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說我國抑鬱症患者有一億,大家看身邊真有這麼多嗎?

Ellfie她爹


抑鬱症患者,並不一定就能被你看出來的,哪怕是平時看著挺正常的同事,朋友,看著他們整天嘻嘻哈哈,一點兒也不像抑鬱症的樣子,他們可能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流淚罷了。

目前我們社會,還有很多人不瞭解抑鬱症,還有很多人因為缺乏正確的認識,把抑鬱症看成精神病,看成是丟人的疾病。所以很多抑鬱症患者有時候並不敢去醫院進行治療,也不敢表現出來。

為了不讓周圍的人發現自己是個抑鬱症患者,很多抑鬱症病人都是在強顏歡笑,哪怕心裡面有著太多的壓抑和難過,也不表露出來,強迫自己去露出一副笑臉,這也是很多時候一說某某是抑鬱症,大家都很吃驚的原因。

有時候,有的抑鬱症患者就是這麼強撐著,強撐著維持看起來一切正常的生活,直到最後自己怎麼都堅持不下去了。

如果我們身邊,真的有抑鬱症的朋友,一定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誰都不希望自己得病,抑鬱症患者的內心已經經受了太多的痛苦煎熬,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幫助。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我是一箇中度抑鬱症患者,一個人生活,家人不管我,打電話來就是不停的數落我,逼我出去工作,我每天都在等待著死亡的來到,我覺得死亡不可怕,反而覺得死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今天發現自己崩潰到極端,真的想死掉,找工作找到瘋癲,萌生了自殺念頭,但是想到父母,我默默流淚了,忍著活著……



我每天都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老感覺心裡有事情壓著一樣,又說不上來是什麼事在困擾,平常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甚至很活潑開朗,可是夜晚呢?或是放假時?感覺別人跟本不理解我,他們都在嘲笑我,就好像我是個開玩笑的。似乎感覺走到任何地方都是嘲諷,我不敢抬頭,出門在外手機就是最好的夥伴,離開了它你就會感到焦慮不安。本來以前那麼喜歡那麼嚮往的東西都變得無所謂,討厭人多的地方,覺得所有人都討厭自己。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浮誇能令我放飛壓抑已久的心情,一言不發會令我沉迷於過度抑鬱。試問,我不瘋魔,是非要介意你冷眼?

其實我也不知道在抑鬱些什麼,就是有時候想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都覺得很難受,醫生說別憋著有事就說,但我是那種前腳剛發生的事情後腳就能忘記差不多的,所以真不知道怎麼說。那段時間很疲憊,幾乎每天晚上夜深人靜時候就開始哭,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就是覺得過得很沒勁,後來辭職了,好了,血壓也恢復了,經期也正常了,人也平靜了不少,心臟也不疼了……人的生命就一次,希望調整好自己,人一生中困難都是有的,關鍵看我們怎麼看待和調整,願好的心態迎接每一天!希望每一個人都健康快樂,沒有過不去的坎……

面對一切都好像沒有興趣 面對一切都內心平靜 沒有什麼能讓我開心 也沒有難過 以前也總說死 死 突然有一天發現你說了也沒人關心 大家都是這樣 你說給誰聽呢 而他們不知道是自己心裡真的想死 不經意就說了 所以不再說了 也在試圖摸消自己想死的念頭 但對什麼都毫無興趣 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 父母 工作 自己的理想與信念 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標準 放棄了 感覺活著跟死了沒什麼區別 曾經網上找了一個心理醫生 想問的很多 都加好友了 最後因為打不開心門 有些話還是說不出口 就放棄了 唉 現在買了把電吉他 一直在練 希望能讓自己像以前一樣動起來 充滿活力 充滿希望 祈禱吧……


無愛一生輕1985


其實自己抑鬱十四年了,6月27曰一個網友罵我網友罵我媽的懶。其是不然剛得病時我天天四點起來跑步,一個人從老家跑到省會鄭州,坐車掛號足足一天等著開藥,沒有家人陪伴我症狀見人害怕我依然努力活著,可是現在因工作我感覺智商二三歲吃藥又愛嗑睡其實我不想發信息就是讓大家關注抑鬱症二來自己時常沒工作抑鬱症真的太可怕。我們村的也是這個病一個三十來歲就死了,一個天天關在精神病院二年了沒自由隨時精神還會崩潰,又是網友罵的對我太脆弱了。


黃公望


我不知道抑鬱症是什麼?怎麼來的?

