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也許我們印象中的“鄉下房子”,還是這樣的老舊房子: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或者是這種洋不洋、土不土,卻在農村備受追捧,被視為富裕的象徵的獨棟小樓: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農村人口大規模外遷、守舊的農村受到城市文化強烈衝擊,鄉村裡的建築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又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個關係著每個村民生活的問題,需要深思的不只是建築師。


如今鄉村振興如火如荼,不少村莊邀請了來自城市的建築師和規劃師操刀,進行風貌提升等項目,他們也常常強調延續歷史風貌,傳承地方建築文化。


儘管其中很多人本意不壞,但是在缺少原發性研究的情況下,政府和建築師容易以錯誤的方式介入鄉村建設,不僅沒有做到鄉村建築的傳承與更新融合,反而成了傳統建築文化破壞的“幫兇”。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鄉村傳統建築不同於城市建築。城市裡的建築設計旨在解決交通、城市架構、經濟成本等問題,有著一套簡化且側重效率的工作流程,具有大批量,標準化的特點。而鄉村建築大多是自發形成,技術傳播也是靠口口相傳,解決的是自然環境下的生存問題,以及與風水民俗等有關的文化問題。


不能用城市建築思維解決鄉村建築問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幸運的是,儘管村子裡亂搭洋樓,亂建“假老屋”的現象不少,一批優秀的建築師們也在不斷探索者鄉村建築升級的道路,越來越多坐落於鄉村,為民所想的建築憑藉優越的設計走進大眾的眼簾。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浙江洞橋鎮“美麗宜居村莊建設”


中國普利茲克獎第一人王澍參與了浙江洞橋鎮“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試點的打造;位於江蘇南京的郭興村“無想自然學校”項目今年拿下了英國皇家風景園林學會的“國際傑出貢獻獎”;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江蘇郭興村“無想自然學校”

雲南光明村災後重建項目憑藉一棟能抗8級地震的樓房,獲得了2017最佳世界建築獎;四川馬鞍橋災後重建項目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2016國際生土建築大獎……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雲南光明村災後重建項目

就在本月,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獎(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在孟加拉國進行了頒獎典禮。這個獎項是亞洲地區建築界最高建築設計大獎,與普利茲克獎、金塊獎、阿卡漢獎、國際建築獎、開放建築大獎並列為面向國際的世界建築六大獎。


獲獎名單中,有八個來自中國的項目獲得了金獎,其中有四個項目坐落於農村或者郊區,還有不少位於鄉村的項目獲得了提名獎。剖析這些典型案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現在國內誕生的最好的一批鄉村建築設計案例與普遍存在的鄉村建築之間的差距,在反省之中逐漸實現鄉村建築設計思路的全面提升。


杭州富陽東梓關村回遷農居

傾聽農民訴說,細節定成敗。
東梓關村的“最美回遷房”為什麼能獲獎?顏值方面的分析編輯研就不提太多,好看的房子哪個合格的建築師不會造?但要造出適應當地氣候、滿足村民需求、遵循文化習俗還能注重實用和隱私的回遷房,不容易。而東梓關村回遷房,就是在這些細節上下足了功夫。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當地政府決定一期外遷50戶之後,設計團隊就找到了這些農民,給他們發問卷做調查,還考慮了各家各戶的人員構成,找到他們的共性需求,以此來制定房屋的構成。


村民們強烈要求自家能夠獨立開來,不要和別家房屋連在一起,設計師們就用巧妙錯落的設計把戶與戶之間完全隔開,不共用任何一堵牆,但是外觀上卻依然感覺房屋群是一個整體。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其次,就是尊重文化風俗。當地堂屋一般坐北朝南,院落由南邊進入,哪怕是最終回遷房看起來錯落有致,在這一點上設計團隊也不曾“將就”。
為了避免大家住進新房之後,因為功能不足而自己亂搭棚、堆雜物,最終影響建築外觀,後院還考慮了洗衣池、電瓶車位、農具間、雜物間、太陽能熱水器等等實用空間。連掛空調外機的位置都提前考慮好了,就是為了讓這些新房能夠一直“美”下去。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廣西喜嶽·雲廬酒店

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鄉間民宿的案例,更是新式建築設計如何與農村友好相處,互相融合的“教材”。
一間大床房,工作日一晚上也要1600多元,廣西喜嶽·雲廬酒店坐落於一個幾年前連導航軟件都找不到的廣西偏僻鄉村——楊家村。


酒店的“本體”,是戶主向村民租賃的幾間破舊農房,破到村民一拿到現錢,馬上就在隔壁蓋新房子住了,毫不留念。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改造前的酒店這也造成了酒店建造的第一個問題。酒店選址的時候,設計師挑了一個“風水寶地”,這個地方往外看有一片漂亮的田,遠處還有山脈延綿,風景甚好。


設計師覺得好,村民也覺得好,於是村民二話不說就在酒店大門口蓋了一棟兩層的小樓,給酒店門口擋了個嚴嚴實實。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但是這就是農村長久以來的構建方式,也是村民之間的相處之道,是建築在這裡形成的自然途徑。這個意外不僅沒有成為酒店建造的障礙,反而讓設計師開始反省,學習如何與農村共處,“設計一個感覺上是從這裡面長出來的房子”。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最終完成的酒店,隔壁就是住著人的農民房,而酒店本身除了內部裝潢寬敞明亮、住的人都是遊客之外,和民房無二。改造過程中,還保留了原建築的木結構、黃土牆、坡屋面和頂上透光的“亮瓦”。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換言之,酒店和民房之間的差別,就像村口老王家和村尾老李家的差別——大家都是民房,只不過內部各有所好,住的人也不同罷了。


