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球球耐摺咧
審美觀與價值觀暫不說,而我不知世人如何分高下,請問大家,什麼樣的人才是高人,什麼樣的人才是下人?是按素質來分呢?還是按職務層次來分呢?那我首先搞不清了!關於審美觀是穿衣打扮呢,還是賞物呢?關於價值觀是資產呢,還是論貢獻呢?是自認呢,還是公論呢?等等問題,我認為一切問題,皆屬於意識的認知和立場觀點,而不能把人分為高下之層次,這樣對社會風氣不好。毛主席說過,我們的幹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人民萬歲,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的工作不分貴賤,只是分工不同罷了。這樣一來就沒有上人下人之分了。總之,審美也好,價值也好,在於人的意識的認定,並沒有上下之分,古人在《愛蓮說》中道:世人愛牡丹,陶淵明獨愛菊,吾愛蓮出於汚泥而不染。⋯⋯。就單賞物就有個人的素質、觀點不同而不同的。價值觀念還要加上社會的認可的。比如現在,你們說,我們的醫護人員與一些歌星的對比怎樣呢?一些人的看法肯定會有不同,那個層次高呢?那隻好留於社會評說吧!但我總以為這兩觀不能以高下而簡單而論,應該再重新學一下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怎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因此我認為這兩觀不存在所謂高下之分!
直又直
對於中國人來說,無論是審美還是價值觀都是有規則需要遵循的,如果違背了規則就會被斥為離經叛道,這個規則就是“天道”!
中華文明是天道文明,世人所有的行為規則都是依據天道的運行規則,這就是聖人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們華夏文明價值觀的核心是“善惡”,那何為善,何為惡呢?這個判斷善惡的判準,最高標準就是天道,人類只有法天則地,才能帶來對人類最有利的結果。天地相合,造化萬物,那麼就會賦予萬物和人類以天道秩序,這個天道秩序,就是天倫。對於中國人來說,合於天倫的,就是善,不合於天倫的,就是惡。
有天倫就自然有人倫,而禮儀,便是人道秩序,便是人倫綱常,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來區別善惡的標準。在中國人看來,一個人是不是善的,就看他是不是遵守禮儀。準守禮儀的,就是善的,就是君子。不準守禮儀的,就是惡的,就是小人。
對於華夏審美來說,依然是以“天道”為標準,我們以音律的產生來說下。
音律雖然並稱,其實是兩個概念。所謂“音”即“五音”,也可稱為“五聲”,指的是“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相當於現代音樂中的do、re、mi、sol、la(1、2、3、5、6)這五個唱名,把這五個音從低到高排列起來,就形成了一組五聲音階。後來又產生了變宮和變徵兩個音,這兩個音相當於現代音樂中ti和fis(7和#4)這兩個唱名,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七聲音階:
宮、商、角、變徵 、徵、羽、變宮
do、re、mi、 fis、 fa、sol、 la
1、 2、 3、 #4、 5、 6、 7
七聲音階之間每一個音本身沒有絕對音高,但是相鄰兩個音之間的音高差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它們之間擁有固定的相對音高。
在古代,人們一般以宮音作為音階的起點,只要宮音的音高確定了,七聲音階中其餘各音的音高也就確定了,所謂“宮立,而五音形矣”。
“律”的原意是用來定音的竹管,中國古人用十二根長短不同的竹子做成律管,用它們分別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來確定音高,這十二個標準音稱為十二律。十二律中每個標準音都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稱,相當於現代音樂中的音名,而律管相當於如今的定音笛。
這十二個音由低到高排列起來,依次是:
黃鐘、 大呂、太簇 、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 應鐘。它們對應的現代音名是:C、#C、D、#D、E、F、#F、G、#G、A、#A、B
十二律分為陰陽兩類,奇數六律為陽,稱六律;偶數六律為陰,稱六呂,陰陽合稱為律呂。其中黃鐘、太簇、姑洗、蕤賓、無射為六陽律,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為六陰律。陽律稱為律,陰律稱為呂。
十二律的十二個音對應著十二根律管,最長的律管發出的音最低,最短的律管發出的音最高。每根律管的長度都是固定的,十二根律管之間的長度有一定比例,其所對應的十二個音高之間也有一定比例。
