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的房價未來是漲還是跌?你怎麼看?

鵬城斑馬


我在一線城市深圳,租住在龍崗布吉大芬。據我說了解的還有中介那邊瞭解的大芬這塊的房價從16年下半年到今年深圳房價變化很少很少。我個人覺得近兩年內深圳的房價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兩年感覺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好做,再加上國家對房價的調控,房價難漲上去。但是長期來看,說不太準,但是應該不會像前幾年那樣瘋狂了。


深圳winnie


從法律和理性的角度來說,這是市場呈現出來的完全正常的一面。

對自住的來說,房價的漲跌對居住影響不大,你完全可以不理會價格的漲跌,說不定幾年後又漲起來了呢?

對於投資的來說,跌價不能構成退房的理由,這房你退不了,那就只有持有,相信等經濟形勢變好,房地產市場也會升溫的,你再擇機售出即可。

從宏觀的角度講,套用地產圈大佬,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話: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目前的情況是,金融對房地產市場的調節能力逐漸失控;土地供應與否,土地財政不改變,又該如何實施?新生代群體,未來應該接不了這麼大的盤子。

具體點,某某2017年剛在武漢買的房,政府限價,稍微抑制了下房價,但是,從長期來看,主這點錢就不指望賺多少了,不虧即賺。

武漢,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中心城市,具備很好的教育基礎,百萬大學生留武漢,初見成效。同時湖北省內的周邊城市,對於在武漢置業的激情,一直很高漲,但即使是這樣,房價在今年,粵港澳大灣區這邊漲浮明顯,同時,連一直看衰房地產的謝國忠同志,現在也高呼大家上車。

任何行業,都不可能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同時,房地產行業對於其他消費行業的抑制作用,已經成為了目前經濟再次增長最大的絆腳石,

某某家06年在北京亞運村買的房,8000一平,現在差不多漲到一平7、8萬,

你說他們賺了嗎?當然賺了,還賺了不少,

但是,我們家人無不懷念08年,以及更早的時候,因為當時做生意太容易了,

他們當時一年賺的,足夠在北京買10套房,200平往上的,

現在,收入是過去的,不到十分之一。而物價,早就不知道是過去的多少倍了!

這個房價,該降了,

只不過,真的不知道,房價即使降了,當年的經濟繁榮,還會不會重現?

以上僅是我的個人看法,不代表今日頭條平臺觀點,歡迎大家補充。圖片如有侵權,告知可刪!





叄歲說房


我認為中國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是大概率出現一個分化走勢的,有價值的強者恆強,沒有價值的回調甚至下跌!

因為從目前中國整個房地產的體量來說,確實已經大到驚人了!450萬億的市值相當於其他多國之和,但是我們的人均GDP卻沒有達到一個其他先進國家的人均水平!所以可以看出的是,中國有很大一部分的資產,甚至貢獻來自於房地產市場,這是非常不健康的!

目前國際上房地產和金融投資比例30比70.中國房地產和金融目前比例是77比23.這種比例一定會改變。也就是說,未來的房地產會有一個去泡沫,去槓桿,去風險的趨勢!

對於現在的中國地產來說,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還有部分的強二線城市,是保持著一個引流,留住人才的優勢。這些大部分的優質城市裡,常年人口密度都是一個保持高水平的階段,那麼對於房地產的投資,自住,剛需,置換等也是會保持這一個旺盛的階段!

所以拉長10-20年來看,這些優質城區的房價一定是可以跑贏通脹,保持著一個長期的上漲模式的!

但是對於那些三四五線和弱二線的城市來說,人口的密度會越來越小,流失率會越來越大,那麼自然房產的需求也會隨著下降!再加上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房產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的囤積,也都是一些炒房客的所作所為,這裡的一個空置率數據達到了24%左右,是相當危險的!

如果未來的房地產稅,空置稅等一旦實施,那麼這些沒有市場的炒房囤積物,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拋售,導致房價下跌!!因此三四五線房產的未來走勢是滿足一個剛需和置換,但是沒有投資價值,更不會有所謂的炒作價值!