我覺得可能是“好的想法不被人理解”,因為能力問題無法操作複雜的工作卻不能說,或者朋友們都只顧他們自己無心聽自己的煩惱,或者是經常被誤解?

生活中也遇到一些這樣的人,以前有一個唸經甚老的工友,遇到一件很小的事他覺得自己被侮辱了,每天很鬱悶,沒人願意聽他傾訴。

後來我聽他敘述了11天,最後他謝謝我說:還好有你在左右,不然我會鬱悶死!

社會上一些人都覺得自己不幸福,過得很糟,每天無精打采,有機會我都邀請他們一起去醫院,去看看重病房,看看那些垂死的人,依然渴望健康的人,雖然都知道沒有多少指望了。

一個人掉在自己的井裡,自埋自怨,好像世間不公平,其實比你差的不知有多少人,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螳螂蝦,沒吃過鮑魚,一生都沒有踏出自己的村莊,他們是不是更應該抑鬱?世界對他們更不公平?

結論: 放下小我,放眼世界。


世事無常空費神


我是精神科醫生,我來說說抑鬱症的流行病現狀吧,抑鬱症是對人類造成巨大負擔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全球患病人數是3.7億,我國因為人口基數大等原因,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世界最大患病國,抑鬱症患者有近一億此言不虛。

身邊真的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嗎?

因為工作的原因,每次門診接診患者中因為失眠問題求治的佔第一,其次就是因為抑鬱求治的患者。而且抑鬱患者的年齡分佈十分平均,有十多歲的初中學生,有20多歲大學生,有工作多年的中年人,有即將退休的老年人,也有年過古稀的老者。抑鬱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存在精神壓力,有些人因為痛失至親,有些人因為感情受創,有些因為事業變動,有些人因為長期失眠,當然很大一部分人沒有任何原因也會抑鬱。

作為治療抑鬱症的醫生,很痛心的一點是即使在門診苦口婆心的講述抑鬱症的危害和治療的必要性,總還是有很多人抱著猜疑的態度選擇觀望,尤其是一些還在上中學的小患者家長,常常因為馬上要期末考試,馬上要初三了等原因,拒絕治療,選擇要孩子繼續上學,絲毫不考慮孩子的精神狀態能否維持學業的問題。

甚至曾經我的一個朋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我反覆的告誡和勸阻後曾經像我保證帶孩子到北京看看(孩子已經出現自殘現象),如果北京的大夫也這個意見就帶孩子系統的住院治療。但後來我瞭解她並沒有去北京,孩子也沒有治療,還在上學,還會很痛苦,還會越來越危險。

每14個人中就有一名抑鬱症患者,聽著是有些嚇人,但這就是我國抑鬱症的現狀。

關於治療,我國的現狀真的更不樂觀,抑鬱症患者中得到系統藥物治療的佔絕大多數,甚至只有10%的抑鬱症患者進行過藥物治療。

抑鬱症患者需要的科學的治療在全世界醫學界是有共識的,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性認知是抗抑鬱藥物+心理治療的複合醫療模式。抗抑鬱藥物也被認為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除此之外,對於有頑固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在我國也廣泛應用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可以快速緩解患者的自殺觀念和自殺行為。

希望我的介紹能解答你的疑問,抑鬱症的問題其實相當嚴重,我國民眾對於抑鬱症的認識非常少,甚至存在很多錯誤並對抑鬱症患者產生危害的言論,直接影響了抑鬱症患者的診療過程。希望更多的人主動來了解一下抑鬱症,總會有幫助的。


我說精神


我國的抑鬱症患者有多少,截止至2019年10月,全世界統計在內的抑鬱症患者大約3到4億之間,我國的抑鬱症患者佔了1億。但是為什麼有的人覺得身邊抑鬱症患者不多呢?這和我國的心理健康常識普及度不夠有關。


抑鬱症,又稱為抑鬱障礙,屬於破壞性心境障礙的一種,根據DMS-5,ICD-10和CCMD-3,抑鬱症在臨床上大多表現為情緒持續低落,對任何事情都挺不起興趣(就連自己平常很感興趣,很喜歡的都提不起興趣來),無價值感(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有自殺念頭(有的可能付諸實踐),失眠或者嗜睡。有的可能伴有軀體上的腰痠背痛,噁心,頭痛,厭食或暴食等等行為症狀。症狀連續持續兩週及兩週以上。