安徽尚村竹蓬鄉堂

讓老手藝與現代建築手法結合,為一座歲月靜好的古村落“畫龍點睛”。


這個由六把“大竹傘”撐起的鄉堂,過去是尚村已經倒塌的高家百年古宅。尚村的其他建築和高家古宅一樣,都是最典型的徽派古村落。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尚村高家古宅已經傾頹如何利用新鄉堂的建造,保護古村落的建築文化風貌?應該利用傳統的手工建造,還是現代的工業化建造?這兩大難題,居然能夠在建築工人和尚村匠人的協作下迎刃而解。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前期調研中,設計師們發現村裡常住的一些村民,年輕時都在城裡當過木匠、泥瓦匠,手藝了得,何不讓他們在這個項目上露一手?


同時為了延長竹結構壽命,設計師們決定將竹材處理這部分工作交給更為專業的竹構廠家。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於是在打造鄉堂的過程中,出現了這樣的畫面:村裡的老匠人們整理著磚瓦廢墟,用掏出來的青瓦建成了媲美古老民居的馬頭牆;而竹構師傅穿著工作服,邊和老匠人聊著建造的細節,一邊用現代工藝處理過的竹子和現代鋼構件方式,搭起了通透又穩固的竹傘……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竹蓬鄉堂建造過程原本的廢墟,變成了村民可以坐下來聊天曬太陽的地方。有來這裡幫忙打掃的,有抬出音響唱歌的,也有負責聚餐的,這個小小的鄉堂,成了村民驕傲的作品和好去處。

道明竹藝村

用最浮誇的建築方式,打響最傳統的文化名號。


和前面幾個與村莊融合發展的項目不同,竹藝村的發展更像是把傳統文化搬到商業化的舞臺上,因為它揹負著的不僅是一座村莊的復興,更是一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出路。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竹藝村的“爆火”,是從這裡的網紅建築“竹裡”開始的。呈無限符號形狀的屋頂、用竹的外殼製作出的內牆紋理、竹編打造的建築外立面,讓來到這裡的人都發出同樣的感嘆:竹子還能這麼用!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正是這種對竹文化的“大肆宣揚”,才打破了以往竹文化口口相傳,默默無聞的尷尬境地。這樣一個竹文化濃厚的建築,為整個竹藝村的建設和運營奠定了核心文化基礎。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無論是這裡舉辦的建築、藝術相關分享沙龍,還是海外藝術家駐留項目、兒童藝術節,都能融入竹文化元素。每一場盛宴,都是竹文化的盛宴。


重慶遠山有窯

破敗的、面臨淘汰的東西,同時也必是僅存的,不可多得的珍寶。


是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的土窯,也是僅存的傳統陶藝文化資源。是無法再支撐生活收入的被淘汰的手藝,也是這裡超越其他民宿、景點的文化資本。這個重慶主城僅存的土窯,在村民老劉和設計師的眼裡,就是這樣截然不同的存在。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改造前與改造後的土窯

把一座土窯改造成能夠做手工、喝咖啡、看風景的複合型公共文化空間,是這座已經跌落谷底的土窯的最後一搏,也是成功的一搏。


在這個並不發達的村子裡,工人們的技術水平也相對落後。設計師田琦為了實現他的構想,無數次讓施工隊推翻重做,還多次在現場用小木棍搭模型,給農家人講課,因為他對自己的設計有信心,無論多困難,絕不將就。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土窯西側的山石,成為了改造後“遠山有窯”的入口點綴,打破了新建築和自然環境的界限。東側的室外為開放式露臺,與山中的綠植融為一體。設計師彷彿做了一個香爐,而其中縈繞的“香”則是大自然本身,沒有一絲一毫雜質。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遠山有窯”內部這裡的建材,大多數是老房子拆下來的松木、柏木,還有舊木材市場淘來的木地板和木樑,加上傳統的紅磚牆,舊中尋新,每一個細節都豐富了遠山有窯的韻味。

寫在最後

建築確實能夠給人以鄉愁,但是這不等於把房子都造成這一代人童年記憶中的樣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回憶,70後記憶中的家鄉,和90後已經全然不同,這個問題怎是一成不變的建築設計能夠解決的?

真正考慮到鄉村核心文化元素並且提煉出來,結合新的建築潮流或者生活方式、時代背景,不斷為下一代人創造新的鄉愁,才是鄉村建築升級的比較好的方式,問題只有一個——難。並且新事物的出現,必然需要時間去沉澱,需要人們慢慢理解和接受,與其迎著風口做新設計,不如就按照“甲方”想要的樣子做好了——這樣的思維極大限制了我國鄉村建築的進化道路。

所幸,我國的建築師們依然在探索,在挖掘。他們正如他們所想的一樣,不僅擁有在鄉下造一座房子的能力,更有著改變鄉村生活、改變建築傳統和傳承建築文化,助力鄉村復興的能力。


這四個獲亞洲建築獎項的農村建築,解決了農村建築最糾結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