房地產調控力度仍維持“高溫”狀態,住房不炒是常態,因此僅剩下投資價值的只有一線和新一線房產!

更重要一個指標是,目前的中國已經出現了嚴重老齡化結構,高房價讓出生率,結婚率逐年降低,如果依然保持這樣的趨勢,那麼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消費刺激是不樂觀的,對於整個中國的發展也是不健康的!

目前的高房價已經困擾,阻礙了太多年輕人的未來,出爐,想法,創業,甚至生育等,不應該再“野蠻生長”了!試想一下,未來10-20年後,大部分的年輕人還缺房子嗎?其實不缺了,所以房地產無法繼續邁向下一個“20年的黃金週期”,一定會有分化走勢!


琅琊榜首張大仙


由於從2016年就開始實施了限購令、限售令,現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普通商品房一直維持著5-6萬/平方米,既沒有怎麼大漲,也沒大跌,目前處於相對平穩階段。不過,當地居民認為,一線城市房價現在動輒五六百萬甚至上千萬,已經與剛需無關,當地百姓無論如何都買不起這麼高的房價。

對此,有專家表示,如果一線城市房價出現大幅回落,很可能比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要嚴重得多。所以,政府絕不會允許一線城市房價出現大跌,未來一線城市房價既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落,將穩定在目前位置區域波動。

而我們認為,如果一線城市房價出現集體快速下跌,則會引起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而如果讓房價緩慢下跌,同時,居民的收入再同步提高。通過幾年的時間,實現軟著陸的結果則最好的。最終,一線城市房價還是要與當地居民收入接軌,房價長期脫離居民收入,淪為投機市場的風險要比房價下跌更可怕。

事實上,希望一線城市房價既不要大漲,又不要大跌,這是不切實際的,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國內一線城市房價只有通過緩慢下跌,去泡沫化,才能實現更安全的軟著陸。希望一線城市房價繼續大漲,這種可能性基本排除。

首先,中國居民的槓桿率已經用到了極限,繼續加槓桿的空間已經不大。資料顯示,中國居民的住房資產佔其總資產的比重接近70%,其他金融資產只有30%。這意味著,中國居民財產的大部分都在房地產上面。房價繼續上漲已經沒有空間。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達到450萬億,相當於美國、歐洲和日本房地產的總市值之和。而一線城市裡多數都是高房價,所以佔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值的佔比更高,如果未來一線城市房價還要上漲,那就會使得中國房地產市值買下全球,這樣虛幻的泡沫一旦破裂,後果不堪設想。

再者,城市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對房產需求日趨減弱。同時,由於高房價,一線城市人口流出逐步開始增多。現在,北京、上海的人口已經出現了淨流出。數據顯示,201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4.2萬,比上一年減少了16.5萬。相比之下,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只減少2.2萬。試想,一線城市人口都出現負增長了,還要繼續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房價還有上漲空間嗎?

最後,一線城市房價已經遠遠背離當地居民收入,兩個數據說明問題:一是,當地居民平均收入只有7000多元/月,而房價動輒要六七百萬/套。這意味著,當地居民要不吃不喝工作70-80年,才能買到一套房子。這樣高的房價還能漲上去嗎?顯然,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二是,當地房東把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出租,也只有8000多元/月,而這套房子的價值在七八百萬。這意味著,房東投資一線城市房產出租,起碼要六七十年才能收回投資,這樣的投資回報率實在太低了。顯然,一線城市房價現在只有投機價值,沒有投資價值。而如果投機者看到房子漲不上去了,就選擇撤離,房價就要下跌。

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不可能再上漲了,我們現在只能寄希望於穩中有降,逐步與當地居民收入能夠掛鉤,實現軟著陸,至於三四線城市房價就隨它去吧。事實上,房價緩慢調整不可怕,但是長期脫離當地居民收入的房地產泡沫才可怕,一旦投機性需求撤出,房價就有大幅回落的可能性。


