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宅出来的新思路:“权宜之计”背后的大期待

疫情冲击下,“主动求变”同样体现在政务服务上。网上审批、视频核查,一系列在疫情之下加速推出的创新举措,不仅为企业“抢”回发展时间,也进一步推动刀刃向内的改革。《宅出来的新思路》系列报道请听记者胡旻珏发来的:《“权宜之计“背后的大期待》

「听」宅出来的新思路:“权宜之计”背后的大期待

朱磬:上海豪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徐汇区瑞平路68号2层W1-201室,这边是吧台7个平方… 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朱磬一手点击鼠标,一手拿着饭店的平面布局图,认真比对。她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这家饭店经营者自己拿手机拍来的一段视频。 朱磬:“其实我觉得现在就等于是我的眼睛在看,像他现在这里是进门处,这里是水吧,按照我们的要求放一下水,看水流是否正常…” 在食品经营许可环节,许多申报材料都已是网上递交、网上受理,但发证前有一个核查环节,一直以来都是由监管人员实地去看。受疫情影响,如今它被搬到了网上,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朱磬的感受是效率大大提高,当天就能完成审核并且发证。 朱磬:“原来现场去看的话,可能一天大概10个左右,因为一家家排过来看。现在装修完了,他可以直接把这个视频就拍了发给我们看。” 不止是网络视频代替现场核查,区市场监管局还把另一项需要面对面进行的“审图环节”也放到网上,由此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办理过程,率先将“不见面”进行到底。审批科科长宗鸣说,他们特别为这些防疫期间的“权宜之计”打了补丁。比如,考虑为经营者编写了拍摄指引,明确了拍摄顺序、具体点位和详细要求;以洗手池为例,视频中必须拍到洗手、消毒、干手设施和相应用品。 宗鸣:“根据我们的相应的指引,有些要点我们必须要拍到的。通过视频我们审核通过的话,在之后的一个月里面,我们的监管干部会现场再进行检查的。” 把“不见面审批”从材料审核拓展到现场核查,看似特殊时期的一个小改变,背后还有着大期待。在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毛洁看来,它是传统监管理念的一次突破。 毛洁:“传统的就我们到现场去看,对照我们检查标准一条一条的去核实,这是法定的程序,但他没有对方式方法提出特殊的要求,这次等于是疫情的一个防控的要求,它提出了一个考题。” 把真实场景搬到网上,其实并没有跨过法律法规的红线,该有的核查和监管依然在,却通过换一种思路,大大方便了企业。毛洁说,仔细想来,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固有思维。 毛洁:“能够把这些经验成果固化下来,提升我们监管的效能、管理的水平,为优化我们的营商环境,从一个小的题目延伸到一片大的课题。”

请听记者胡旻珏发来的采访手记《急不得,更慢不得》

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是被动接受,还是尽可能谋求主动作为,乃至谋划今后的发展布局,它就像是一道考题,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也考验政府的服务水准。

在这些答卷中,我和我的同事们看到了许多“主动求变”。开在云端的互联网医院,做起外卖的五星级酒店,还有客串网络主播的银行客户经理、房产中介等等,这些改变,虽说因疫情而起,却未必只在眼下的特殊时期有效,或许它们正在创造着新的场景和机会,甚至会催生新的行业、找到新的空间,培育出新的动能。

当然,企业的“主动作为”,更需要政府服务的“先行一步”,探索适合新业态的监管模式,扩展更多“不见面”审批,甚至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在这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考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

复工复产进行时,上海眼下急不得,更慢不得。只有更多的“主动作为”、“先行一步”才会有更多的“化危为机”。

「听」宅出来的新思路:“权宜之计”背后的大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