朋友,騙完了朋友騙鄰居,騙完了鄰居騙熟人,全騙完以後沒人可騙後就下崗了,後來的人依次前行。到現在,原來的業務員和他們的親戚朋友都成了保險公司的受害人,所以現在人們一提到保險,就如提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唯恐避之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