不執著財經


想知道一線城市的走勢,就必須先知道全國的趨勢

上圖是2004年至2013年的全國住宅銷售量和價格的同比增幅趨勢(原諒我時間軸是反的……懶得調了)。可以看出,從2005年起至2010年,銷售量和價格的同比增幅趨勢呈明顯的同向走勢,且趨勢非常一致,銷售量同比增幅的波動明顯大於價格同比增幅,這就是前些年大家意識到的“房價越漲越買,越跌越沒人買”的體現。

有過投資經驗的知友應該已經能看出來了,這種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投機市場趨勢,市場情緒隨著價格的波動被放大,被放大的市場情緒反過來又影響價格趨勢,直至某個新的事件或信息出現,市場出現反轉。這也就體現了在地產的黃金十年中,住宅市場(即使是全國這麼大的市場)基本就是一個投機市場,真正的實際需求者(我不喜歡說剛需這個不靠譜的詞)也被迫捲入這個明顯的投機市場(這也就是前些年媒體和普通民眾總說的什麼“炒房團”)。

然後2011年之後市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1年至2013年這兩個增幅趨勢出現了背離,雖然絕對值雖然還是在漲,但是趨勢卻成了基本反向的,也就是說價格漲得多銷售量漲的少了,價格漲得少,銷售量漲的就多了。這只是圖表上的反應,實際市場情況要比這個複雜,畢竟全國市場太大,且核心城市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單大體趨勢是沒有錯的。所以全國層面上來看住宅市場已經逐步脫離了強烈的投機情緒,逐步變成普通的市場。那麼在一個符合古典經濟學供需關係的正常的市場裡(目前也只是相對正常),沒有非常規的事件發生的前提下,價格暴漲的可能性發生是非常低的。市場的實際表現也是如此,全國住宅市場在近幾年不會暴漲了,考慮到成本的上升、地方政府債務、財政需求、銀行風險等問題,大體上會溫和的上漲,部分以往過度投機的區域有下行壓力(是否下行要具體的看)。

那麼回到題目中來,一線城市(我更喜歡說“核心城市”)的趨勢並不會完全脫離全國市場,從一箇中長期的範疇來看,一定是和全國市場一致的,但是短期則有區別。其實造成區別的原因挺簡單的:在2005至2011年期間,由於市場投機風氣濃厚,地產的利潤率非常的高,大量的非地產公司也都成立開發公司,加入到地產開發中來,由於中間幾次調控和城市供地能力有限,大量的公司湧入非核心城市開發,造成了非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快速過剩。為了保證利潤(地產公司的風險和資金成本非常高,利潤高是保證生存的必須),大量公司重新回到核心城市開發(住宅市場的核心是


海南房地產小李


1.從發展的角度看

從古到今,人類的發展都離不開人類生產生活的聚集。有了一群人的聚集,才有產業聚集,產業聚集的繁榮成就了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這些地方大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科技先進等諸多優勢與一身。這些個聚集地可以看成是一個點,是一個非常耀眼的點。而其他地區由於不具備或沒有產業優勢而成不了耀眼的點。以天朝為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這麼幾個亮點,以強大的黴國為例,黴國地球上暫時唯一一個超級強國,亮點城市也就那麼幾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是國內所有城市都繁榮,必然出現分化,一線城市土地是定量的,居住用地是稀缺的,因為其強大的吸引力,全國甚至全球的資本都想在這些地方有個立腳點,所以價格會漲的。