每根律管長度和音高的確定是根據科學算法得出的。以黃鐘為元音,則每隔八位按照黃鐘的律管長度加或減三分之一得出這個位置的律管長度。如果黃鐘律管長度為九寸,減去三分之一,就是六寸,那麼與黃鐘相隔八位的林鐘律管長度就是六寸;林鐘律管長六寸,加上三分之一就是八寸,那麼與林鐘相隔八位的太簇律管長度就是八寸,其餘以此類推,可以得出每根律管的長度,這就是隔八相生法和三分損益法。
十二律的每個律都可以用來確定宮聲的音高,因此可以產生十二個宮調式,其餘各聲也是如此,所以宮商角徵羽五聲可以產生六十個調,而七聲則可以形成八十四個調。但這麼多調式只是理論上的組合,實際運用中沒這麼多,一般只用五宮四調,一共九種,通稱為“九宮”。五宮是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侶宮、黃鐘宮;四調是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
例如:馬致遠的元曲〔越調〕天淨沙•秋思,我們不僅能沉浸在“枯藤古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種用文字營造的古樸蒼涼意境中了,還能欣賞甚至演奏這曲婉轉悲愴的〔越調〕。
中國古代是把宮商角徵羽五聲與季節、方位、五行對應起來的,具體對應關係如下:
五聲:宮 商 角 徵 羽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四季: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方:東 南 中 西 北
古人還把十二律與一年中的十二個月對應起來,《禮記•月令》是這樣規定的: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夾鍾
季春之月,律中姑洗
孟夏之月,律中中呂
仲夏之月,律中蕤賓
季夏之月,律中林鐘
孟秋之月,律中夷則
仲秋之月,律中南呂
季秋之月,律中無射
孟冬之月,律中應鐘
仲冬之月,律中黃鐘
季冬之月,律中大呂
因為有了這些對應關係,古人在文學作品中描寫某個季節時,會連帶到與這個季節相對應的方位、音名、月份。歐陽修在《秋聲賦》中寫到“商聲主西方之音”,是因為秋季與商音和西方是對應的;《秋聲賦》中還寫到“夷則為七月之律”,是因為七月為孟秋季節,對應的音名是夷則。
禮樂文明華夏文明最高的審美標準,所以中國古人把“樂”看得極重,在古人觀念裡,“禮”“樂”互補,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中最核心的文化要素。
知道了這些就很容易知道什麼樣的審美和價值觀是我們需要遵循的,明善惡,知禮儀,方為中國人。
雲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個人愚見,兩者不能用高下之分來衡量。審美是人發自內心的,不涉及利益關係的一種事物的感情。比如看到優美的風景,人類創造的精美藝術品會發至肺腑的感到愉悅,震撼,讚美等情緒。而價值觀是基於人類社會關係,通過人主觀判斷做出對事物的認定和判斷是非的一種思維取向。比如大家都認為愛國是高尚的,認為義務勞動是有意義的行為。所以不能把一種對事物的情感和一種主觀判斷進行高下的對比。附圖優美風景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大家體會下。
麥序先生
審美和價值觀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每個獨立個體都有自己的成長環境,並且每個人的閱歷和經歷,消費習慣,生活習慣不盡相同,所以才會有了不同的審美和價值觀,不同的審美和價值觀都是在不同的生存和生活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不存在什麼高低貴賤之分,都應該被尊重,此所謂我不同意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一般,存在必有道理,正因為有了不同的審美和價值觀社會才更加豐富多彩,才能不斷被推進,迭代更新,向前發展
乖咕嚕嘟
總體來說還是有的,符合社會主義總體價值觀,審美觀就算正常,反之反社會,反人類,你不等區分這樣人的價值觀高低嗎?但是同一個教授,同學,就難了,何況還有句名言情人眼裡出西施
博業激光數碼印劉國平
肯定有高下之分,因為價值觀決定人的存在意義,價值。不同的價值觀對審美的標準也就不一樣。
寒冰160841596
禪師說: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到了這個證悟境界,方能說“沒有高下之分”,否則是有高下之分。
道一解道德經
審美觀和價值觀是兩種不同的個人主觀意識,本身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不一樣的性格,脾氣,也就產生了每個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不同
濤哥聊聊天
“審美”是名詞,有高度的!“價值觀”是中性詞!