這當然只是臨床上統計出來的數據,所代表的是多數抑鬱症患者的症狀表現。然而,實際研究證明,抑鬱症的表現不只以上幾種症狀。

近年來,心理學家和醫學界發現了抑鬱症的另一種症狀表現,即“微笑抑鬱症”。微笑抑鬱症患者平常看起來和一般人沒什麼區別,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還會覺得他們對大家總是笑臉以對,有時候還很幽默,會調侃自己。然而,這只是他們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罷了。沒有人的時候,他們就會呈現出情緒低落等症狀。換而言之,微笑抑鬱症患者由於不容易被發現,埋下了心理健康的隱患。

除了上述情況,抑鬱症患者有時候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比如發脾氣、摔東西等等。這是因為,臨床上很多抑鬱症都不是單純的抑鬱症,有的是焦慮型抑鬱症,有的是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抑鬱和躁狂並存)。尤其躁鬱症患者,情緒極不穩定,這一秒是情緒低落,下一秒就可能是情緒高漲,甚至憤怒。有的是這個月抑鬱,下個躁狂;有的是前半生抑鬱,後半生躁狂……這是因為雙相情感障礙環形症狀,抑鬱和躁狂兩種症狀交替出現,週期有的有規律,有的沒有規律。而當一個人表現出這樣的症狀時,很多人並不認為這是躁鬱症,只當是情緒不穩定,有的則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或者只看到他發怒的一面,認為他是脾氣暴躁。

最後,由於男女生理、心理的差異,男女在抑鬱症的表現上有一些差異。為什麼臨床上女士抑鬱症患者居多?其實是女性比較主動求助,而男性大多覺得自己扛得住(結果沒抗住)。此外,男性抑鬱症患者有的表現是情緒低落,有的則是表現為拼命加班,參加各種冒險刺激的活動。由於男性大多有冒險傾向,因而不容易判斷他是否有抑鬱症。

此外,在心理健康常識普及度不夠的情況下,很多對抑鬱症有誤解,認為得抑鬱症是很丟臉的事情,會刻意隱瞞。

加上有的人信息比較閉塞。

綜上所述,就不奇怪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身邊抑鬱症患者好像沒那麼多了。


裡外雅堂


2014年就有報道,我國抑鬱症患者就超過九千萬,五年時間到一億,這個數據只會多不會少。但是大多數人並沒在身邊發現過抑鬱症病人,這是因為真正的抑鬱症病人不會告訴你,倒是那些只是有點抑鬱的人,才喜歡說自己有“抑鬱症”。

實際上,即使是重度抑鬱症患者,也只想把自己隱藏起來,不讓外人知曉,因為當今社會,還有很多人認為這種病是矯情和想不開,也由此給患者帶來一種病恥感,讓他們不得不偽裝自己很好的樣子。

說穿了,就是社會對此類病人沒有很正確的認識,讓患者不敢表達出來,特別是一些患者的父母,即使子女確診抑鬱症,也沒有重視,反而認為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好,所以不是什麼大事。等到發作千萬悲劇的時候,才能醒悟過來。

所以,大多數人身邊是有很多抑鬱症患者,但是在其沒有說出來的情況下,你是不會知道的。但是遇到這樣的患者,請不要說他們是矯情和想不開,這真的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很容易就會走極端。


王醫生談精神病


您好,我是營養師瑋瑋,看到您的題目很有感觸,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

瑋瑋之前在公立醫院工作,身邊都是如超人一般的醫生和護士們;他們每天承擔著超強的工作負荷,又同時兼顧家庭、子女,每個人都是忙的團團轉、走路如小跑、小跑如飛奔!但讓瑋瑋佩服的是,即使這麼忙、這麼累,他們仍然堅持學習,除了考取專業技術職稱外,有的甚至讀了碩士、博士學位,不斷要求進步,真的是充滿了正能量!

但在離開醫院、進入私企後,瑋瑋才深切體會到了身為 一個【社會人】的壓力,工作量大、要求高、人際關係複雜,即使下班後仍然焦慮著,擔心未完的工作能否如期完成、做完的工作是否能達到領導要求、領導今天的某句話是否另有用意等等,總之是安寧不下來!這些瑋瑋還能應付,但很多時候還是被不自覺的帶入到了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比如別人的不友好、甚至歇斯底里會讓我也變得極端煩躁,嚴重時甚至想要罵髒話,完全失去了平時的和善性格!尤其是領導陰晴不定的狀態讓瑋瑋有時也步步驚心,甚至有種窒息的感覺!