2.從國際的角度看

打開世界地圖,亮點城市屈指可數, 城市化率國外走的比我們早,每個發達的國家,產業分工是非常明確的,人口大多也聚集在產業周圍。

以日本為例,東京都周圍生活了近總人口的1/3。名古屋大阪周圍佔比也達到1/3因為這些地方都是日本國比較耀眼的點,因為集聚了很多產業所以集聚了很多人。這種地方房價在全球都是貴的出門的。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其實聚集的人不多,因為那裡除了是首都產業聚集不是很多。美國經濟比較自由,行政干預比較少。國體決定它不能向某些大國那樣隨便到處規劃。這片土地是講求自然的,人們自然聚在一起,例如,硅谷,是因為先有高等學府聚集導致科技成果聚集,自然導致產業聚集。美國房價最貴的是紐約,不但美國人,全世界的精英富豪都以在紐約有套自己的房子為榮,這地方放價會跌下來麼

綜上所述,個人愚見,因為資源是稀缺的,人性是逐利的,所以,一線城市房價是穩中有漲的。如果那個點的房價迭出第一陣營,它也就從一線出局了。因為一些城市聚集了優質教育,醫療,就業等資源所以人們會趨之若鶩。


龍Na


房產是一國居民最主要的財富,一線城市的房產更是相對稀缺的資源。社會的收入和財富分配越不平等,住房的價格肯定是相對越貴的,收入和財富的分配越平等,住房的價格就會相對越便宜。

另外,社會貧富差距越大,人口在一線城市的集聚度便越大。一線城市富裕階層的集聚度高,社會貧富差距越大,“富人產業”相對越大,一線城市對勞動力的集聚效應便越強。

所以,當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時,一線城市的房價將會是相對收入增長呈快速上漲的趨勢。當社會貧富差距縮小時,一線城市的房價相對收入增長就會出現下降。

當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推動房價快速上漲時,信貸的擴張就很容易給房地產市場“注水”,房地產市場滋生的泡沫越大,將來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的幾率便越大。當貧富差距縮小的使房價出現相對下降時,想給房地產市場“注水”都難以注入,即使同期的貨幣政策寬鬆,也不用擔心房地產市場會崩盤。

當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時,對房產的需求會增加,將會推動房價上漲。當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時,房價上漲的推動力量就會減小。


大方妹幾


一線城市房價未來20年不會下跌:

1.城鎮化,中國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率未到60%,發達國家城鎮化基本上超過70%,也就是說中國近十年目標還是奔小康,中國要進入發達國家就要城鎮化超過70%,中國近20年大力發展城鎮化,才完成增速10%,那中國城鎮化超70%需要到少20年!

2.通貨膨脹,2007年中國m2:40萬億,2017年m2:167萬億,十年增長4倍,還是基數越來越大,所以未來通貨膨脹還會繼續,因為中國還未進入發達國家,經濟快速增長更加快通貨膨脹。

所以未來十年一線城市房價肯定呈總體上升趨勢。


柔情似刀


這個問題已經討論很久了,可以說已經有十多年了,實際上的答案也不用再說了,但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是這個結果,憑什麼房價不受房子供求關係影響。

實際上中國應該進行一次房價究竟是什麼價格的大討論,我一直說中國人把房價搞錯了,房價根本就不是房子價格,否則不會出現鶴崗玉門白菜價還沒人要,北京、上海天價還拼命搶。

實際上大家搶的不是房子本身,便宜的房子偏不要,喜歡高價買高價房?說不通啊,所以說“炒房客炒高房價”就是個冤案。

實際上大家搶的是:大城市資源和居住資格,這才是房價的真正內涵。

那北上廣大城市“居住資源和居住資格”什麼時候能供大於求了,什麼時候房價就會開始降了,也就是說北京、上海不再有人願意去了,房價就會降了,和房子增加供應毫無關係。


清逸231799974


不但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不會降,就是準一線的十幾個國家中心城市也不可能降,因為有優質的資源吸引人口的聚集,怎麼可能降呢?

三四線一下也不太好說,現在的農村青年結婚都把城裡買房作為定親結婚的條件,農村年輕人越來越少,這種購買需求一撥接著一撥,是接續不間斷的。有需求怎麼可能降呢?除非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區和城市,總得來說,中國城鎮化的進程還遠未結束,房子還是有很大的剛性需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