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蓋樓”全球第一!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在網上,或者大家的茶餘飯後的談資中,當我們聊到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時,常常以高樓而自豪。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在中國,到底建造了多少高樓?

截止到2019年底,200米以上高樓數量達到895座,300米以上的有94座,400米以上12座,500米以上6座,600米以上一座。其中,國內200米以上高樓數量排名前十的分別是深圳(113座)、香港(86座)、上海(60座)、重慶(52座)、廣州(48座)、武漢(47座)、瀋陽(42座)、天津(37座)、長沙(35座)、南京(31座)。中國150米以上高樓數量佔到了世界的1/3,居於第一位。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根據高層建築和城市人居理事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僅在2019年一年,中國就建造了200米以上高層建築達到56座,竣工面積佔到了全球的一半。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完成竣工的全球最高十座高樓(200米以上)有六座在中國。

毫無疑問,中國在蓋“高樓”方面已居全球第一。而且,在國內,隨著經濟增長,我們還看到不少城市不斷爆出要建某某區域第一高樓的宏偉計劃,按理說,能建高樓是一個城市實力的體現,在“寸土寸金”城市也是一種節約利用土地的方式。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然而,高樓建得越高、越多就真的就是好事嗎?從目前一些城市建造的高樓來看,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先不說高樓建造所需要的技術、標準和能源耗費,就資金這一塊,也不是一般單位能承受的,高樓爛尾大多源於此。高樓“後遺症”已經在一些城市開始顯露,有業內人士表示,任意建造高樓的步伐應該適可而止了。

例如,位於長沙的“天空城市”,又叫望遠大廈,計劃建造高度為838米,僅地上都有202層,於2013年開工,如果建成,有望超過迪拜塔,成為世界第一高樓。但多年過去了,這個工程也是一拖再拖,沒有了下文。實際上,除了資金原因外,目前一些城市的高樓建造還因為航空限制高度或者地質因素被停工了。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不僅如此,一些建成高樓的運行也不“順利”,有專家表示,高樓建造週期長、需要資金多,需要靠後期運營來收回成本,但我們知道,隨著實體商業受到電商衝擊的影響,一些實體商鋪虧損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高樓高昂的租金成本,更會讓人望而卻步。

阿里巴巴作為電商行業的領頭羊,近年來的路線也在向年輕人靠齊,就在前不久,有消息稱阿里創業團隊,欲收購今年刷爆朋友圈的懂秀帝APP,一雙雙數千元的AJ耐克鞋等,在懂秀帝上不到100元?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騰訊評論說都可以租鞋了,說明馬雲的夢想很偉大。以租代購,收購懂秀帝,這是阿里掀起電商改革的信號嗎?

可以預見的是,高樓“後遺症”不會就此停步。但現在仍有很多城市對高樓建造情有獨鍾。實際上,這更多的是一種面子需要,除了城市之間攀比時“吹吹牛”,並未給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多少切實益處。

中國“蓋樓”全球第一!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我們說,保持適當的高樓是必要的,可以提高行業、企業聚集效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維護城市形象,但過分追求高度、追求高樓數量的思維應該適可而止了。同時,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應該是良性的競爭,高樓不代表實力,而是應該從居民的幸福指數、城市的營商環境、科技創新能力和城市配套等方面下功夫。

有理由相信,沒有那麼多華而不實的高樓,我們的城市照樣可以很“牛”,所在城市的居民同樣可以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