分享這些,瑋瑋是想說: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是不同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人會因長期的壓力導致情緒失控,最終出現抑鬱狀態、甚至引發抑鬱症,這其實是必然的,但經歷了這份必然的壓力,我們該如何成長、如何強大,每個人所需的時間是不同的;有的人會迅速適應、野蠻生長,有的人則孤立無援、不知如何是好!

對於報道中說的抑鬱人群,瑋瑋認為是可信的,不僅年輕人,很多老年人在疾病、衰老、孤獨的折磨下也會抑鬱,而且數量極大,不可小覷!

最後,希望善良的人兒都能被珍視,希望我們的心靈都能永遠充滿陽光!

祝好!


營養瑋瑋道來


朋友你好。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手札,很高興回答朋友你的問題。


單純是抑鬱的話,我覺得數據要比這個再多一些。原因在於,很多朋友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抑鬱症、一些知道自己有的朋友,選擇隱瞞,而沒有得到統計。

而這兩個原因並不是只有在抑鬱群體中,在很多群體中都如此。

不過,可以說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狀況,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看法、態度,也都有自己的判斷與決定。


就從我的身邊來說,單單我的四個直系男性長輩裡,其中有三個存在抑鬱症,其中一個住過精神病院;我父親的拜把子兄弟裡,其中一位因為抑鬱症離開了。


而我身邊的朋友裡呢,有不少男男女女都有抑鬱症的表現,並且也提過自己已經確診了輕、中度的抑鬱症。

我個人的話,有時候也會有一些抑鬱情緒。但經過幾年的自我成長,情緒對我的影響和束縛已經少了很多,接受能力也比曾經強了很多,所以抑鬱的話,在我身上出現的幾率並不大。


在這裡我提到了:

1、情緒對人的影響;

2、情緒對人的束縛;

3、接受能力。

為什麼著重提到這三點呢。

因為抑鬱本身是情緒的一種,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抑鬱情緒,而如果情緒對我的影響很大,那由抑鬱情緒上升為抑鬱症的可能,就相對提高了那麼一點;而所謂的接受能力,不僅是指接受自己出現抑鬱情緒、出現抑鬱症,也指自己做事沒做好、經歷接連打擊等情況,這樣的目的是,不因自己的不接受,而產生更多的負面,再次提高抑鬱症出現的可能。


試想一下,小時候我們只顧玩樂、學生時代只顧學習和戀愛、長大了埋頭賺錢,哪有時間成長,哪有人告訴我們重點是要成長呢。

且不說這樣的我們有多大可能成為抑鬱症患者,單單結婚,都會遇到很多不靠譜、不成熟的另一半、單單自己有時候連自己的缺點都不能正視。那接下來,在生活中遇到更多負能量、自己產生更多負能量的可能,就比較大了,不是麼?

所以,個人成長還是很重要的一個話題,它能夠協助我們完善自己,從而減少遭遇心理問題的可能。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抑鬱症、心理層面的某個方面,僅僅只是作為參考、只是強調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協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實的樣子。祝好。


老友手札


這個數字並不誇張,因為廣義上的抑鬱症有下面幾種:

  1. 重度抑鬱症:美國成人6.7%每年至少犯一次重度抑鬱症。

  2. 持續性抑鬱症:這是低度抑鬱,美國每年有1.5%的成人患病。

  3. 躁抑症:美國每年2.8%的成人患病。

  4. 季節性抑鬱:美國每年5%的人犯病。

  5. 產後抑鬱:佔產婦的10-15%,如果算了輕度抑鬱的話則超過20%,新晉父親輕度抑鬱的比例達10%。

  6. 精神病抑鬱症:占人口比例1/13。

這麼統計下來,肯定超過10%的人口,中國有一億並不算多。

抑鬱症從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甚至根本就看不出來,加上現在人們之間的交往不多,宅的人很多,所以社會上很多抑鬱症或者有抑鬱症狀的人不為人所知。

抑鬱是一個不可輕視的事情,首先要注意自己是否有抑鬱症狀,其次要關心家人和身邊的人。

抑鬱症是要治療的人,也需要周圍的人的幫助和關懷,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很高,因此不可掉以輕心。如果感覺自己有症狀,無法控制的話,就要儘快就醫。如果發現周圍的人和家人有可能存在抑鬱症狀的話,也要積極幫助他們,並讓他們儘快接受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